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

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

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正式成立於2005年11月8日,隸屬於校黨委宣傳部,菏澤學院八大組織之一。現已歷經13屆,成員達600餘人,是學校唯一一個在綜合辦公樓工作的學生組織,也是校黨委宣傳部旗下影響力最大的學生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
  • 成立時間:2005年11月8日
  • 隸屬:校黨委宣傳部
  • 成員:600餘人
  • 類型:學生組織
學通社基本概況,各屆職務設定,菏澤學院學通社重要事記,日常行為規範,學通情結,

學通社基本概況

大學生通訊社自成立以來,為校報、校園網提供稿件五千多篇,圖片若干幅,成為我校宣傳陣地的骨幹力量,並持續向《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菏澤日報》《牡丹晚報》及一些重要網站等校外媒體提供稿件。校黨委宣傳部十分重視學通社的建設,為學通社提供寬敞的辦公室,配備先進的采編設備。另外,學通社還承擔校報的助理編輯、欄目策劃、排版校對、發行等報紙的一系列工作並於2007年創辦了屬於學生自己的《校園通訊》(2012年更名《菏澤學院·月末版》)作為學通社成員鍛鍊實踐基地。
為了提高成員的政治素養和政治理論水平,學通社自成立以來就開始對成員進行黨的理論教育,並於2008年獲準成立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黨支部,經過不斷發展,現已培養多名優秀共產黨員,黨支部的建立必將進一步推動學通社各項工作的開展。學通社不斷發展完善,現設立秘書處、編輯部、記者部、校對部、攝影部、專題部、新媒體發展中心、新媒體采編部、新媒體策劃部、新媒體技術部、新媒體大數據部、網路部、活動策劃部、文化講壇秘書處、報紙發行部十五個部門,內部管理更加程式化、規範化。
大學生通訊社一直是菏澤學院培養學生新聞意識、提高寫作水平,鍛鍊寫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重要平台。

各屆職務設定

學通社的發展離不開各屆社長的帶領及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由北校區本部和西校區分社組成,設社長一名、各部部長一名,而副社長和秘書長人數視情況而定。其中,西校區副社長、秘書長各一名,現在成員達100多名,各部人員各司其職,已成為校報左右手。西校區已於2013年11月遷至北校區,自此西校區分社不再設立。
各屆職務設定如下:
第一屆 社長:韓波
副社長:景佳 王堃 魏玉開(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翟珊
採訪部部長:於京京
編輯部部長:余宏超
第二屆 社長:余宏超
副社長:於京京 王堃 翟珊 秦緒紅(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翟珊 徐真真(西校區分社)
採訪部部長:於京京
編輯部部長:王堃
外聯部部長:甄偉佳
第三屆 社長:李志祥
副社長:仲躋沖 楊蕊 徐高峰(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王太龍 殷蓓蓓(西校區分社)
編輯部部長:楊蕊
記者部部長:張璐
校對部部長:尹娟娟
網路部部長:張翔
外聯部部長:劉勇傑
第四屆 社長:仲躋沖
副社長:李卓妮 馬雙龍 董道焱 李鴻源(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丁顯欣 張倩(西校區分社秘書長)
編輯部部長:李卓妮 裴菲(西校區分社)
記者部部長:馬雙龍 蘇雨(西校區分社)
校對部部長:董道焱
網路部部長:孔凡孝
第五屆 社長:董道焱
副社長: 金璐 張俊 閆曉菲(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崔曉
編輯部部長:徐希敏
記者部部長:歐萌
校對部部長:李德領
網路部部長:袁菲
專題部部長:袁菲
第六屆 社長:金璐
