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是中國當代作家余秋雨創作的散文,收錄於散文集《文化苦旅》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莫高窟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文化苦旅》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余秋雨
《莫高窟》是中國當代作家余秋雨創作的散文,收錄於散文集《文化苦旅》中。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
1900年5月26日,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籙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
莫高窟的開鑿得緣於一位法名樂僔的和尚。據說,公元366年,樂僔雲遊到此,忽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此後,許多...
《莫高窟》是中國當代作家余秋雨創作的散文,收錄於散文集《文化苦旅》中。...... 《莫高窟》是中國當代作家余秋雨創作的散文,收錄於散文集《文化苦旅》中。...
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原名:敦煌莫高窟遊客中心)總投資3億多元,總占地面積100000平方米(包括室外廣場和停車場),其中數字展示中心主體建築面積11825平方米。與敦煌...
莫高窟十六國時期的壁畫並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畫、宣傳釋迦牟尼生平事跡的佛傳故事畫以及說法圖,集中在最早開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
《講解莫高窟》是2006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敦煌研究院,樊錦詩編。...... 《講解莫高窟》是2006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敦煌研究院,樊錦詩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
《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為中國·文物出版社和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第四卷的中文版,收錄唐代(盛唐、中唐、晚唐)計39個洞窟的彩塑和壁畫,以及有關的論文...
從常書鴻先生到段文杰先生,再到今天的樊錦詩女士,在敦煌研究院70年事業發展的背後,凝聚的是幾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們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這是...
敦煌八景,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包括月牙泉、沙泉、鳴沙山、莫高窟、雷音寺、民俗博物館、白馬塔、白雲觀、陽關等眾多名勝古蹟,自然景觀豐富,戈壁大漠特色鮮明等,門票...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離敦煌市區約35公里,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藏於巴黎的敦煌遺書記載,西千佛...
敦煌遺書,又稱敦煌文獻、敦煌文書、敦煌寫本,是對1900年發現於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的一批書籍的總稱,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紀的古寫本及印本。總數約6萬卷,其中...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月牙泉、莫高窟九層樓和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其他航拍 糾錯 關閉糾錯 ...
位於甘肅省的敦煌市、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
故事美——中國當代著名編導家,中國歌舞團團長陳維亞高擎敦煌文化這顆明珠,把其間最負盛名的莫高窟和月牙泉加以人格化,並演繹為一個令人柔腸百轉、氣盪揮淚的愛情...
敦煌石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羅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
千佛洞是敦煌境內的一石窟,它位於鳴沙山的西端,莫高窟的西端,敦煌城的西端,也開鑿在黨河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敦煌千佛洞現存有壁畫和泥塑的窟洞四百七十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