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88年的土木工程系,現設有土木工程(含專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將於2013年秋開設)等7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國際教育專科,擁有交通土建工程專業本科自學助考辦學資格。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於2007年通過國家建設部高等教育專業評估。2013年新開設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
辦學成果
土木與交通學院擁有河南省土木工程一級重點學科,設有結構工程、工程力學、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地下建築工程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結構工程學科為學校博士授權單位建設支撐學科。具有免試推薦、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以及開展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和
工程碩士招生培養資格。
土木工程專業全票通過了建設部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使我校進入到全國當時通過專業評估的45所高校行列,我校是河南省內近30所設定土木工程專業高校中,繼鄭州大學之後第2所通過國家專業評估的高校,進一步鞏固了我校在全國286所設定該專業高校中位列A類專業的地位。
土木與交通學院重視“質量工程”建設, 2002年“理論力學”被評為河南省省級優秀課程。2007年“土木工程”被評為河南省特色專業,2009年“交通工程”被評為河南省特色專業,2009年“工程力學”被評為河南省特色專業;2008年“混凝土結構”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課程,2009年“建築材料”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課程;2008年“土木工程綜合訓練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土木工程專業結構類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科研成就
土木與交通學院一貫重視科技工作對教育質量的促進作用,建設有河南省水工結構耐久性科技創新團隊、河南省高校生態高性能建築材料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省水工結構與材料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中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培訓基地。2010年以來五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工程科研項目、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基金、教育部訪問學者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及省部級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等9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建築工程魯班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3項,出版專著18部。
土木與交通學院工程檢測中心(河南華水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於2000年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具有混凝土工程甲級和岩土工程乙級檢測資質,可承擔建築、水利、橋樑工程領域的檢測任務。
到2013年這十年來,土木與交通學院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37項,年均到賬科研經費超過120萬。參與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東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遼寧省大夥房水庫供水工程(二期)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以及鄭州—焦作高速公路、連霍高速鄭州段改擴建、京珠高速安新段改擴建、鄭州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等省級重點科研與技術諮詢工作,科研工作水平及社會影響力顯著提高。
對外交流合作
學院越來越重視對外的交流與合作工作,不斷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的聯繫和合作關係。多次派教師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或出國培訓,經常派教師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和短期培訓學習。學院經常邀請知名專家教授來校講座。
2000年以來,土木與交通學院有百餘人次參加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成功協辦河南省2009年橋樑結構學術交流會、河南省建築教育協會建設類高校專業委員會和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趙順波教授當選為河南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河南省建設教育協會建設類高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10年協辦中國力學學會北方七省力學學術會議。1999年至今邢振賢教授擔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築材料學科研究會理事;2010年白新理教授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理事,趙順波教授當選為河南省土木建築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高等學校土木水利建築測繪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李曉克副教授當選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混凝土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土木建築學會橋樑與結構委員會委員。
趙順波教授、楊中正教授、李曉克教授分別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的訪問學者留學基金。2008至2010年,共選派6名教師赴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進行教學與科研交流訪問。
師資力量
土木與交通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12人,中國工程院周豐峻院士為學校雙聘院士。專職教師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博士47人,其中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1人,校級特聘教授1人。有河南省優秀專家1人,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省部級優秀教師9人,鄭州市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有河南省傑出創新人才2人,鄭州市科技領軍人才1人,河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人。
土木與交通學院一貫重視本科、研究生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建設有河南省土木工程結構類課程教學團隊,河南省《混凝土結構》、《建築材料》、《材料力學》精品課程,河南省土木工程綜合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近五年主編國家和省部級統編教材32部,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河南省優秀圖書獎1項。
歷史沿革
土木與交通學院原名土木工程系,成立於1988年8月,2006年2月更名為土木與交通學院。
2000年土木工程系有土木工程和建築學兩個本科專業,學校根據國家政策開始擴大招生規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數由1999級的4個班120人擴招至9個班296人,建築學由原來的1個班30人,擴大為3個班93人。為適應社會人才需求、豐富辦學方向,經過論證並積極申報,2001年新增城市規劃專業,2002年新增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兩個專業,2003年增加藝術設計專業。到2003年底,土木工程系有6個專業。
2003年學院獲得結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學四個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3個學科被評為校級一級重點學科,工程力學、市政工程2個學科被評為校級二級重點學科。
2006年2月,根據學校整體規劃,建築學、城市規劃和藝術設計3個專業整體劃出組建建築學院。土木工程系更名為土木與交通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學、交通工程3個專業。
2006年學校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開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專科)。
2007年新增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
2007年學,校將成人教育逐步下放至學院,成人繼續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壯大。2010年積極組織申報並獲得“交通土建工程”專業本科自學助考辦學資格,拓寬了辦學途徑。
2008年土木工程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