副社長:叢炳濤 黃福照 張俊其 楊剛(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 孟軼 馬娟娟(西校區分社)
編輯部部長:賈夢茹
記者部部長:苑寧
專題部部長:金偉
校對部部長:季亞萍
網路部部長:孫占
外聯部部長:李佳
第七屆 社長:黃福照
副社長:曹興強 熊文祥 李瀟 李旋(西校區分社社長)
秘書長:曲丹丹 王欣(西校區分社)
編輯部部長:趙念東
記者部部長:鐘博陵
專題部部長:劉淑清
校對部部長:倪沖沖
網路部部長:賴勁航
外聯部部長:趙萌
第八屆 社長:熊文祥
副社長:孫海英 姜曉康 王朔 李旗(西校區分社)
秘書長:蔣亞芹
編輯部部長:徐偉
記者部部長:劉建永
專題部部長:張思健
校對部部長:張慧君
網路部部長:顧欣欣
廣告策劃部部長:朱慶
手機報編輯部部長:伏傳偉
第九屆 社長:王朔
副社長:曹厚省 代明明 王志成
秘書長:任潔
編輯部部長:張忠法
記者部部長:宋珍妮
校對部部長:高彩荷
專題部部長:姜振麗
外宣部部長:李敏
網路部部長:胡洋洋
廣告策劃部部長:楊璐萌
攝影部部長:張現科
第十屆社長:曹厚省
副社長:潘濤 周慧 晉稱願
秘書長:賈想
辦公室主任:李陳霞
編輯部部長:李家家
記者部部長:王凱
專題部部長:邢懷浩
攝影部部長:余政洋
校對部部長:潘程程
網路部部長:孟祥聰
廣告策劃部部長:繆旭東
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孔雯冰
聆聽世界文化講壇秘書處:劉柏棟
第十一屆社長:周慧
常務副社長:晉稱願
副社長:王祥宇 王鵬 朱紅偉
秘書長:王芳
編輯部部長:晉稱願
編輯部副部長:王悅銘 李孝曼
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王祥宇
新媒體發展中心副主任:房琰 張贇一脈
記者部部長:蔣明峰
校對部部長:韓增臻
網路部部長:牟陽
活動策劃部部長:張譯文
第十二屆社長:王祥宇
團支部書記:王鵬
副社長:黨舒舒 孔樂 劉明魯 馬宇浩【新媒體】
秘書長:王明增
編輯部部長:韓偉
記者部部長:何玉婷
校對部部長:朱亞茹
攝影部部長:張人文
專題部部長:姜穎超
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劉志棟
新媒體采編部部長:王艷艷
新媒體策劃部部長:付莉
新媒體技術部部長:楊博遠
新媒體大數據部長:賈琦琦
網路部部長:王子力
活動策劃部部長:張皓
文化講壇秘書處:張宏敏
報紙發行部部長:孫帥
第十三屆社長:孔 樂
常務副社長(兼團支部書記):黨舒舒
副 社 長:白 璐(兼編輯部部長)張艷芹 李 曉 楊克靜 賈曉凡(新媒體方向)
秘 書 長:劉鵬飛(兼報紙發行部部長)
記者部部長:杜英傑
校對部部長:程 潔
攝影部部長:劉夢燕
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王炳青
新媒體采編部部長:鞏一霖
新媒體技術部部長:常 樂
新媒體視頻部部長:徐希碩
新媒體策劃部部長:馬 珂
新媒體大數據部長:陳 瑋
專題部部長:李明君
網路部部長:王雪純
活動策劃部部長:李治國
文化講壇秘書處秘書長:張 振
第十四屆社長:王炳青
團支部書記:程潔
常務副社長:楊克靜
副社長:畢言兵鞠晴菲徐凱凱張立鵬
張曼玉(新媒體方向)(按姓氏筆劃排序)
秘書長(兼報紙發行部部長):豆吉虎
編輯部部長:鞠晴菲
記者部部長:畢言兵
校對部部長:周可鑫
攝影部部長:康佳
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蘧潔
新媒體采編部部長:賀琳琳
新媒體策劃部部長:孫玉瑋
新媒體視頻編輯部部部長:吳航
新媒體大數據部部長:鄧亞楠
新媒體技術部部長:盧立嬌
專題部部長:張立鵬
網路部部長:徐凱凱
活動策劃部部長:王金碩
文化講壇秘書處秘書長:婁新楊
學通社成立伊始就明確了職責分工,設立了秘書處、編輯部、記者部、校對部、攝影部、專題部、新媒體發展中心、新媒體采編部、新媒體策劃部、新媒體技術部、新媒體大數據部、網路部、活動策劃部、文化講壇秘書處、報紙發行部。各部門主要職責如下:
秘書處:一方面負責大學生通訊社內日常工作,包括對安排每周例會,並整理會議記錄;對社內成員辦公室日常值班和會議簽到進行考勤、考核;保證社內檔案的及時傳送,向社內成員傳達老師及各部門的工作安排;交流聯繫校內其他社團組織以及校外其他高校大學生記者團體。另一方面負責管理社費並發放稿費及補助。
