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0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國家創辦了華僑大學,隨之有了華僑大學圖書館。但是由於“文革”動亂,1970年學校被迫停辦,圖書館解體,華僑大學圖書館的全部館藏被分散至其他院校,蕩然無存。1978年國務院做出恢復華僑大學的決定,華大圖書館也隨之走上了重建發展的道路。
總館“僑總圖書館”,是由印尼中華僑團總會和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香港知名人士許東亮先生集資捐建的,於1990年11月正式啟用,盧嘉錫先生為新館提寫了館名。2000年11月由學校校董、香港知名人士陳捷中(仲升)先生捐建的,作為圖書館“數字分館”的“捷中資訊大樓”也順利竣工剪彩。
2004年6月我校副董事長許東亮先生與香港大眾機械公司蘇秀榮先生捐資一百萬元重修舊圖書館,並命名為“大眾圖書樓”,做為圖書館期刊分館使用,期刊分館存放著我館復辦以來收藏的全部報刊資料。
廈門校區圖書館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整體設計,分兩期建設。2008年9月25日廈門校區分館(一期)——鄭年錦圖書館落成剪彩,廈門校區圖書館一期工程由學校第五屆董事會副董事長鄭年錦先生捐資興建,並命名為“鄭年錦圖書館”。“鄭年錦圖書館” 建築面積14639平方米,五層框架結構,總投資2805萬元,於2008年10月7日開始試運行。
部門設定
泉州校區總館按圖書收藏和服務的功能分別設有採訪部、編目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諮詢部、技術部、辦公室等部門。廈門校區分館目前設有流通部和辦公室等部門。
採訪部:設在“僑總圖書館”,主要負責館藏紙本圖書的採選和館藏發展計畫的落實。
編目部:設在“僑總圖書館”,主要負責到館紙本圖書的分類、編目、加工和典藏分配。
流通部:設在“僑總圖書館”,主要負責紙本圖書的流通借閱和讀者服務、書庫管理等業務。實行“大流通管理”,提供圖書外借、閱覽、複印等業務。
期刊部:設在“大眾圖書樓”,主要負責紙本報刊的訂購、收藏和借閱等服務業務。提供報刊閱覽、複印等業務。
信息諮詢部:主要負責館藏資料庫資源的採選、讀者文獻傳遞服務(即館際互借)、自建資料庫建設等業務。
技術部:主要負責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資料庫、圖書館主頁的維護、更新工作。
辦公室:主要負責全館的行政辦公事務,並負責辦理讀者公共事務。
廈門校區分館:“鄭年錦圖書館”,提供書刊借閱服務。
場館規模
圖書館現由泉州校區總館(含數字分館、期刊分館)、廈門校區分館以及設立在各個學院內的分館(資料室)構成,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各分館、資料室歸屬總館統一管理。泉州、集美兩校區圖書館圖書實行“通借通還”。總館——“僑總圖書館”總面積6820㎡,包含2個自修室、1個電子閱覽室和1個港台書閱覽室。捷中資訊大樓總面積2700㎡,設有辦公室、信息諮詢部、技術部、電子閱覽室、教師研究機房以及數字信息培訓教室等。1990年學校校董、香港知名人士施世築先生捐助了大批台、港、澳圖書,為此圖書館專門設定了“施世築港台書籍閱覽室”,並逐漸建立起以台港澳圖書、台港澳研究及華僑華人研究為重點的特色的館藏。
2004年6月學校副董事長許東亮先生與香港大眾機械公司蘇秀榮先生捐資一百萬元重修期刊分館,並命名為“大眾圖書樓”, 共有4層過刊庫、2個報庫、3個閱覽室,存放著該館復辦以來收藏的全部報刊資料。在大廳設立展現許東亮先生事跡的以“貢獻良多,實至名歸”的展示櫥窗,集中展現了許東亮先生對華僑大學的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以表達對許東亮先生的崇敬之意。
廈門校區圖書館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於2008年10月7日開始試運行。
服務指南
開館時間
開館時間為周一至周日上午6:35至晚上22:30不間斷開放,實行大流通管理,期刊館與僑總圖書館同步調整開放時間。
地理位置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城華北路2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