2008年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教授為我校雙聘院士、工程力學學科顧問、碩士生導師。
2009年結構工程學科被確定為博士授權建設支撐學科。2009年新增土木工程(專升本)專業。
2009年以材料實驗室為基礎組建的“生態高性能建築材料實驗室”被評為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基地,以結構試驗室為基礎組建的“水工結構與材料工程實驗室”被評為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2010年獲得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0年獲批設立“河南省結構防減災院士工作站”。
2011年新增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至2011年,土木與交通學院已擁有7個本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
2013年新增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
服務社會
2007年成功建設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師資培訓基地,至今已圓滿完成156名中職學校師資培訓任務,培訓工作受到省教委高度評價。
2009年學院接管“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工程檢測中心”(河南華水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同年取得水利部混凝土工程甲級資質和岩土工程乙級資質,2010年通過水利部計量認證驗收。檢測中心在南水北調潮河工程等檢測項目中提供技術服務,發揮重要作用。
2009年與河南省建設監理協會合作,組織開展了河南省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培訓人員達2106人。協助河南省建築教育協會培訓監理員2000餘人,培訓河南省專業監理工程師1200餘人。
專業簡介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需要,較全面掌握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在道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和渡河工程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科研、教育與管理的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工程圖學、測量學、工程地質學原理、基礎工程、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和橋樑工程施工等課程。
實踐課程:認識實習、測量實習、生產實習、專業綜合訓練、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路基路面工程課程設計、橋樑工程課程設計、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基礎工程課程設計、課程實驗、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等。
就業去向: 畢業後可從事道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和渡河工程等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諮詢、監理及研究等工作。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建築節能)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較全面掌握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領域的建築節能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術技能,具有理工兼備的寬厚紮實專業知識、較高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能在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物理、建築節能理論、建築與節能材料、房屋構造、建築耗能與節能設計、節能工程測量與驗證、建築結構耐久性設計、節能工程施工技術、建築節能技術與套用、建築設備節能、節能工程經濟分析等。
實踐課程:節能工程經濟分析課程設計、認識實習、房屋構造課程設計、建築物理課程設計、建築智慧型化實習、建築耗能與節能設計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具有理工兼備的寬厚紮實專業知識、較高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能在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科學修養,較強的學習與交流能力,具備資源循環與開發、研究、設計、規劃和管理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廢棄物資源化工程原理、工程材料科學與設計、材料製備科學、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膠凝材料學、環境材料、再生資源工藝和設備、粉體工程、選冶工程概論、工程經濟學等。
實踐課程:再生資源工藝課程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實訓、認識實習、測量實習、構件生產與檢驗、材料試驗等。
就業去向: 畢業後具備在資源循環與開發、研究、設計、規劃和管理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綜合素質,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材料製備、材料成型與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主要課程:物理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無機材料性能、測試及研究方法、粉體工程、材料製備原理、熱工過程與設備、無機非金屬工藝學(含矽酸鹽、複合材料)、工程力學、工程圖學基礎、膠凝材料學等。
實踐課程:工程檢測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實訓、商品混凝土公司實習、構件生產與檢驗、材料試驗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在政府材料職能部門、無機非金屬材料管理部門、材料生產企業、建設工程檢測公司等就業。
工程力學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掌握堅實的工程力學專業理論,力學現代實驗技術,工程計算及軟體開發技術,並能綜合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術解決工程領域中的實際力學問題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的新問題,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A、材料力學A、結構力學A、彈性力學、流體力學、有限元法及程式設計、結構動力學、結構最佳化設計、數值計算方法、力學與工程、斷裂力學、結構穩定性分析、振動理論、實驗力學、砼結構設計原理和鋼結構設計原理等。
實踐課程:金工實習、鋼結構課程設計、結構試驗與檢測技術實習、材料力學實驗、理論力學實驗、流體力學試驗等實踐和專業實驗環節。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在設計院、施工單位及交通職能部門、交通建設與管理等部門就業。
交通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科學修養,較強的學習與交流能力,具有交通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向的控制能力。能在國家及省、市的發展規劃部門、交通管理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施工部門等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並能夠進一步從事交通工程及相關學科研究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圖學、道路材料、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交通工程學、交通規劃、道路工程、道路勘察設計、管理運籌學、測量學、工程施工與概預算、高速公路控制與管理等。
實踐課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測量實習、港站實習、道路設計、橋樑設計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在設計院、施工單位及交通職能部門、交通建設與管理部門就業。
土木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本專業2013年有專升本招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需要,較全面掌握土木工程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理工兼備的寬厚紮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橋樑工程、鋼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圖學、測量學等。
實踐課程:認識實習、測量實習、生產實習、實驗技能訓練、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砌體結構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房屋建築學課程設計、公路路面工程課程設計、橋樑工程課程設計、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課程實驗、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可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設計、施工、管理、諮詢、監理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