編輯部:主要從事校報選稿、組稿工作,並協助排版。作為接觸新聞的第一讀者,要對新聞稿件進行初步的審讀、編輯、校對,提煉新聞主題,提高稿件質量,使稿件符合報紙要求。負責報紙專題策劃,用獨特的眼光、新聞的思維剖析埋在校園深處的信息,捕捉微妙的校園動態,督促記者部的新聞採訪活動,定期開展專題討論。組織部內成員交流寫稿心得和體會;主管學通社的稿件整理和修改,包括學通社網頁和信箱的稿件,統計發稿、寫稿數量,整理並隨時更新學通社的留檔報紙;負責收集校外報紙,收集優秀學生記者稿件供內部成員學習。並且定期召開編前、編後會,在每期報紙出版之後,召開此會,對上一次報紙進行總結,對下一期報紙進行安排。
記者部:負責採訪報導校園動態,拍攝校內外新聞、風景、活動照片。在第一時間到達新聞現場,記錄新聞事件,並用鏡頭捕捉稍縱即逝的新聞瞬間,拉近新聞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以儘可能快的速度關注校園熱點,反映同學心聲。並負責採訪校園名師、優秀學生等。
要求:
1、記者部例會提前三小時請假、每人不能超過三次。
2、要求的採訪當天寫出來稿子,注重時效性。
3、自己注意發現新聞點,培養自己新聞敏感性。
4、提高寫稿量和寫稿質量。
5、積極、用心、專心。
校對部主要承擔校報校對工作:
對文字、版面及信息內容正確與否進行全面審核,始終保持與編輯的聯繫,對報紙進行多次校對,以細心、責任心、專業對報紙進行最終把關。
攝影部:
1.主要負責《菏澤學院報》的新聞圖片及新媒體平台的部分照片
2.對於攝影愛好者新手,進行分期培訓,使之掌握基本技能
3.對於有攝影基礎的同學,深度培養
4.與記者部、新媒體深度聯繫,做一個不僅會拍照也會寫稿的達人
5.達到一定水平程度後,與資深學長、老師進行交流、座談
6.多學習,多思考,多進步。
專題部 主要負責月末版討論和簽約作家管理。每月召開一次月末版討論會由編輯做版,專題部大一成員輔助做版,並且在部內進行評論稿的學習,每周布置相對任務。另外,本部門與編輯部合作,組織簽約作家的各項會議與活動,管理簽約作家。
新媒體發展中心:立足於校園文化,力圖打造最貼近校園生活的新媒體部門,負責大學生通訊社官方微信“菏院微生活”以及大學生通訊社官方QQ。新媒體發展中心要通過兩個平台挖掘校園美好細節,傳播正能量,並及時、準確、直接地報導校園新聞,捕捉校內各種思想動態。
新媒體采編部
1. 采編部主要負責校園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將校園活動及時推送在官方微信上。
2. 根據學校的系列活動,安排校園記者針對熱點話題開展微訪談。
3. 配合策劃部提出的專題,進行撰稿邀稿等文字的編輯。
4. 準確及時的抓住校內外新聞(校外新聞多和大學生有關的)。
5. 增加和同學的交流溝通,反應同學想法,情況等。
新媒體策劃部
1. 策劃微信專題及原創話題,提前策劃下周推送內容,每月推送好專題,為編輯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想法創意。
2. 結合師生關注面,設立新穎欄目,展示校園文化風采。
3. 根據師生需求,及時掌握時事熱點、校園熱點及與大學生考試、就業等相關的信息,並與其它部門協調工作,將最新訊息第一時間推送。
4. 策劃微信活動與線下互動,增加關注度及冬粉數目。
新媒體技術部負責菏澤學院官方微信的計算機技術方面,其中主要包括:
1. 對微信編輯器內的版式內容進行設計與美化
2. 對後台訊息和留言的實時關注與回復
3. 對圖片、音頻及視頻的處理與加工和對相關套用(如微信投票、選單欄等)的設計與修改。
新媒體大數據部為評估菏澤學院校內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提高新媒體影響力,菏澤學院官方微信將於每周日、每月月底發布學院微信公眾號的排行榜;從總的影響力,各院影響力,組織、社團影響力三部分進行排名;從閱讀總數、點讚總數、文章總數、發布總數對我校所有微信公眾號進行排名;每周將推出微信公眾號熱文榜。
網路部:主要負責報紙的版面的編輯和製作以及大學生通訊社的網路維護、網頁設計、文章與圖片等資料的上傳與編輯工作,以及印表機和電腦的日常維護。將校報最新電子資料上傳;成員要求:熟練掌握Photoshop、方正飛騰、繪聲繪影等的操作技巧,可獨立完成社內照片及音視頻材料的製作整理。
