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華僑領袖、愛國老人陳嘉庚先生不幸逝世,廣大華僑十分悲痛和懷念。為了紀念被毛澤東主席讚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學習和發揚陳嘉庚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於1961年10月2日,召集回國參加國慶典禮和觀光的部分華僑、港澳同胞代表和歸僑人士在北京開會,商議籌建“陳嘉庚紀念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僑大學陳嘉庚紀念館
- 類別:人物紀念館
- 地點:福建省
- 竣工時間:1983年10月23日
- 館藏精品:陳嘉庚生平陳列室
- 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
籌建,開工,落成,介紹,意義,
籌建
1961年8月,華僑領袖、愛國老人陳嘉庚先生不幸逝世,廣大華僑十分悲痛和懷念。為了紀念被毛澤東主席讚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學習和發揚陳嘉庚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於1961年10月2日,召集回國參加國慶典禮和觀光的部分華僑、港澳同胞代表和歸僑人士在北京開會,商議籌建“陳嘉庚紀念館”。參加的有許乃昌、梁龍光、邱章龍、潘抱治、蔡鐘長等三十餘人。會上全國僑聯發了《籌建陳嘉庚先生紀念堂緣起》書面意見,倡議由華僑捐資在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建立一座陳嘉庚先生紀念堂,作為華僑大學禮堂,附設科學館、圖書館,既紀念陳嘉庚先生,又可贊助教育事業。倡議得到與會者熱烈贊成,表示會後積極籌款。會上並初步確定:紀念堂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禮堂座位3000個;投資300萬元;第一期先籌集100萬元。
1962年6月成立“陳嘉庚紀念堂籌建委員會”,王興源為主任委員,黃長水、鐘慶發為副主任委員、方方,莊希泉、莊明理、尤揚祖、蟻美厚、王寬誠、費彝民、郭瑞人、蔡鐘長等十八人為常務委員。辦公地點設在全國僑聯內。同年8月,在北京召開華僑大學基建會議,確定華僑大學建築的總布局以紀念堂為主軸規劃學校各建築群,堂址設在校內羊聆山東側,坐西北朝東南,面對校門和福廈公路。
方案經中僑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後,1963年5月舉行了紀念奠基儀式,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老人為奠基石題字,全國僑聯主席莊希泉和中僑委副主任方方為紀念堂奠基。1964年中僑委正式審定設計任務書,最後確定建築面積為 7526平方米,投資300萬元,其中建築費200萬元,設備費100萬元。至1964年9月為止,計有印尼、緬甸、新加坡、柬埔賽、香港、澳門和北京、廣東、上海及福建等地157人和6個團體認捐人民幣197萬元、港幣25.1萬元,已繳款人民幣109.6萬元,港幣4.6萬元。由於當時學校基建任務十分繁重,確定推遲至1966年動工。旋因“文革”動亂被迫停建,華僑捐款上繳凍結。
開工
1978年,國務院批准華僑大學復辦,陳嘉庚紀念堂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核准開工,仍由華東工業建築設計院承擔設計,福建省第五建築公司負責施工,1980年5月正式動工。紀念堂的設計基本上保持原設計方案,只是大禮堂的舞台和觀眾席互調方向,為此前面的文化科學活動樓廳加高一層,顯得更加雄偉壯觀。1983年10月23日,由全國僑聯主持舉行隆重的落成典禮後交華僑大學使用。
落成
介紹
“陳嘉庚紀念堂”落成後,便成為海外華僑、內地歸僑、港澳同胞、青年一代緬懷和學習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興學的光輝業績的場所。落成後的紀念堂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436平方米,實際投資447萬元。大禮堂跨度36米,兩層的觀眾座位共3030個;樓高四層,內設有展覽室、電化教學中心、科學廳和貴賓接待室等。“陳嘉庚生平陳列室”設在紀念堂二樓中廳,分為六部分:①早年出洋,熱愛家鄉;②傾資辦學、育才興邦;③率領南僑,堅持抗戰;④反對獨裁,迎接解放;⑤建設祖國,譜寫新篇;⑥愛國愛鄉,青史流芳。
意義
落成後參觀者絡繹不絕,據1985年3月統計,僅一年半時間內,共接待了來自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及大洋洲、港澳台和內地的參觀者達3692批、4萬人次,有不少人直接取道或專程前來瞻仰。澳大利亞西德雷大學歷史系學者、南澳大利亞中華會館主席參觀後題詞:“愛國愛鄉精神萬歲”!廈門鷺江職業大學文學社師生題詩:“悠悠愛國心,照我後來人,擎旗鼓長風,揮筆頌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