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遺產名稱:莫納山文化景觀
Le Morne Cultural Landscape.
入選時間:2008年(2011年對邊界作小幅調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i)
地理位置:S20 27 07 E57 19 42
遺產面積 : 349.6 ha
緩衝區面積: 2,405 ha
遺產編號:1259bis
遺產描述
莫納山,全稱是莫納布拉班特山(Le Morne Brabant),是模里西斯西南角的一個半島,半島上有一座高556米的玄武質岩山,它山勢險峻,一路探入印度洋。因擁有美麗的海灘、隱秘的瀑布、湛藍的礁湖,風景如畫的莫納山成為模里西斯明信片上最常出鏡的地標之一,是模里西斯著名的景點。列入遺產範圍的面積為3.496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為24.05平方公里。
遴選依據標準(iii):莫納山是反抗奴隸制的好見證,有證據證明被莫納山被用作逃亡奴隸的庇難所。
遴選依據標準(vi):莫納山獨特的地理條件,反抗的奴隸制的英雄性質,以及通過逃奴的口口相傳,使莫納山成為一個象徵,標誌著奴隸們曾經為自由而戰、他們曾經遭受痛苦和做出犧牲,所有這些都超出了其地理位置,與逃亡奴隸的來源國有關——尤其是在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印度和東南亞。
委員會評價
莫納山文化景觀位於模里西斯西南部,它山勢險峻,一路延伸到印度洋,在整個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一直是逃亡奴隸的避難所。由於地處偏僻,樹木繁茂而且絕壁環繞,逃奴在這座山的山洞和山頂上建立了小型定居點。通過逃奴的口口相傳,莫納山已成為奴隸爭取自由的一個象徵,標誌著奴隸們曾經為自由而戰、他們曾經遭受痛苦和做出犧牲,所有這些口頭傳統都與逃亡奴隸的來源國有關——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印度和東南亞。事實上,模里西斯作為重要的東部奴隸貿易中轉站,也被稱為“逃奴共和國”,因為大量的逃奴在莫納山生活。
遺產簡介
模里西斯共和國為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千米,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千米。整個國土由模里西斯島和其他小群島組成,在經歷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國殖民統治後,於1968年3月12日脫離英國殖民獲得獨立。
莫納山原本並不出名,整個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奴隸將此處作為逃脫的隱蔽點後而得到重視,這裡成為逃亡奴隸的避難所。今天,蒼翠的莫納山成為了奴隸解放運動的象徵。
莫納山--奴隸交易中轉站
模里西斯在歷史上是奴隸交易的重要中轉站,18世紀中葉,奴隸販子每年運走的非洲奴隸有三四萬人,除了運往美洲外,還從東非沿岸及馬達加斯加島把奴隸運往模里西斯和留尼旺島。荷蘭、法國、英國先後在模里西斯從事販賣奴隸的交易,全島經濟都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直到1835年英國殖民者宣布廢除奴隸制時,模里西斯還有6500名奴隸。
早在十七世紀,荷蘭人作為第一批殖民者登入模里西斯島,1598年開始為荷蘭人統治,稱該島為“模里西斯”。從此奴隸制度就開始在這座小島上成形,1641年,為了完成探尋和砍伐珍貴烏木的任務,荷蘭總督 Adriaan van der Stel 從馬達加斯加運來了
模里西斯歷史上的第一批奴隸。
荷蘭人離開後,法國人於1715年占領了模里西斯,改名為“法蘭西島”。 為建設需要,他們很快從馬達加斯加、莫三比克、南印度以及西非等地運來大批的奴隸。在那一百年間,死亡的陰霾一直籠罩在西南印度洋上,超過兩百萬名奴隸背井離鄉,被擁擠的運奴船運送到這座荒島上來。據統計,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在前往模里西斯的運奴船上,奴隸的死亡率高達20%。
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又改回現名“模里西斯”。此後,英國從美洲、非洲、印度移入大批奴隸、囚犯和自由民到此墾殖。 經歷過酷暑、瘟疫和海難,那些僥倖抵岸的奴隸們,卻面臨著更加殘酷的命運。他們抑或在法國人和英國人的手下從事最艱苦的工作,抑或不得不在兇險的海浪里再次啟程,前往遠隔重洋的美洲大陸。
莫納山--奴隸解放運動的象徵
整個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一直有不堪壓迫的奴隸逃亡到半島上避難。這裡岩石高聳,叢林茂密,地形隱蔽,他們藏匿於山頂和洞穴中生活以保證自己的自由。這裡變成了奴隸們不惜生命尋求自由的避難所,而這座山也因此而得名,莫納的含義是“悲鳴的”。
而奴隸們也在不斷抗爭,最慘烈的一幕就發生在莫奈山。當時有一批奴隸不堪壓迫,逃到此地藏匿,因為臨海的一側山勢險峻,地形隱蔽,四周都是懸崖,他們在洞穴和山峰上聚居,建立起小社群,莫納山變成了廣大奴隸不惜生命尋求自由的避難所。
模里西斯的奴隸制度廢除後的1835年2月1日,當地警察前往山中告訴那些奴隸們他們已經獲得了自由。然而,不知情的奴隸們誤解了警察的行動,當看到向山上走來的警察,奴隸們以為即將走入絕境,便決定以一種慘烈的方式來捍衛尊嚴。他們紛紛爬上山巔,抱著寧死也不再當奴隸的態度,從這裡縱身躍入大海,頓時崖壁下屍骨無數,結果全都跳崖自盡。當遊客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能夠想像出當年奴隸們在跳崖前的心理,應該是多么的絕望悲觀。山在傾訴,海浪漣漣,奴隸們的悲慘命運令人唏噓與追思。如今,那一天成為廢除奴隸制紀念日。
今天,蒼翠的莫納山成為了奴隸解放運動的象徵,當地人民尤其是殖民地時期奴隸的後代已經把這裡作為他們反對奴隸制的據點,每年的2月1日是模里西斯廢除奴隸制紀念日。如今這裡充滿寧靜祥和的景象,使人們無法想像歷史上曾經在這裡發生過的悲慘一幕。
莫納山--休閒度假之地
幾百年來,一批批來自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的奴隸與勞工移民為模里西斯島的墾殖和開發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今天模里西斯擁有各色風格的建築與各種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語言的特點奠定了基礎。這一曲折獨特的歷史沿革,造就了模里西斯多元文化的魅力。現在莫納山也成為了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必去之地,在這裡遊客能體驗到野外登山帶來的樂趣,險峻岩石帶來的登山挑戰性,登頂後的視覺享受,莫納山附近的海水清澈見底,從山頂看下來則是蔚藍一片。攀登莫納山難度略高,越往上攀登難度就會越大,但體力有限的遊客仍可以在半山腰欣賞到美麗的景色。作為火山島國,模里西斯四周被珊瑚礁環繞,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景色頗為壯觀。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說:“上帝先創造了模里西斯,再仿造模里西斯創造了伊甸園。”雖說這座非洲東部的小島面積只有2040平方公里,然而,卻憑夢幻般的陽光沙灘、直插雲天的俊岩奇峰、連綿環繞的珊瑚礁群、火山噴發形成的蔚藍湖泊、花木蔥蔥、百鳥啾啾的滿園春色和休閒安逸的天然氛圍,為遊人展現出其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