活動策劃部:負責大學生通訊社與外界的通聯工作,為報紙聯絡廣告與贊助。同時負責策劃大學生通訊社社員集體活動,加強社內成員的溝通交流,同時承辦在學校的大型活動,樹立通訊社在校內外的品牌形象,擴大其影響力。
文化講壇秘書處:協助黨委宣傳部領導老師做好名家接待工作,處理好講壇的事前準備,安排好講壇現場會場秩序,並做好講壇後的會場整理工作。講壇結束後,整理名家講座資料。保管好文化講壇的的資料。
報紙發行部:主要負責報紙的發行與監督工作,每期報紙來到後分好報紙並通知分發人員至辦公室領報紙,做好菏澤市內黨政機關及各大高校的報紙郵寄工作,負責每期報紙的讀者反饋和發報紙工資的分發工作。

菏澤學院學通社重要事記

1、2005年11月8日,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正式成立。
2、2006年12月20—24日,與中文系聯合舉辦“紀念新詩90周年”系列活動。邀請中文系主任宋聚軒教授,北師大譚五昌教授,著名詩人、《詩歌月刊》編輯安琪,首都師範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詩刊》編輯楊志學和著名詩人、國家一級作家趙麗華先後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了“紀念新詩誕生90周年”專題講座。並且,學通社獨立策劃詩歌專刊(四開八版)如期出版,這一活動在山東高校屬首例,並得到了很多方面人士的肯定。
3、2007年5月中旬,在出版校報200期(四開二十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2007年11月2日,校報編輯部及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主要成員一行15人赴山東農業大學校報編輯部,就如何提高校報質量、加強學通社[2] 管理等事宜進行考察學習。
5、2007年,創辦學生自己的報紙《校園通訊》作為鍛鍊能力的實踐基地。
6、2008年3月,校黨委組織部下發通知,正式批准成立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黨支部。
7、2009年校報5件作品獲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其中,大學生通訊社第一任社長韓波采寫的《畜牧獸醫專業招生就業冰火兩重天》獲訊息類一等獎、《入黨》獲通訊類二等獎,編輯的《一推一攬皆顯良好作風》獲評論類二等獎。
8、2009年7月第十一屆全運會武術散打測試賽,學通社成員金璐是志願者中唯一的學生記者。
9、2010年5月,學通社成員袁菲采寫、韓波編輯的《大學生莫把排場當浪漫》獲山東省高校系列好新聞評論類一等獎,希敏采寫、韓波編輯的《大學生也可以申請科研經費了!》獲山東省高校系列好新聞訊息類二等獎,李卓妮、董道焱采寫張金鳳編輯的《課程置換,讓高薪就業不再是神話》獲山東省高校系列好新聞通訊類二等獎。
10、2010年6月14-8月30日,學通社部分成員組成兩支調研團隊參加了由團省委、省學聯和《大眾日報》聯合舉辦的“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11、2010年11月22日,在第二屆“調研山東”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中,由我校校報主編李志強老師指導,大學生通訊社金璐、徐希敏、袁菲、叢炳濤、王浩奇、黃福照6名同學完成的調查報告《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及制約因素——以菏澤為例》獲得三等獎。
12、2010年11月26日,校報出版300期暨學通社成立五周年系列慶祝活動舉行。
13、2011年3月,校報記者韓波采寫並編輯的《頂崗學習支教盤活整個教育體系》獲得2010年度山東教育新聞獎。
14、2011年5月,學通社成員張利采寫的《給冰冷體制加些溫》獲得2009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言論類三等獎。
