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斑點病

菠菜斑點病

菠菜斑點病又稱菠菜葉霉病,主要侵害葉片。葉片染病初呈褐色圓斑形,中央淡褐色,略凹陷,邊緣褐色,稍隆起,直徑約4毫米,其上可長出黑褐色霉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菠菜葉霉病
  • 病原中文名:變異芽枝孢
  • 病原拉丁學名:Cladosporium variabile (Cooke) de Vries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原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菠菜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葉柄、莖及種莢
菠菜葉霉病 概述:,病原形態特徵:,浸染循環:,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菠菜葉霉病 概述:

傳播因子:種子、病殘體、採種株
防治指標:發病初期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菠菜斑點病
危害症狀: 危害幼苗、葉片、葉柄、莖及種莢。幼苗染病,子葉生半圓形或近圓形褐色斑。葉片染病,初生褪色不規則形宵斑點,水漬狀,擴大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大小約3—4毫米,病斑中間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圍句一圈窄的褪綠暈環,病斑融合後成枯死斑塊。莖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漬狀長條形,擴展後為不規則狀,稍凹陷。莢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條斑。

病原形態特徵:

Cladosporium variabile (Cooke) de Vries稱變異芽枝孢,異名(Heterosporium variabile Cooke
)變異疣蠕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生在葉面,每束1-3根,曲折,孢痕明顯,一般每節具孢痕兩個,淡欖褐色,先端色較淡,具橫隔膜0-6個,大小(18.6-217.6)×(3.4-6.1)μm。分生孢子短桿狀至長卵狀或倒棒狀,淡欖褐色,具橫隔膜1-5個,表面有密集的微刺,大小(8.5-40.8)×(5.1-10.2)μm。

浸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潛伏在病部越冬,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靠氣流傳播蔓延。天氣溫暖多雨,或田間濕度大,或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
發病環境:
1種植密度大,株、行間郁敝,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種子帶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低溫、高濕、多雨、日照不足易發病。
5早春多雨或霉雨來早、氣候溫暖空氣濕度大;秋季多雨、多霧、重露或寒流來早時易發病。

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4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5育苗移栽,播種後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6適時早播,早移栽、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移栽時汰除病、弱苗。
7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9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10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達到“冬壯、早發、早熟”,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11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2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化學防治:

一、種子滅菌:
用種子重量1%的35%瑞毒霉或甲霜靈拌種,可減輕該病的發生。
二、發病初期噴施:
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
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
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