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地,已發菩提心的菩薩通過修行般若智慧斷除妄心者入菩薩地。菩薩修行過程中次第所經諸地一共為十地,分別為淨觀地、種性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
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菩薩地
- 來源:佛教
菩薩地,已發菩提心的菩薩通過修行般若智慧斷除妄心者入菩薩地。菩薩修行過程中次第所經諸地一共為十地,分別為淨觀地、種性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
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菩薩地,已發菩提心的菩薩通過修行般若智慧斷除妄心者入菩薩地。菩薩修行過程中次第所經諸地一共為十地,分別為淨觀地、種性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
菩薩十地,梵文 bodhisattvānāṃ daśabhūmīḥ,藏文 rabtu gawa,藏文威利轉寫 rab tu dga’ ba,大乘佛教術語,指修菩薩行者在修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後所進入的地位。產生標準 大悲心、菩提心、無二慧是菩薩修行所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菩薩修行的位次,地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分,...
十地菩薩就是法雲地菩薩, 謂菩薩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滿,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經云: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之海者,以其深廣,無法而不容也。)檢驗標準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地菩薩。是相先現。如來之身。金色晃耀。無量淨...
八地的聖者菩薩滅盡了一切煩惱過患及其種子,故彼智慧最極清淨。如果僅僅安住八地境界,於無學道佛果無有進取之心,則不能獲得究竟圓滿之功德,因此尚需出定為進取佛果而勤加精進修積應該圓滿的資糧。發心菩薩有四個等級四十個位次才到"入地菩薩"的智慧境界,入了菩薩地還有十個智慧階位攀登,到了八地菩薩位次,才...
《心靈十境菩薩十地》是2011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證嚴上人。本書講述成佛一定要經過“菩薩十地”的十個階段,也是生活中,人格提升必經的十個層次。內容簡介 《心靈十境:菩薩十地》最初由台灣慈濟文化出版社在台灣出版發行。 證嚴上人, 台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於台灣台中的清水鎮。
《大圓滿十六地》是佛教經文。顯乘說菩薩地為十地,大圓滿則說為十六地。依《廣大明覺自現續》,所說如下:一、於體證勝義諦時生喜悅,得初地成就。即“極喜地”。二、了悟證悟乃根本覺之自覺,為第二地,即“離垢地”。三、於道上能對證悟得覺受,為第三地,即“發光地”。四、由觀光明而得覺受,...
十地是大乘菩薩道的修行階位,即指十種地位,十個菩薩行的重要階位。又作十住。地,梵語 bhu^mi,乃住處、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為家,並於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修行階位 定義 大乘菩薩道的修行階位。大地能生長萬物,故佛典中常以‘地’來形容能生長功德的菩薩行。‘十地’即指十種菩薩修行的...
初地,漢語詞語,拼音是chū dì,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佛教寺院。解釋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2.佛教寺院。出處 《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說……是...
十三階住位之意。又作十三行。即菩薩從因至果之行位,可以十三階類別之。菩薩地持經卷九載,菩薩十二住攝一切住與一切菩薩行,第十三之如來住則超越一切諸菩薩住,乃等覺大菩提現前之住。十三住即:(一)種性住,指習種性及性種性之菩薩。即其性賢善,能行功德善法,任持佛種堅固不壞之位。(二)解行...
遠行地,教義名詞。菩薩十地中的第七地。簡介 遠行地,教義名詞。梵文 Duramgama-bodhisattva-bhumih的意譯。菩薩十地中的第七地。《成唯識論》卷九:“七、遠行地,至無相住功用後邊,出過世間二乘道故。”此位菩薩靠自己智慧之力,真正超過一切二乘道人。據《華嚴經·十地品》,此地菩薩善於修證空、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