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周成王十六年(前1027年),屬江州。
戰國後期,屬江州縣。
南朝齊永明五年(487年),屬墊江縣地。
北朝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撤銷墊江縣置巴縣,境域屬之。
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慶建市,境域屬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重慶市第四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重慶市第五區。
1950年6月,屬重慶市第一區。
1954年初,成立菜園壩街道。
1955年11月23日,第一區改稱市中區,境域屬之。
1958年9月,菜園壩街道併入兩路口街道,為菜園壩生產服務社。
1960年3月,成立兩路口公社,菜園壩為分社。
1962年7月,菜園壩分社改為菜園壩街道。
1968年,菜園壩街道更名蘭考路街道。
1972年,蘭考路街道復更名菜園壩街道。
1987年6月,石板坡街道併入菜園壩街道。
1995年後,屬渝中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菜園壩街道下轄燕喜洞、南園、珊瑚公園一、珊瑚公園二、絲廠巷、渝鐵村一、渝鐵村二、建興坡、建興正街、合力村、雷家坡、魚鰍石、石板坡一里、石板坡巷、石板坡正街、硝房溝、飛機碼頭、一字街、川道拐街、南紀門正街20個社區。
2006年,菜園壩街道管轄原菜園壩街道的渝鐵村、珊瑚灣、川道拐、石板坡4個社區和原王家坡街道的交通街、平安街、竹木街3個社區,共7個社區。
2011年,菜園壩街道下轄石板坡、珊瑚灣、渝鐵村、平安街、交通街、竹木街6個社區;下設70個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菜園壩街道下轄5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菜園路20號。
地理環境
菜園壩街道地處
渝中區中部偏東,東與南紀門、
七星崗街道接壤,南臨長江,西與
大坪街道、九龍坡區
謝家灣街道相接,北與
兩路口街道相連,距區人民政府18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千米,總面積1.56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菜園壩街道戶籍人口2.54萬人,其中男性1.27萬人,占50%;女性1.27萬人,占50%。2011年,菜園壩街道人口出生率3.92‰,人口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長率-1.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萬人。
經濟
2011年,菜園壩街道財政總收入2.5億元,比2010年增長30.6%。
2011年末,菜園壩街道有商業網點1000餘個,職工近1萬人。2011年,菜園壩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9.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0.37%;轄區內有外灘摩配市場、重慶書刊交易市場、重慶小商品交易市場、塑膠製品交易市場、水果交易市場、乾副食品交易市場、皮革交易市場、不鏽鋼日化五金商品交易市場8個批發市場,市場商品輻射西南三省市。2011年,菜園壩街道交易額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0.7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菜園壩街道教育機構有重慶鐵路分局鐵路幼稚園、重慶市渝中區肖家溝國小校、重慶市渝中區中華路國小校(分部)、重慶市復旦中學(分部)、重慶市50中學等;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菜園壩街道街道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1.8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菜園壩街道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
社會保障
2008年12月8日,
渝中區商會和有關單位主辦“2008年解困送溫暖”活動,邀請了菜園壩街道210名低保戶、殘疾人、環衛工人在菜園壩某酒店一起團年。
2011年,菜園壩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364戶,人數2284人,年支出8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4.8%,月人均281.2元;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7萬元,比2010年減少33.3%;發放高齡和長壽老人補貼1471人、40.1萬元;發放殘疾人補貼685人、25.3萬元;發放元旦春節“送溫暖、惠民生”慰問對象5101人、慰問金和物品284.67萬元;兌現計畫生育獎勵19.7萬元。2011年,菜園壩街道有社區服務設施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6個;有敬老院3家,床位102張,收養社會老年人85人;轄區內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新增359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新增60人,參加職工醫保和續保人數總計511人,有7135人參加了城鄉合作居民醫療保險,為926人落實了社保補貼,發放低保再就業補貼共1837人次,55.9萬元。
交通
菜園壩街道主要交通幹道有菜袁路。鐵路成渝線、川黔線的始發站重慶火車站位於菜園壩街道境內;重慶汽車站、重慶長途汽車站位於境內。
歷史文化
菜園壩街道因該地曾經大部分地區為荒地,人煙稀少,只有零星住戶以種菜賣菜為生,故而得名。
風景名勝
菜園壩街道境內景區有長濱體育公園、珊瑚公園、南區路公園、濱江公園、鄒容烈士紀念碑、張國富烈士紀念碑、國民黨珊瑚壩機場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