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令·金陵懷古》是宋代詩人康與之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懷古,通過回顧歷史上金陵的繁盛,反襯今日金陵的蕭瑟。下片傷今,“下臨”兩句指出金陵在北伐事業中所占據的重要戰略地位。該詞上下片共八句,兩兩相形,分四個層次,表現為“揚—抑—揚—抑”的大起大落,與詞人懷古傷今的起伏心緒吻合無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菩薩蠻令·金陵懷古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康與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人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菩薩蠻令1·金陵懷古
龍蟠虎踞2金陵郡,古來六代豪華盛3。 縹鳳4不來游,台空江自流5。
下臨全楚地6,包舉7中原勢。 可惜草連天,晴郊狐兔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菩薩蠻令:詞牌名,雙調44字。上片24字,下片20字各4句2仄韻2平韻。
- 龍蟠虎踞:四字用典,漢末諸葛亮出使東吳,看到金陵(時稱秣陵)山阜,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之嘆。
- 古來六代豪華盛:金陵為東南形勝之地,三國時的吳國、東晉、宋、齊、梁、陳,先後六朝在此建都,豪華竟逐,盛極一時。
- 縹(piǎo)鳳:淡清色的鳳鳥。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盝岡。
- 台空江自流: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疊岡。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有三鳥翔集於此,狀如孔雀,五色文彩,鳴聲諧和,眾鳥群至,遂築此台以紀其瑞。
- 全楚地:泛指長江中游地區。春秋戰國時,此系楚國的腹地,故云。
- 包舉:包抄而攻取。
白話譯文
龍蟠虎踞金陵勝地,古來六代豪華繁盛。鳳鳥不再飛游此處,惟有台下江水空自流。
下臨荊楚要塞,上舉中原腹地。可惜荒草連天。碧空原野狐兔眠。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自此南宋便定都杭州(臨安)。而康與之的這首《菩薩蠻令·金陵懷古》正是作於“紹興和議”時期,抒發對南宋統治者所奉行的逃跑路線的深切嘆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思接千載,寫歷史長河中的金陵。金陵群山屏障,大江橫陳,是東南形勝之地,自三國吳孫權建都於此,歷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為帝王之宅,豪華競逐,盛極一時。起二句,即概述那一段燦爛輝煌的往事,以先聲奪人。“龍蟠虎踞”四字用典,漢末諸葛亮出使東吳,睹金陵(時稱秣陵)山阜,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之見,南京山川雄偉人事繁華,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然而,宇宙無窮,山川長在;盈虛有數,人事不居。三百餘年在永恆的歷史面前只是彈指一瞬。隨著政權更迭,國都無移,金陵的繁華已成古蹟。“縹鳳”二句,情緒陡落千丈,與後蜀歐陽炯之所謂“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之所謂六朝舊事隨流水”同一感慨。由字面可看出,明顯是化用李白詩:“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局部返觀為整體,十個字帶出了一連串意境,當年“豪華”之盛,今日蕭瑟之衰,種種畫面遂一而過。且“龍蟠虎踞”云云以“山”起,“台空江流”云云以“水結”針縷亦極周到。
下片即轉入此旨。語見唐劉長卿《長沙館中與郭夏對雨》詩“雲橫全楚地”,泛指長江中游地區。春秋戰國時,此系楚國的腹地,故云。二句說金陵為長江下游的戰略要地,與長江中游諸重鎮共同構結成包抄中原的態勢。按當時軍事方略,南宋如欲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可於長江中、下游兩路出兵,一路自鄂州(今武漢市一帶)出荊襄,直趨河路;一路自金陵等地出淮南,迂迴山東。倘若更置一軍自漢中出,攻取關陝,三路進擊,則尤佳。詞人能夠高度評價金陵在北伐事業中所占據的重要戰略地位,見識卓越前引張邵、張浚、張守之奏議,與康與之此詞,或為政治家之言論,或為文學家之筆墨,都代表著當時的軍心、民心。南宋愛國詞,與民族、人民的願望息息相通。行文至此,詞情再度振起。可是,“事無兩樣人心別”(辛棄疾《虞美人·同父見和再用前韻》),以高宗為首的南宋統治集團只知向金人屈膝求和,不知利用民眾力量。他們龜縮在浙東一隅,視長江天險為第二道院牆,不去利用金陵的戰略位置。
全詞由起句的“龍蟠虎踞”到收句的“狐兔眠”,兩組意象遙遙相對,龍虎地而無有龍騰虎擲的形象,卻成為狐兔之樂園,此情此景,本身即是莫大的諷刺,不必更著一字,讀者已隨詞人作喟然之浩嘆矣。
名人點評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張晶:詞人在這裡抒寫了對於時間與歷史的消解作用的強烈感懷。(《心靈的歌吟》)
作者簡介
康與之 (生卒年不詳),字伯可,號順庵,滑州(今河南滑縣)人。建炎年間曾上《中興十策》,名甚著。後媚事秦檜,為“秦十客”之一,從此名聲掃地,秦檜死,被貶嶺外。詞多應制之作,風格近柳永。代表作有《菩薩蠻令·金陵懷古》、《長相思·游西湖》、《滿庭芳·寒衣》等。有輯本《順庵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