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十引巫真君方。具有清熱解毒,疏風療濕,收斂止癢之功效。主治肥粘瘡。
基本介紹
- 名稱:菊粉散
- 別名:菊花散(《青囊秘傳》)
-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引巫真君方
-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療濕,收斂止癢
- 主治:肥粘瘡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黃菊花(燒灰)五錢(15g),煙膠二錢(6g),輕粉一錢(3g),枯礬一錢(3g),黃丹二錢(6g)。
用法用量
上為末。濕則乾搽,乾則用豬油熬熟搽之。
功用
清熱解毒,疏風療濕,收斂止癢。
主治
肥粘瘡。
附註
煙膠又名皮脂,即硝皮鋪刮下諸皮之膜,入鍋炒炭後研成粉,有生肌及療風濕膿窠濕爛等瘡之功。(《孟河馬培之醫案論精要》)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陳士鐸醫學全書》:“肥粘瘡多生於小兒頭上,俗名肥瘡。頭上乃太陽經也,身感風熱不散,而毒乃浮於頭上,遂生此瘡。初生之時,多黃膿暴出,流粘髮根,與禿瘡無異。然禿瘡乃胎毒,而肥粘非胎毒也。以小兒好餐水果,濕氣留中,一遇風熱,聚而外出,或油手抓頭,或剃刀傳染。初生一二,久則遍頭皆是。蓋濕熱生蟲也。治法先用槐條煎湯洗淨,後用末藥外治,不數日即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