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紀彭

莫紀彭

莫紀彭(1885—1972),廣東東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7歲入東莞師範學堂,曾創辦《東莞旬刊》,倡導民族主義,宣傳革命,為縣令所查禁。後與黃俠毅等組織“醒天夢劇社”,在莞城、省城等地演出《熊飛起義》、《袁崇煥督師》、《張家玉會師》、《拿破崙血戰歐洲》等歷史劇,深受民眾歡迎。孫中山先生特派黃魯逸來莞邀往香港演出,場場爆滿。1909年,莫紀彭由馮自由、譚民三介紹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莫紀彭與倪映典、方楚囚、朱執信等在穗發動庚戊新軍起義,因事泄失敗。1911年辛亥3月29日黃花崗起義,莫紀彭擔任選鋒隊第三隊隊長,親率隊員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占領觀音山陣地,巷戰達旦。中華民國建立後,莫紀彭與劉師復等創辦“心社”,倡導安那其主義。後在程璧光海軍總長麾下任海軍秘書,及任省長公署秘書等職。1921年,襄佐陳炯明,掌函電筆札,並參與密勿,後赴香港創辦《大同報》並任主筆。抗戰時期,莫紀彭轉赴重慶,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修。抗戰勝利後回穗,重建粵東女子職業學校於廣州,並創辦靄文中學。1949年赴台灣,到台灣後退出政界,致力撰寫回憶錄,1972年7月27日在台灣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紀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東莞
  • 出生日期:1885年
  • 逝世日期:1972年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東莞師範學堂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黃花崗起義
生平經歷,生平著作,

生平經歷

莫紀彭(1885—1972),廣東東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年輕時,莫紀彭就有著強烈的民主鬥爭精神。十七歲時,他在莞城秘密創辦倡導民族主義、鼓吹革命的《東莞旬刊》,集結志同道合之友。在民主革命的征途上,莫紀彭結識了三位刎頸之交李文甫、林直勉和黃俠毅,四人立誓為國民革命效力至死。1908年,他們在石龍成立“醒天夢劇社”,專門演出東莞歷史劇目。劇團先後在莞城、石龍、厚街、虎門、太平等多個地方表演,演出新編的東莞歷史劇《熊飛起義》、《張家玉會師》、《袁崇煥督師薊遼》,旨在宣傳民族主義,鼓舞人們救國。1909年,他們率領劇團蒞臨香港排演《熊飛起義》等民族英雄抗元抗清劇目,被當時為中國同盟會元老的馮自由嘉許。於是,莫紀彭等四人應邀至中國日報社會見馮自由,並一同宣誓加入中國同盟會,之後又介紹演劇的演員,東莞同鄉十餘人聯袂加盟中國同盟會,成為東莞縣中一條革命小支流。滿清政府偵知醒天夢劇社與中國同盟會有密切的關係後,藉口該團意在造反,強行把劇社解散
莫紀彭參加的起義不止一次,除了黃花崗起義、廣州新軍起義、香山起義都有他的身影。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是一次反清武裝起義,也是莫紀彭第一次參加起義。莫紀彭在他所撰寫的《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之幹部及庚戌新軍起義之回顧》中,記載了這次起義的部分場景。1909年七八月間,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就開始醞釀發動起義,當時決定派出廣州的倪映典為領導者,莫紀彭等人協助,於庚戌農曆元宵節前後發動起義。怎料還未到起義之日,1910年2月12日,廣州出現意外情勢,倪映典決定立即起義,但清軍已有所防備。最終,血戰兩日兩夜,千餘人的新軍未能敵過擁有萬餘士兵的清軍。倪映典在戰鬥中犧牲後,莫紀彭轉戰至彈盡援絕,沿廣九路退回香港。莫紀彭的另一光輝戰績是香山起義。1911年9月,莫紀彭帶領澳門中國同盟會會員,乘月夜入駐香山縣,舉行起義,一舉攻克石岐,並將各路起義軍統一改編為“香軍”。莫紀彭出任參謀長,誓師北上,於11月9日抵達廣州,成為最早進入廣州市的義軍。胡漢民先生晚年撰文認為香軍堪稱首義,值得大書銘記。
中華民國建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民主革命中屢立功勳的莫紀彭竟然選擇功成身退。他下帷讀書,與劉師復等在廣州創辦“心社”,提倡世界大同,從此不仕,在學術上再立旌旗。莫紀彭積極推廣的《民聲》雜誌,學界多稱其為國內第一個無政府主義社團。1915年劉師復病逝後,《民聲》雜誌於次年告休。1921年莫紀彭繼續擔當編輯,恢復了《民聲》的出版,但一共只出了三期,《民聲》和心社從此解散。在時代沉浮中,莫紀彭先後曾在程璧光海軍總長麾下擔任海軍秘書,以及省長公署秘書等職務。在陳炯明叛變時,莫紀彭又去香港創辦《大同報》並任主筆。抗戰期間,莫紀彭轉赴重慶,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修。1949年赴台灣,1972年在台灣病逝,終年87歲。

生平著作

莫紀彭著有《中國國民黨史》、《秀園詩稿》、《同盟會南方支部之幹部及庚戌新軍起義之回顧》、《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血戰軍記》等。莫書法純熟,亦嶺南大家。莫紀彭夫人李靄文為留日學生,與葉挺夫人李秀文是堂姐妹,出身清代名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