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三月十六日)
德懷同志:
元電今日閱悉。從大的方面看,須避免在陵川、林縣地域再與中央軍衝突,如彼進迫,我應北退,如彼再三再四進迫不已,然後我軍加以還擊,其曲在彼,否則政治上對我甚為不利。目前鬥爭重心應移至淮河流域,因李品仙現正派軍隊向雪楓、胡服兩區壓迫,蔣介石已注意該地,企圖切斷我軍與新四軍聯繫。我軍將來出路,實在中原,此時不爭,將來更難了。故提議調三四四旅至隴海、淮河之間,協助彭雪楓創立根據地,並策應胡服,將來再調一部深入蘇北,使八路軍、新四軍打成一片。這種行動,也即是把一個新問題擺在東邊,使蔣、衛注意力不得不轉向東邊,減輕其對華北的注意,華北方能確實鞏固。目前華北鬥爭,亟應自動告一結束,否則有轉入被動危險。我軍政治上一經轉入被動,蔣介石即會在政治上向我反攻,大肆宣傳,說我無理,那時我們將處於極大不利,過去的有理地位反而喪失了。朱懷冰事件,蔣亦將借題發揮。何應欽已在參政會常駐會議報告了一次。下月參政會開五次大會,彼現派在洛陽等處之視察團回川,必將大做文章。我們現在就應準備在政治上迎接蔣之新進攻,因此軍事上必須立即剎住,轉為守勢,彼軍進迫,我軍後退,一槍不打,服從命令,才能造成政治上有理有利地位。請考慮見復為盼。
澤東
十六日
根據手稿刊印。
--------------------------------------------------------
注釋
德懷,即彭德懷,當時任八路軍副總司令。
指彭德懷一九四○年三月十三(元)日給毛澤東的電報,電報中說,蔣介石、衛立煌節節向林縣壓迫,我軍準備以防禦姿態還擊,再消滅其一兩個軍,“如此,前途可能爭取好轉,同時亦可能擴大武裝鬥爭的危險,但擴大並不會到全國性的反共戰爭”。
李品仙(一八九二――一九八七),廣西蒼梧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
指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新四軍第六支隊活動的豫皖蘇邊區和胡服(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的皖東抗日根據地。
蔣,指蔣介石。衛,指衛立煌,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朱懷冰,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九十七軍軍長。一九四○年二、三月間,蔣介石指令其集合龐炳勛、張蔭梧、侯如墉等部,三路進攻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被八路軍擊敗。
何應欽,當時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部長。
參政會,指國民參政會,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設立的諮詢性機關。為團結抗日,中國共產黨派代表參加參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