15、2011年6月,學通社成員黃福照采寫的《張玉貴同志在老食堂前為過往的老師擦鞋》獲2011年度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圖片類一等獎;熊文祥采寫《近400名學生無償獻血160000mL支援新疆》獲2011年度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訊息類二等獎;余宏超、王浩奇采寫的《校報中燃燒著的青春》獲2011年度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通訊類二等獎。[1]
16、2011年6月,在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中,校報編輯韓波、學通社成員張利撰寫的《大學生,警惕披著羊皮的“狼老闆”》獲評論類一等獎,由校報編輯韓波、學通社成員張俊其撰寫的《八零九零後在軍營》獲通訊類二等獎。
17、2012年8月,在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評選中,學通社成員張思健的作品《當奉獻成為一種信仰》獲言論類二等獎,該文刊載於《菏澤學院報》2012年7月3日345期三版;學通社成員劉建永、姜曉康的作品《退役不退休130餘套軍訓服捐民工》獲訊息類三等獎,該文刊載於本報2012年10月23日352期三版。
18、2012年,學通社成員張忠法、曹興強采寫的《“嘮嗑”也成為一種制度》獲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訊息類二等獎,學通社張思建采寫的《教師是個良心活》獲山東省高校好新聞獎評論類二等獎;學通社成員熊文祥編排的《菏澤學院報》2012年第5期校園生活版獲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獎版面類二等獎。
19、2012年11月,學通社舉辦“喜迎十八大,環城看變化”騎行活動。
20、2013年7月,大學生通訊社7名成員組成社會實踐拓展隊參與由團省委、省學聯和《大眾日報》聯合舉辦的“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並同時開展了“留住農村老人最美瞬間”公益活動。暑假實踐活動先後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齊魯晚報》《菏澤日報》、山東電視台教育頻道、菏澤電視台、菏澤大眾網等多家社會媒體報導。
21、2013年9月12日,大學生通訊社成功舉辦“留住農村老人最美瞬間公益活動”攝影展,菏澤學院黨委書記張存金,黨委副書記、院長郁章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黃濟民,黨委委員、副院長劉興坦等校領導先後參觀攝影展,並給與高度評價。
22、2013年10月,大學生通訊社“調研山東”暑假拓展隊獲山東省“三下鄉”優秀服務隊,校報老師李志強獲優秀指導老師,學通社成員劉建永、曹厚省、徐靜芳獲優秀學生。
23、2013年12月,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留住農村老人最美瞬間”在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人民日報政文部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13年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選中榮獲優秀獎。
24、2014年4月,臨沂大學大學生通訊社學生代表來訪,並與我校大學生通訊社成員舉辦座談會交流同為學通人的感受,互相吸取各自的長處。
25、2014年5月10日至11日,社長王朔參加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山東)高校傳媒聯盟年會。這是我校大學生首次參與並加入山東高校傳媒聯盟,標誌著大學生通訊社又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來自全省20餘所高校的校園媒體負責人總計80餘人參加了活動。
