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的饑荒

華北的饑荒

《華北的饑荒》是一部由李明珠所著書籍,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的饑荒
  • 作者:李明珠
  • 譯者:石濤、李軍、馬國英
  • 出版時間:2016年5月1日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547 頁
  • ISBN:9787010135090
  • 原作品: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 定價:98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災荒頻發的國度,因而中國歷代積累了大量的抗災救荒經驗。近年以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西方著名漢學家李明珠教授在本書中將自己的研究落腳到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中心——直隸及其周邊地區。考察了清代以來這一區域內糧食價格與市場整合度這一命題,闡述了環境的變遷與災害的關係,以及對經濟社會的長期影響。作者認為,幾千年來人類進行的大量的水利工程致使環境退化,加劇了帝制晚期災害暴發的頻度和烈度。書中以清代三次不同類型饑荒的情況下,政府實施的救災策略,及其產生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另外,書中還研究了民國以降的災荒與災荒救助,時間跨度達三百年。研究了市場與糧食價格,及二者與災害的關係。隨著學者對糧食價格與市場整合度問題的重視,災害與糧食價格、市場整合等方面的相關度研究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而本書正是這方面研究的一個典範。作者在書中對災害史研究具有開創性貢獻。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君王周期”(ReignCycle)、“假性市場整合”(FalseMarketIntegration)等真知酌見都是具有開創意義的。

作者簡介

李明珠(Lillian M. Li),美籍華人,索思摩學院歷史系教授,現已榮休。1975年以題為《1842―1937年江南之絲綢出口貿易》(Kiangnan and the Silk Export Trade, 1842–1937)的論文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蠶絲業及外銷(1842―1937)》(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 1981)、《1690―1990年間華北的饑荒:國家、市場與環境的退化》(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2007);合著《北京:從六朝古都到奧運之城》(Beijing: From Imperial Capital to Olympic City, 2007)、《經濟視角下的中國歷史》《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1992》。

目錄

致謝
前言
度量衡單位
第一章華北的天、地、人
一、海河系統的歷史
二、華北地區的海河流域
三、海河流域的氣候
四、歷史氣候
五、洪水、乾旱以及災害
六、災害的地方記錄與社會影響
七、小結
第二章治河:皇帝充當工程師的角色
一、康熙帝與永定河
二、雍正帝、怡親王和一項全面的計畫
三、乾隆朝的常規化
四、嘉慶朝的水利英雄主義
五、道光朝的殫精竭慮
六、世紀末的水災
七、地方的自發行動
八、帝王、官僚與生態
第三章人口、農業和食物
一、人口與土地
二、滿族統治下的土地和農業
三、農業:糧食和其他作物
四、種植制度與產量
五、飲食及生活水平
六、不完全是馬爾薩斯神話
第四章食物及其價格
一、價格長期趨勢
二、複種和季節性
三、自然災害和收成
四、銅錢和銀的兌換比率
五、小結
第五章供應北京
一、北京與漕運
二、俸糧:配給、時間安排和銷售
三、平糶和北京市場
四、社會動盪、平糶和粥廠
五、市場、商人及步軍統領衙門
六、結語
第六章儲糧:糧倉是出路也是癥結
一、中國歷史上的糧倉
二、康熙—雍正朝的發端
三、乾隆時期的常平倉
四、嘉慶和道光時期的常平倉
五、社倉和義倉
六、外部糧食供給
七、小結
第七章市場與糧價
一、直隸省內市場整合
一、與其他地區的糧價整合
三、結論
第八章盛清的救荒模式
一、勘災
一、普賑
三、糧食與銀兩/粟米與高粱
四、粥廠
五、平糶
六、蠲減稅負
七、安輯流移
八、1743—1744年的救荒模式
九、1759年的無賑之災
十、1761—1763年以及之後的荒賑與無荒之賑
十一、總體評價
第九章19世紀救荒的衰敗
一、1801年的洪災
二、1813—1814年的災荒
三、道光朝的災荒與腐敗
四、世紀中期的政治危機
五、1871—1872年水患與李鴻章時代
六、丁戊奇荒
七、1890—1895年間的水災
八、小結
第十章“饑荒之邦”:1900—1949
一、1917年及以後的水災
二、1920—1921年的旱災與國際援助
三、1928—1930年的華北旱災和國家危機
四、小結
第十一章1900—1949年間農村危機和經濟變化
一、饑荒和貧困
二、經濟的變化
三、當地經驗
四、經濟趨勢
五、日本侵略、共產黨革命和農村貧困
六、小結
結論
附錄1:清朝時期直隸省的府和縣(附圖A.1)
附錄2:數據
附錄3:量化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