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精舍

菩提精舍

菩提精舍,位於西湖區北山路44-50號,占地2.15畝,為磚木結構歇山頂近代建築。精舍南朝北山路,北依葛嶺,大門處有一精緻門樓,石條石板,飛檐翹角。進門即為一橫狹天井,進入大殿,有5排各8根青石柱子,共40根,屋架上的牛腿、檁、枋、椽支撐起整個大殿,上鋪本瓦。2003年5月1日,菩提精舍修葺後對外開放,成了市民遊客參觀休閒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菩提精舍
  • 位置:西湖區北山路44-50號
  • 風格:磚木結構歇山頂近代建築
  • 首席顧問:易鴻璋
故事傳說,地理位置,建築構造,

故事傳說

1926年,一群本來惟利是圖、發了橫財的滬杭商人忽然良心發現,竟隔絕了市廛的紅塵,以居士的身份籌集款項,於杭州西湖北山路一依山臨湖的雅致之所購地二畝六分七厘,建造了名曰"菩提精舍"的念佛禮誦之所。他們是傅裕齋、於甘仁、倪大椿、譚步韶、嚴子良、孫良臣、傅裕經、傅庭芳、沈晉鏞、金益如、林雙泉、陳載峰、莊海濤、李述初、吳祖昌、譚子臨、譚石卿、譚海秋、譚竹馨、羅稚雲、謝崇華、田玉樹、傅夢弼、譚肇貴。儘管這些名字不怎么為常人所知,但在當時商界,他們稱得上"精英一族"。

地理位置

他們的菩提精舍,位於西湖區北山路44-50號,占地2.15畝,為磚木結構歇山頂近代建築。精舍南朝北山路,北依葛嶺,大門處有一精緻門樓,石條石板,飛檐翹角。進門即為一橫狹天井,進入大殿,有5排各8根青石柱子,共40根,屋架上的牛腿、檁、枋、椽支撐起整個大殿,上鋪本瓦。細看青石地面,中間有一塊漢白玉石龍形石雕,保存完好。大殿右側牆上嵌有石碑一塊,上書"創建菩提精舍緣起碑記",字跡清晰可見,保存完好。

建築構造

穿過大殿,後面也是一橫狹天井,迎面是一堵空斗磚牆,正中有一西式門樓,通往後院的走馬轉角樓。
後院是一幢合院式的花園別墅,入門即為青石板鋪設的大天井,大門門樓兩側有兩根愛奧尼克立柱,上方有大幅西式浮雕。天井庭院四周圍以相互連通的頗為寬大的內迴廊,而且樓層上下均為這種走馬迴廊形式。樓屋為兩層三開間加屋頂平台,另有左右多開間廂房和附屬用房多間。全樓共有28個房間,約六百多平方米。樓後有左右兩座精緻花園。樓頂上方為一迴廊形大陽台,四周用石欄桿圍繞,可遠眺湖山近觀花木,視線極佳。整幢建築精雕細琢,木雕門窗、石膏線腳、水磨地面、瓶狀欄桿,格局布置兩廂對稱,上下統一,中西合璧,堪稱精品。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品味《創建菩提精舍緣起碑記》。漫漶的碑文道出了24位商人現在看來頗為迂腐的良苦用心:一祈各人的歷代祖宗、現生父母,以"消除無始惡業,增長殊勝善根,預蓮池之海會,證本具之法身";二祈居住此地的念佛諸師、各社友、諸眷屬,願諸人"三障冰消,五福雲集,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三祈所有耳聞目睹菩提精舍者"各各效行,共轉凡心,以成聖智,則禮讓興而兵戈永息,忠恕起而物我同觀"。為修得正果,脫得苦海,商人們又煞費苦心,訂得五條宗旨大綱:其一,禮請戒僧七位,以主持每日的課誦念佛,其所需衣單食用由大家分攤;其二,為免見異思遷日後紛爭,規定每人只傳一房,不論當初籌款多少;其三,不得應酬籌款人以外的經懺佛事,即使逢年過節,亦不得任人隨便燒香;其四,葷酒不許入門,凡下棋、打牌以及與佛法相違之事,一概禁止;其五,籌款人可隨心所欲居住,惟不得攜帶女眷、小孩,更不允許女眷住宿。前兩條與佛無關,貌似公打細算乃至爾虞我詐的本性,猶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的,本欲皈依佛門,卻終究難以脫俗;反三條則是有關親近佛門淨地的清規戒律,話已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若身體力行,定能到達那豁然開悟的"菩提"境界。
世事變遷無常,菩提精舍後經多次轉賣,曾分別是信誼藥廠、康元制罐廠的產業和機關宿舍。2003年5月1日,菩提精舍修葺後對外開放,成了市民遊客參觀休閒的場所,正所謂"人民已做江山主,點綴風光更自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