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信息
項目摘要
成果研究區包括京、津、冀、晉以及魯北、豫北地區,面積42.8萬平方公里,水資源不足,人均、畝均占有量居國內末位。本研究包括:華北地區及分區補給量及時空變化規律研究、地下水水質評價和水源保護研究、地下水水資源及其與地表水相互轉化關係的綜合研究、華北平原水資源地下調蓄措施的研究、淺層鹹水改造利用的研究、山西省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供需分析和開發利用研究、京津唐地區地下水資源供需分析和開發利用研究、水資源系統分析及其數學模型的研究等八個課題。 主要成果是: 1. 建立了華北地區水文地質計算參數系列,正確地評價了地下水資源量,本區淺層淡水(礦化度<2克/升),天然資源為419億方/年,可利用量為310億方/年; 2. 深入研究了包氣帶水分運移規律,提出了本區最佳水位的觀點; 3. 對11個城市及平原地區的水質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價,預測了地下水質變化趨勢; 4. 提出了16個水資源最佳調蓄地段,對淺層鹹水改造利用進行了深入試驗,提出了一批有實際意義的數據; 5. 提出了一批新的水源地,為山西新增地下水可采資源4億方/年,為能源基地提供日可采地下水資源252萬方。 三門峽火力發電廠採用了本研究成果提出的地下水供水方案,比利用黃河水節約投資2000萬元;河保編煤電基地的供水以本研究地下水資源評價結果作為供水依據。 該項研究成果為緩解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提出了科學方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