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重要山地的黏菌物種多樣性研究

華中重要山地的黏菌物種多樣性研究

《華中重要山地的黏菌物種多樣性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陳雙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中重要山地的黏菌物種多樣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雙林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為豐富和深化對我國黏菌物種多樣性的全面認識,發現新的黏菌分類單位,解決黏菌系統分類學中的一些分類單元範疇模糊的問題,本項目選擇我國從亞熱帶向溫帶、從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的華中地區五個代表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進行黏菌物種多樣性及其與影響因素相互關係的研究。通過野外標本採集和分類鑑定,掌握華中地區主要的黏菌資源;進行黏菌基物的濕室培養發掘更多的黏菌種類;依據海拔和林型設定樣地進行定時定點的調查研究做出其中黏菌物種多樣性的評估;通過顯微技術並輔以其它必要的技術進行分類特徵比較,進行黏菌的系統分類學研究;調查分析華中地區黏菌物種與生境的關係,探討這一地區黏菌的物種組成、分布特徵、區系特點和地理成分;從分類學和區系學上綜合探討黏菌單元間的演化關係。通過本研究,將豐富中國黏菌資源的物種多樣性資料,為黏菌系統分類學提供新知識,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中黏菌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關係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華中地區是我國從亞熱帶到溫帶、從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在研究黏菌的物種多樣性和分布組成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們在華中重要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代表——大別山區、神農架林區、武陵山脈、秦嶺東緣等地調查研究黏菌物種多樣性,通過分類學研究確定黏菌6目11科39屬202種,其中,銅綠團網菌 Arcyria aeruginosa和亞赭色雙皮菌 Diderma subochraceum為新種,亮黃煤絨菌 Fuligo luteonitens、土星鈣皮菌 Didymium saturnus和栗褐無絲菌 Licea castanea是中國新記錄種。 分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於安徽天堂寨、河南寶天曼、湖北龍門河、湖北後河、陝西終南山五地,研究樣地中黏菌群落及與生活基質、海拔高度和植被類型等因素的關係。寶天曼優勢種為灰團網菌Arcyria cinerea等,83種為河南新記錄種,凋落物上的黏菌物種豐富度高於樹皮,與環境因子相關性分析表明黏菌α-多樣性與發生月份和林型關係密切。天堂寨優勢種為碎皮菌Clastaderma debaryanum等,28種為安徽省新記錄種,凋落物上的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S=25, H’=1.63)高於樹皮(S=19, H’=1.55),表明黏菌對植物凋落物的偏好性大於樹皮。在龍門河發現的黃褐篩菌Cribraria aurantiaca等25種為湖北省新記錄種,凋落物上的物種多樣性(H’=1.72)高於樹皮(H’=1.25),黏菌α-多樣性的時空差異與基物持水度和pH值以及林地鬱閉度相關。終南山優勢種為灰團網菌Arcyria cinerea等,凋落物和樹皮上發生的物種多樣性指數分別為3.76±0.22和2.11±0.34,差異顯著。 在春、夏、秋三季採集寶天曼6種林型下的表層土壤,採用18S rDNA高通量測序獲得668個黏菌OTUs,歸於2目3科17屬,亮皮菌屬和鈣皮菌屬的OTUs相對豐度最高,分別為21.24%和19.09%。黏菌群落結構在林型間差異顯著,季節變化則不顯著。環境因子相關性分析表明,暗孢黏菌的α-多樣性水平與有效Ca、有效Mg和pH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黏菌群落結構與有效Ca、土壤含水量、有效K顯著相關。 研究結果對於全面、深刻地認識黏菌的多樣性和分類學具有理論意義,在指導黏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的科學利用上具有實踐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