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峪

菖蒲峪村位於雁池鄉東北端(原屬楊柳鄉),幾座青翠小嶺逶迤綿延,形成兩條南北向的山峪,一條名菖蒲峪,另一條則叫小菖蒲峪。

大小菖蒲峪地勢北高南低。兩條晶瑩透碧的溪流匯成冉水,汩汩流出峪外。峪四周群山環抱,中間為一山間盆地。盆地內地勢平坦,碧水縱貫,屋舍儼然,雞犬相聞,風光綺麗,景色宜人,民情淳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菖蒲峪
  • 別名:菖蒲峪村
菖蒲峪村位於雁池鄉東北端(原屬楊柳鄉),幾座青翠小嶺逶迤綿延,形成兩條南北向的山峪,一條名菖蒲峪,另一條則叫小菖蒲峪。
大小菖蒲峪地勢北高南低。兩條晶瑩透碧的溪流匯成冉水,汩汩流出峪外。峪四周群山環抱,中間為一山間盆地。盆地內地勢平坦,碧水縱貫,屋舍儼然,雞犬相聞,風光綺麗,景色宜人,民情淳厚。
菖蒲峪自古以來即為縣境的一條重要通道。縣境內南北幹線古道,若從石門縣城起程,須途經菖蒲峪,往西北可上湖北鶴峰,通達四川。當年泥沙泰和合茶號的茶葉就是靠人力、騾馬經菖蒲峪古道南運石門去津市的。民國時,本地有識之士覃濟民先生為方便古道行人、騾馬行走,自籌資金組織鄉民在菖蒲峪溪水上建起了一座石拱橋。竣工的當天晚上,朔風怒吼,大雪紛飛。翌日清晨,人們驚奇地發現橋上有老虎的腳印,清晰可辨,認為這是吉祥之兆,故將此橋取名“虎踏橋”。鄉人決定選一良辰吉日慶賀一番。濟民先生恭請了四方文人墨客,為之作聯,中共地下黨員田中夷也應邀赴會。濟民先生提出賀聯要求:一是必須有“虎”、“踏”二字為頭,二是內容要緊扣時局,新穎別致。文人墨客搜腸刮肚作了一付又一付,沒有一付被選中。這時,田中夷不慌不忙離座來到堂前,揮筆而就。他作的對聯是:
虎奔雄獅,驅逐日寇小丑逃歸東洋彈丸海島
踏破殘敵,慶我漢族大邦收復祖國錦繡山河
人們無不交口稱讚寫得好。
抗日戰爭時期,1943年9月,共產黨員劉家瑞、易梅英在菖蒲峪組建了中共石門虎踏橋支部,點燃了石門抗日烽火。黨在虎踏橋辦起了虎踏橋國小,實際上是當時湘鄂西地下黨組織的聯絡樞紐;建起了游擊隊,隨時準備抗擊日寇的侵犯。田中夷以教員身份,隱蔽在虎踏橋教書,秘密領導石門西北的抗日鬥爭。
1945年日冠投降後,11月,中共湘鄂邊區武工隊在虎踏橋成立。隊長覃飛虎、副隊長田金山。1948年6月下旬,以原虎踏橋支部黨員為基礎,在壺瓶山成立了中共江南工委,書記田中夷,轄五峰、鶴峰、長陽、石門等縣邊界,隸屬湖北江漢地委領導。同時,將原虎踏橋支部游擊隊,整編為“江南遊擊隊”,為迎接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策應了解放軍南下。
就在虎踏橋大道旁生長著一株古刺楸,樹圍2.5米,高17米,冠幅15米,樹齡已有500多年。它枝繁葉茂,生長在一塊高4米、寬3米約一平方丈的一尊巨石正中,人們稱之為“岩抱樹”。這塊岩石屬紫色砂岩,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像一巨大石桌,懸在半山坡。楸樹主根就扎在岩石中間,沿岩石一條狹縫橫穿5米多再伸入泥土中。楸樹在石中頑強抗爭,年長月久,這塊巨石中間已被脹破5寸寬的口子。由於刺楸常年累月的滴水作用,岩面凹凸不平,遍布魚鱗坑,有2~3寸深。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岩面上有山峰平地、峽谷港灣、小橋流水,一幅天然的山水地貌圖。巨傘般的綠陰樹冠吸引著過往行人在這裡駐足休息後,行人又觀摩到岩石上這鬼斧神工塑造的奇觀,無不嘖嘖稱奇,拍手叫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