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

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

《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是2016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小平,周忠澤,該書適合植物分類學、孢粉學,地質古生物學、醫學等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和科研單位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
  • 作者:張小平、周忠澤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120318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對菊科紫菀族的36屬350種植物花粉進行了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與透射電鏡的觀察和研究。根據花粉的形狀、大小、萌發器官的類型、外壁紋飾和內層結構,首次將紫菀族花粉劃分為40個類型,其中很多類型為第1次報導。同時,利用Hennig86程式,對紫菀族40個花粉類型進行了分支分析,結果表明紫菀族分為田基黃亞族(Grangeinae)和紫菀亞族(Asterinae)兩個亞族較為合理,從花粉角度證實了Jeffrey關於紫菀族次級劃分的論斷,並詳細討論了各類型之間的系統演化關係。在此基礎上,將所獲得的孢粉學資料和植物地理分布結合起來,探討了紫菀族植物的起源地點和時間,以及多樣化中心、分散式樣及遷移路線。提出了各類型花粉進化程度的判別標準和完整的分類系統,特別是將花粉形態結構的形成與生境因子聯繫起來,首次構建了花粉生態類型的概念。最後,按照孢粉特徵和植物體形態特徵相結合的原則,對紫菀族各重要屬、種的分類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處理意見。
《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包括紫菀族植物36屬350種(包括變種)花粉形態描述,花粉類型檢索表,地理分布圖12幅,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圖版(照片)179面。
《菊科紫菀族花粉的形態結構與系統演化》適合植物分類學、孢粉學,地質古生物學、醫學等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和科研單位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3 紫菀族花粉的形態與結構
3.1 族及亞族花粉的形態與超微結構
3.1.1 紫菀族花粉的形態與超微結構
3.1.2 各亞族花粉的形態與超微結構
3.2 屬、種花粉特徵描述及比較
3.2.1 屬的花粉形態特徵
3.2.2 種的花粉形態特徵
3.2.3 紫菀族花粉形態特徵的比較
3.3 紫菀族花粉類型的分類與描述
3.4 花粉類型檢索表
4 紫菀族各類型花粉的分支分析
4.1 頂端分類群和外類群的選擇
4.2 性狀選取
4.3 性狀極向分析
4.4 分支分析的運算
4.5 花粉類型的系統演化
5 紫菀族的孢粉地理學研究
5.1 花粉類型的劃分
5.2 各花粉類型植物的地理分布
5.3 紫菀族植物的起源中心與分布中心
5.4 紫菀族植物的一些分散式樣
5.4.1 一枝黃花屬(Solidago)的分散式樣
5.4.2 田基黃亞族(Grangeinae)的分散式樣
5.4.3 雛菊亞族(Bellidinae)的分散式樣
5.4.4 刺冠菊屬(Calotis),裸菀屬(Gymnaster)和馬蘭屬(Kalimeris)的分散式樣
5.4.5 翠菊屬(Callistephus),狗娃花屬(Heteropappus),東風菜屬(Doellingeria),女菀屬(Turczaninowia)和鹼菀屬(Tripolium)的分散式樣
5.4.6 紫菀屬(Aster)的分散式樣
5.4.7 紫菀木屬(Asterothamnus),乳菀屬(Galatella)和麻菀屬(Linosyris)的分散式樣
5.4.8 短星菊屬(Brachyactis)和飛蓬屬(Erigeron)的分散式樣
5.4.9 白酒草亞族(Conyzinae)的分散式樣
5.4.10 毛冠菊屬(Nannoglottis),Haplopappus,Heterotheca,Grindelia和Gutierrezia的分散式樣
5.5 紫菀族植物的遷移路線
6 紫菀族各亞族的花粉形態在分類和系統演化中的意義
6.1 田基黃亞族(Grangeinae)
6.2 一枝黃花亞族(Solidagininae)
6.2.1 一枝黃花屬(Solidago)
6.2.2 Grindelia,Gutierrezia,Chrysopsis,Haplopappus和Xanthisma
6.3 紫菀亞族(Asterinae)
6.3.1 紫菀屬(Aster)
6.3.2 飛蓬屬(Erigeron)
6.3.3 白酒草屬(Conyza)
6.3.4 乳菀屬(Galatella)
6.3.5 狗娃花屬(Heteropappus)
6.3.6 馬蘭屬(Kalimeris)
6.3.7 毛冠菊屬(Nannoglottis)
7 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概要
圖版說明與圖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