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細菌性葉斑病

菜豆細菌性葉斑病

菜豆細菌性葉斑病是由丁香假單胞菌丁香致病變種引起的、發生在菜豆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和豆莢等。葉片染病初在葉面上生紅棕色不規則或環形小病斑,葉斑邊緣明顯,葉背面的葉脈顏色變暗,葉斑擴展後病斑中心變成灰色且容易脫落呈穿孔狀,豆莢染病症狀與葉片相似,但莢上的斑較葉斑小些。

菜豆細菌性葉斑病是菜豆的一種常見病害。病菌可在種子及病殘體上越冬,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蔓延。從苗期至結莢期,陰雨或降雨天氣多發,雨後易見該病發生和蔓延。

菜豆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實行輪作制;改變種植模式;加強溫室內管理;在發病季節或植株發病初期進行化學藥劑防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豆細菌性葉斑病
  • 外文名:Bean bacterial leaf spot
  • 別名:細菌性褐斑病、菜豆細菌葉斑病
  • 病原:丁香假單胞菌丁香致病變種
  • 為害作物:菜豆
  • 為害部位:葉片、豆莢、種子、莖和葉柄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菜豆細菌性葉斑病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丁香致病變種(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van Hall.),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大小(0.9~1.1)微米×(1.8~2)微米,具1~4根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接種在KB平板培養基上27℃培養3天,菌落呈圓形、凸起、光滑、乳白色,直徑2~3.5毫米,培養7天,菌落多呈圓形或稍扁平,中央凸起,邊緣呈細毛狀,直徑4~5.5微米,可產生水溶性黃綠色螢光。能氧化葡萄糖但不能發酵,接觸酶呈陰性。4℃能生長,超過41℃不能生長,生長最適溫度25~28℃。
該病原除為害菜豆外,還可侵染菜花、甘藍、油菜、番茄、甜椒、芹菜、蘿蔔、黃瓜、萵筍、白菜、甜菜、芥菜等作物。

為害症狀

菜豆細菌性葉斑病主要為害菜豆的葉片,但也為害其他部位。
  • 葉片:葉片染病,初現黃綠色水漬狀小斑,逐漸擴大成多角形至不規則黃色至淺褐色斑,最後變成紅褐色或黑褐色,邊緣具有明顯黃色暈環,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膿。數個病斑相互匯合成枯死大斑塊,常破裂穿孔。有時沿葉脈產生無數小斑,天氣乾燥抑制其發展。
  • 莖和葉柄:病斑長條形,初水漬狀,後呈黑褐色。
  • 豆莢:病斑初呈水漬狀,後變成紅褐色至黑褐色不正形,多集中在豆英合縫處。莢上的斑較葉斑小些。
  • 種子:病斑不規則形,褐色。空氣潮濕時,病斑上均溢出白色細菌黏液,成灰色或褐色薄膜覆在病斑上。

侵染循環

病菌可在種子及病殘體上越冬,病原物在土壤中只能存活1~2年,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蔓延。

流行規律

從苗期至結莢期,陰雨或降雨天氣多發,雨後易見菜豆細菌性葉斑病發生和蔓延。生產實踐證明,高產早熟的品種抗病性差。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種:選用抗病品種,抗病品種有秋抗19號、春豐4號、老來少等。
  • 實行輪作制:菜豆細菌性疫病的病原物在土壤中只能存活1~2年,因此實行隔年輪作防病效果比較顯著。實行輪作制是經濟有效的防病措施。
  • 改變種植模式:①改使用普通農膜為無滴膜。②改平畦種植為雙高壟地膜的方式,雙高壟寬90厘米、高10厘米,使用幅寬1. 2米的地膜覆蓋。③改種子直播為育苗移栽,剔除病株、徒長株、老化苗;育苗時要採用紙缽作為護根措施,苗齡為25~30天。④增施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每667平方米施用5000~6000千克,其中2/3作撒施,1/3集中施;使用酵素菌或根瘤菌肥作種肥,每栽種667平方米用量為1千克;追肥時要注意增施鉀肥和磷肥,避免偏施氮肥;在第二次追肥時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複合肥20千克,以後氮肥和複合肥交替使用。
  • 加強溫室內管理:①溫度管理。由於菜豆細菌性葉斑病在24~32℃且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生,而溫度過高或過低時發病受到抑制,因此在該病流行季節,應適當降低溫度,以22~25℃為宜。早晨揭蓋草苦時不宜過早,一般在見到直射光後才揭草苦,這樣可迅速提升室內溫度,降低室內濕度,有利於防病。②濕度管理。早春季節宜少澆水、澆淺水有利於壯秧。澆水時宜澆在地膜下。注意及時排濕,一-般要進行2~3個換氣量。換氣時可以點燃濕草製造煙霧作為換氣標誌。在煙霧充滿菜豆冠層以上的日光溫室空間時,打開通風口進行排煙,排煙完畢即為1個換氣量。③增施二氧化碳肥。增施二氧化碳不但可以明顯地減輕病害發生,而且具有防止落花落莢的作用。壽光市菜農常用的二氧化碳施肥方法是將1:3的稀硫酸裝人塑膠容器中,然後投人碳酸氫銨。二氧化碳施肥濃度為1000毫升/立方米,每次投放的碳酸氫銨數量可以根據溫室的大小進行計算。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使用碳酸氫銨3~4千克。

化學防治

  • 種植處理:播前進行消毒處理,用72%農用鏈黴素600倍液或90%新植黴素1000倍液浸種12小時。這是防治該病的主要措施。
  • 化學藥劑防治:在發病季節或植株發病初期,用72%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或用90%新植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灑,或用農用氯黴素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