26、2014年6月,2013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評獎結果公布,菏澤學院校報上報的四件作品均獲獎。其中,由韓波采寫的《既然請進來,就讓其留下》獲言論類三等獎,刊登於《菏澤學院報》2013年6月19日370期一版;由曹厚省、王朔、劉燚采寫的《把“微孝”帶進校園》獲訊息類二等獎,刊登於《菏澤學院報》2013年9月17日376期二版;由曹厚省、代明明采寫的《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獲通訊類三等獎,刊登於《菏澤學院報》2013年9月17日376期三版;由曹厚省、張忠法采寫的《農村老人收到“特殊”重陽節禮物》獲新聞攝影類二等獎,刊登於《菏澤學院報》2013年10月17日378期三版。
27、2014年7月20日,大學生通訊社13名成員參加“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圍繞《城鎮化進程中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以巨野縣核桃園鎮為例》的課題,展開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實地調研,完成近三萬字的學術論文。同時,走訪菏澤市八縣兩區,針對民風民俗、古建築及菏澤新地標等元素並拍攝兩千餘張照片,開展“新時期菏澤精神”主題攝影展,在菏澤市開發區人民廣場、菏澤學院等地進行巡迴展覽,獲得了菏澤人民民眾的一致好評。
28、2014年11月8日,由黨委宣傳部主辦,大學生通訊社承辦的記者節晚會在體育館報告廳舉辦。菏澤日報、菏澤電視台、牡丹晚報、大眾網菏澤站等校外媒體記者出席晚會。黨委宣傳部部長寧繼紅出席晚會並致辭,學校師生共600餘人觀看晚會。晚會中,牡丹晚報菏澤義工團菏澤學院分團在我校舉行了掛牌儀式,牡丹晚報總編潘若松、黨委宣傳部部長寧繼紅共同為大學生通訊社授牌。
29、2016年5月10日,大學生通訊社副社長王祥宇代表菏澤高校大學生代表參加由市委書記孫愛軍同志主持召開,市委副書記李建華出席的市委網路工作座談會。會議中,王祥宇從大學生角度出發,以健康向上,通過網路發出愛菏澤,愛校園的聲音、與網同步,高校網路教育要跟上學生信息來源需求兩個角度與孫愛軍進行交流,這也是菏澤學院學生第一次與市委書記面對面交流。
30、2016年7月15日,大學生通訊社副社長王祥宇帶領師真真、左守鳳、孔樂、劉志棟、姜穎超、張皓等6名成員成立“求是”隊,參加2016年“調研山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電子商務在農村扶貧方面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為課題,展開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實地調研,完成兩萬字的學術論文,“求是”隊獲省優秀團隊稱號。
31、2016年10月7日,大學生通訊社第十二屆成員預報名結束,2500餘名報名者突破了往年記錄,成為歷史最高。
32、2016年10月29日,大學生通訊社社長王祥宇、副社長馬宇浩前往臨沂大學參加山東省高校媒體巡迴宣講——臨沂大學站,並與臨沂大學大學生通訊社、臨沂大學大學生新媒體協會交流報紙的發行、新媒體運營及學生組織管理技巧。
33、2016年11月6日,大學生通訊社成立十一周年慶典晚會在音樂樓維也納舞台順利舉辦,黨委宣傳部領導老師及通訊社全體成員匯聚一堂,共同慶祝。
34、2016年11月12日,大學生通訊社10餘名成員及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學生會、廣播站、自管會等學生組織的30名成員在校報編輯馬芝丹的帶領下,由王祥宇帶隊,前往曲阜參加了“中華學子朝聖行”活動,拜師孔老夫子,了解傳統文化。
35、2017年4月9日,山東省高校2016年度“十佳校媒”獲獎名單出爐,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同時獲得“十佳校媒”、“人氣校媒”稱號,這是2016年度山東省高校校園媒體中唯一一個榮獲雙獎的校媒組織。
36、2017年5月17日,校報主編呂傑、牡丹晚報記者、校報編輯、第一屆社長韓波、大學生通訊社社長王祥宇前往單縣分校區,參加大學生通訊社——單縣分社成立儀式。(單縣分社將另設一位副社長)
37、5月18日上午,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採風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菏澤博愛醫院院前廣場舉行。菏澤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呂建春、趙玉松,菏澤博愛醫院院長鐘國棟及大學生通訊社8名成員參加揭牌儀式。醫院辦公室主任董國民主持揭牌儀式。
