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21)

《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21)》是由華僑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1年12月23日共同發布的藍皮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21)
  • 作者: 張春旺、張秀明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98042  
  • 發布機構:華僑大學
  •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23日
檔案背景,檔案內容,發展歷程,

檔案背景

華僑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1年12月23日共同發布了《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21)》,關注華僑華人在海外的最新生存現狀,提出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檔案內容

關注切身利益,加強馬來西亞新生代華人對於華族身份的認同
藍皮書指出,每年都有不少馬來西亞學生到中國留學,2018年共有9479人,按國別排序為第15位。不少留學生因為回到祖籍國求學而歷經了“再華化”的過程,對於了解中國當地的狀況,這些留學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橋樑”作用。相較於傳統的以中國官方為主的海外傳播視角,這些馬來西亞華人的“他方視角”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接受度,受語言文化差異、意識形態阻礙等因素的影響較小,最終的效率和效果相對較高。
馬來西亞新生代華人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對華族身份的認同是受到家庭環境和華人社團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他們不會僅僅因為中國的飛速發展而更加認同中華文化,只有當華人的身份切實影響了他們的利益時,他們的華族身份認同才有可能提升。可以繼續依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與馬來西亞的合作,充分吸收馬來西亞新生代華人參與到合作中來,通過“政策溝通”和“貿易暢通”來推動“民心相通”。
華商網路在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中發揮獨特作用
藍皮書指出,華商網路在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中的獨特作用,主要體現在文化交融與信息共享。在對泰國進行投資建廠的過程中,中國與泰國需要摒棄文明優越思想,通過交流合作、相互包容及相互借鑑等方式緩解文化差異帶來的貿易摩擦與隔閡。泰國華商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與泰國文化的體驗者,他們不僅熟知中華文化,同時對泰國文化也有所了解。在中泰經貿往來過程中,他們不僅充當著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視窗,也是中泰文化交融的重要黏合劑。泰國華商通過文化交流、傳播和推動華文教育創新發展等方式來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既擴大了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有助於提高泰國當地民眾對中國企業的接納度。
泰國華商作為連通中國與泰國的橋樑,他們不僅熟知中國與泰國的法律、貿易規則及市場狀況,同時擁有雙邊的貿易渠道,且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向泰國商圈傳遞中國投資者的合作期望,對加快中國對泰投資進程、提高對泰投資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泰國華商憑藉其龐大的關係網路,通過利用其在泰國的產業基礎與政商人脈,不僅可以降低中國對泰國投資的門檻,同時也能推動中泰企業之間的合作,進而提高中國企業對泰國的投資效率。
菲律賓華人商會參與“海絲”建設,深化兩國經貿合作
藍皮書指出,自2016年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台以後,中菲經貿合作全面發展,並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菲雙邊貿易額已從1975年建交時的7200萬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6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作為開發中國家,菲律賓經濟結構側重服務業,具有優越的人力資源優勢,但基礎設施落後,農業、製造業基礎薄弱,嚴重製約了菲律賓經濟發展,而中國工業化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顯著高於菲律賓,兩國在經濟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華人商會作為菲律賓民間財富的代表擁有廣泛的商業和信息網路,可有效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
日本中國新移民促進中日交流互動
藍皮書指出,日本中國新移民學者把“中國”融入自身的教學、研究與行政工作,豐富了日本大學的教學研究和多元文化環境,向日本社會提供了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日本中國新移民企業家在日本經營,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擁有跨語言、跨文化、跨地域、跨國界的社會網路和社會資本,成為溝通中日經貿的紐帶和橋樑。
日本中國新移民不僅是中日兩國社會開放和交流的受益者和見證者,而且是當今促進兩國社會進一步發展和互動的參與者和貢獻者。他們通過自身的工作、社會活動,成為推動中日交流、改善中日關係、溝通中日民心的重要力量。

發展歷程

2021年12月訊息,華僑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21)》,關注華僑華人在海外的最新生存現狀,提出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