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枯萎病

枯萎病是藥用植物菊花上的重要病害,全國各栽培區廣泛分布,造成嚴重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花枯萎病
  • 主要危害作物:菊花
  • 主要為害部位:莖基部
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初發病時葉色變淺發黃,萎蔫下垂,莖基部也變成淺褐色,橫剖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向上擴展枝條的維管束也逐漸變成淡褐色,向下擴展致根部外皮壞死或變黑腐爛,有的莖基部裂開。濕度大時產生白黴,即病菌菌絲和分生孢子。該病擴展速度較慢,有的植株一側枝葉變黃萎蔫或爛根。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hrysanthemi Snyder et Hansen稱尖鐮孢菌菊花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PD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茂盛,絮狀,菌叢背面淺紫色至紫色,個別白色。大分生孢子紡錘形或鐮刀形,壁薄,兩端尖,多具3個隔膜,少數4個或5個,3個隔膜的大小25-36×3.6-4.7(μm);小分生孢子生於單瓶梗或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數量很多,腎形至橢圓形,l-2個細胞,大小6-14×2.7-3.6(μm);厚壁孢子球形至橢圓形,1-2個細胞,頂生或間生;單生或雙生,個別串生。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進行較長時間的腐生生活。在田間,主要通過灌溉水傳播,也可隨病土借風吹往遠處。病菌發育適溫24-28℃,最高37℃,最低17℃。該菌只為害菊花,遇適宜發病條件病程2周即現死株。潮濕或水漬田易發病,特別雨後積水、高溫陰雨、施氮肥過多、土壤偏酸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
(2)重病田與其他作物實行輪作。
(3)加強栽培管理。
選擇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種;科學施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適時灌溉,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田間濕氣滯留;及時剪除田間病枝,減少傳染源。
(4)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灌根,每株灌上述對好的藥液0.4-0.5L,視病情連續灌2-3次。
常用藥劑 多菌靈、琥膠肥酸銅、多·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