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日文獻

“菩日文獻”是2002年出土於西藏聶拉木縣的一批藏文古籍文獻,共150多種、近1.2萬葉(頁),形成年代均在十四世紀之前,其中部分文獻形成於吐蕃時期(唐代)。是繼“敦煌文獻”後,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菩日文獻
  • 出土時間:2002年出土
  • 出土地點:西藏聶拉木縣
內容介紹,特點,保護研究,出版記錄,

內容介紹

菩日文獻
“菩日文獻”共150多種、近1.2萬葉(頁),形成年代均在十四世紀之前,其中部分文獻形成於吐蕃時期(唐代)。是繼“敦煌文獻”後,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文獻。其中十世紀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和十世紀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兩萬五千頌》經國務院批准先後入選第三批(2010年)和第五批(2016年)《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該文獻不僅記載了貢唐時期(吐蕃贊普後裔在下阿里建立的地方政權)菩日地區的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再現了貢唐時期的歷史文化風貌,填補了貢唐地區古籍文獻的空白,為研究西藏文化的起源、變化、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和原始的文獻佐證。

特點

這些紙片裝幀有經折裝、蝴蝶裝,以及散頁裝,其中一些神秘的咒語,是西藏地方勢力割據格局時期,一些民間教派的儀軌,而這些歷史上的教派在以前的文獻中鮮有紀錄。其中價值最高的,是在2010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大波若波羅蜜經》的初譯版本。
4、現在敦煌裡面的佛教典籍裡面的書寫方式,和它的這種譯文形式十分相似,是古藏文的一種形式,都是反寫的,這在現代藏文當中是沒有的。另外,這種紙張和墨色就算被水浸過,但是字不會褪色。
5、2010年菩日文獻研究得到了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第一階段的基礎研究已經完成。現在西藏大學的師生們正在將這些文獻數位化,並製作副本,約於2012年年底將出版一本“菩日文獻”的資料集,讓更多的人了解藏地的文化。

保護研究

截至2018年9月,西藏大學已組建藏文古籍文獻搶救整理團隊,重點圍繞藏文古籍文獻的收集、整理、數位化等方面,已完成包括“菩日文獻”在內的大量藏文珍貴古籍文獻的編目整理、電子掃描和存檔等工作。

出版記錄

2018年9月6日,藏文珍貴古籍文獻《“菩日文獻”精選本》影印本2冊面世,這是“菩日文獻”首次以影印本的形式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