38、2017年6月24日,大學生通訊社社長王祥宇、副社長馬宇浩前往青島大學,參加由共青團中央學習部、微博大學主辦、青島大學承辦的的“微博大學MCN線下課程”,經過兩天的培訓順利結業。

日常行為規範

學通社在鍛鍊成員寫作能力,提高新聞水平的同時,也培養了成員的自律意識、增強了責任感,為其進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日常的工作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 定期例會制度。每周五晚定期召開例會,總結一周的工作並做好未來一周內的計畫,同時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例會進行嚴格簽到制度:請假理由不充分者、無故缺席者、遲到者均記為曠會;代簽者與被代簽者均視為曠會;上述情況累計三次,予以辭退並沒收記者證。
2. 每日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進行辦公室日常維護和衛生工作,做好老師臨時交代事項、社外來稿登記等工作。準時到辦公室值班,填寫簽到表,不能到者及時向秘書處請假;值班期間,可閱覽校報、各高校報和各大媒體報,提高新聞寫作能力。
3. 獎罰制度。根據成員登稿量以及為學通社做出的貢獻,評選出社內優秀者並授予“優秀學生記者”稱號;版面如有出錯,追究所有相關責任人責任,扣除助理編輯、校對當期補助,並由當事人簽字存底;成員如犯重大(政治性)過錯,予以辭退並沒收記者證。
4. 辦公室制度。
1)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友誼觀,一切都以不影響正常工作為前提。
2)工作期間不得在綜合樓、辦公室內嬉戲打鬧。
3)工作時間禁止進行與工作無關的事,如在辦公室上網、閒聊、玩遊戲、看視頻等。
4)注意公共平台上的言行,不得發表任何不利於學校的言論,發表言論時要用文明用語。
5.其他管理制度。
1)記者證只做本人採訪憑證,不得轉借或作他用。
2)在校內外做出有損記者和學通社形象的一律除名。
3)社內成員實行末位淘汰制,按照綜合表現每月淘汰1--3人。
4)處理結果均通知本院系辦公室,情節嚴重者全校通報。

學通情結

菏澤學院大學生通訊社正式成立於2005年11月8日,是在第一次納新後隨著工作的規範化和系統化,在宣傳部領導和校報主編李志強老師的關心和支持下,在第一屆社長韓波的帶領指導下成立、成長和完善起來。
學通社,並不是像其他社團一樣先成立,後開展活動。一開始並沒有具體的組織形式,只是校報編輯部在各系召選的一部分具備優秀文字功底、對辦報紙感興趣的學生來協助校報老師工作的。後來,隨著人數的增加、工作量的增多,學生的作用日益重要,學通社也就應運而生了!
時至今日,大學生通訊社已歷時十二年,回顧學通社成立之初,所有工作都是從零開始,之後,在各屆社長和老師的帶領下以及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完善了部門、制度建設,發展到辦公室、編輯部、記者部、校對部、秘書處、網路部、廣告策劃部(外聯部)、專題部、新媒體發展中心等十五個部門並制定了各項規則。而隨著一屆屆畢業生的離開,通訊社也通過每年的納新補充新鮮血液。歷屆成員共600多人,現在社成員也有70多人。
學通社一直是每一個成員的第二個家,在這裡他們找到了歸屬感,體會到家的溫暖。每一次走到辦公樓下總是不由自主的抬頭望向四樓的辦公室,想著會有誰在那兒;每一次熬夜做報紙,雖然回去會被樓管“親切的關心一通”,可還是很開心,下次依舊會義無反顧的繼續熬夜;編前編後會上,大家一起討論著每一期自己親手做出來的報紙,有失望又有喜悅……
正如,歌里所說的,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或許也只有“相親相愛”這四個字才可以形容學通社兄弟姐妹的感情。只要自己曾經在這裡走過,你的心中就會永遠留一份牽掛,牽掛著這裡的事、牽掛著這裡的人、牽掛著這裡的一切、一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