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玉米青枯病

菜用玉米青枯病

我國玉米青枯病現已發展為玉米生產中的第一大病害。玉米進入乳熟期,整株葉片突然出現青灰色乾枯,根部、莖基部呈現水漬狀腐爛,致早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用玉米青枯病
  • 病原中文名:禾穀鐮刀菌
  • 病原拉丁學名: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
  • 主要危害作物:玉米
症狀,病原,傳播途徑,防治方法,

症狀

有的果穗下垂,形成香蕉穗,莖基逐漸變褐維管束分離乃至乾枯,光合作用受抑,千粒重下降,對產量影響很大。

病原

我國主要有4類
一是Pythium inflatumMatth稱腫囊腐霉和P.graminicolaSubram.稱禾生腐霉;二是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稱禾穀鐮刀菌和串珠鐮刀菌(F. moniliformeSheld)為主的幾種鐮刀菌;
菜用玉米青枯病
三是以Pythium aphanidermatum(Eclson) Fitzp.瓜果腐霉為主,與禾穀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複合侵染引起;
四是Pythium abhanidermatumF.graminearum均為主要致病菌。
國外多認為是F.graminearumF.moniliformeDiplodia maydis等侵染引起的。中國農科院對采自北京、浙江、黑龍江等14省市508株青枯病株進行分離,腐黴菌出現頻率為67.5%、鐮刀菌為42.3%。

傳播途徑

土壤中越冬菌源及種子帶菌在玉米播後至抽雄吐絲期不斷由根系侵入,在田間病健株接觸也可傳染,病菌在植株體內蔓延擴展,玉米乳熟期以後進入感病階段,灌漿至成熟期雨量、雨日與發病關係密切。高溫、高濕利於發病,雨後天晴常出現發病高峰。生產上矮桿、早熟種、雙穗玉米易感病。種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施用未充分腐熟秸桿肥把病菌帶入田間易發病。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積水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雜交種。如M017、3135、獲白、沈5、武109、武117、7943、西單7號、陝單9號、滬單1號、陝8410、陝8411、陝8413等。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密植增強抗病力。
(3)實行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殘體、秸桿充分發酵後再施用,減少菌源量。
(4)及時防治粘蟲、玉米螟及地下害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