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市坪石鎮,是抗戰時期許多名校的辦學舊址,這裡真實地呈現了抗戰時期華南及港澳高校在坪石辦學的輝煌歷史。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規劃建設,是為了將抗戰時期從廣州、香港內遷的教育機構遺址進行保護並活化利用,有效推進粵港澳人文灣區與粵北地區的聯動,讓各校師生及社會公眾了解、紀念和研究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同時推動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 發現時間:2019年6月
  • 所屬地區: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市坪石鎮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

背景介紹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立中山大學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私立嶺南大學、東吳大學、培正培道聯合中學等為代表的華南地區中高等院校紛紛內遷至粵北,艱難辦學,延續教育火種,成為了如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培正中學乃至江蘇蘇州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澳門培道中學、台灣東吳大學等的根脈所在。
在此期間,許崇清金曾澄林礪儒李應林王亞南郭大力李達馬思聰許幸之、冼玉清、符羅飛鄧植儀朱謙之盧鶴紱虞炳烈、衛梓松、黃本立葉叔華等以及一大批後來成為國家學部委員或院士的大師們曾烽火中堅持抗日、堅守教育、進行學術研究或學習。這些大師們積極參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建立,成為眾多領域的開拓者、推動者,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2019年6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組織“三師”專業志願者在韶關西京古道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時,在樂昌坪石一帶發現了抗戰時期國立中山大學等學校辦學的歷史遺址遺蹟,由此揭開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的序幕。
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建立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在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省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遊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組織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南粵古驛道網等單位,在地方政府部門的配合下,明確在韶關、清遠、梅州、雲浮四市規劃建設“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發展歷史

2019年6月下旬,“三師”專業志願者團隊在西京古道樂昌段進行調研指導時,首次將抗戰時期華南教育遺址納入調查範圍。
2019年7月8日,“三師”專業志願者阿瑞在南粵古驛道網發表《翻開80年前坪石中山大學工學院的教師名冊》,首次提出韶關坪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事業的“朝聖之地”,讓華南教育“火種”保存至今。
2019年7月15-16日,許瑞生副省長帶隊赴坪石調研,決定規劃建設“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為粵北生態發展區文旅融合增添動力。省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遊廳以及“三師”專業志願者有關人員陪同。
2019年7月23日,許瑞生副省長在省政府召開會議,聽取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關於坪石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策劃匯報和有關單位意見,專題部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規劃建設工作。
2019年8月2-3日,“三師”專業志願者俞軍、施瑛、羅赤宇、江剛、吳永彬及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術團隊赴坪石調研,研究規劃設計方案。
2019年10月3日,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第一個紀念柱在坪石老街廣同會館建成揭幕。
2019年12月5日,許瑞生副省長帶隊赴湞江大村進行實地調研。經再三比對,確認湞江大村為私立嶺南大學遺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韶關學院有關負責同志及“三師”專業志願者朱雪梅等參加調研。
2020年1月2日,“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發布關於徵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標識的公告。經專家評審,由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屋脊”成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標識。
2020年1月19日,許瑞生副省長在南粵古驛道展廳召開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專題工作會議,總結了2019年研學基地建設情況,部署2020年工作,明確由省自然資源廳牽頭建立省級工作協調機制。
2020年8月20日,“三師”專業志願者協會組織開展《2020年度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技術指導服務項目》項目啟動會,全面啟動2020年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和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技術指導工作。
2020年9月3日,省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遊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在省立中山圖書館聯合舉辦“烽火課堂、勿忘先師”——再現華南教育歷史主題展暨“品粵游徑”研學營活動。同日,坪石基地、大村基地、連州基地以及雲浮、梅州的華南研學基地聯動開展“銘記烽火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學校變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