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河畔線(2號線,俄語: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 ли́ния,羅馬化:Zamoskvoretskaya liniya)是莫斯科捷運系統中的路線,地圖中以紅線為標識,因路線行經莫斯科市中心區的莫斯科河畔區而命名。莫斯科河畔線全長39.8公里,全線一共22車站,於1938年投入營運,按實際時序來排2號線是整個系統第3條通車的路線,現在(2016年)該站的平均日人流量有180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斯科河畔線
- 外文名: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 линия
- 開通時間:1938年9月11日
- 全長:39.9KM
- 站數:22
- 全長消耗時間:55.5分鐘
- 最繁忙站點:科技園站
- 日最高運量:908萬(2011年)
- 起始站:霍夫林諾(2016年12月)
- 終止站:阿拉木圖站(2012年12月)
歷史及路線特色,第一段延伸,第二段延伸,2012年延伸段,2015年延伸段,命名歷史,線路器材,車輛避讓檢修站,車型,事故與災難,
歷史及路線特色
2號線前稱“高爾基—莫斯科河畔線”(Го́рьковско-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 ли́ния),以紀念蘇聯時代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及這條線所途經的高爾基街及高爾基站。初通車時全長8.5公里及設站7個。
第一段延伸
第一段延伸是在1938年由西北邊的隼鳥站沿著繁忙的列寧格勒——高爾基大街連線到莫斯科市中央區的斯維爾德洛夫廣場站(後改名為劇院站)以連線特維爾航站和白俄羅斯火車站。尤其是首站具有濃厚的史達林式建築風格,包括最為著名的馬雅可夫斯基站,彰顯了蘇聯時代地下建築的成就。
第二段延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未拖延第二階段的擴展,1943年2號線跨過莫斯科河下向東南伸延到莫斯科河畔區、帕微列茨火車站和史達林工廠。1979年將“普希金廣場站”原址建設“高爾基站”,1984——1985年間開放“卡希拉站”“堅果站”,其中卡希拉站至卡霍夫卡站一段於1995年被分拆出來成為11號卡霍夫卡線,2號線使用餘下1985年較後通車的卡希拉站至紅衛兵站支線。為了節約和加速建成,刪除了原計畫項目“聯盟站“和“Бега站”,將“普希金廣場站”移入7號塔甘——紅普列斯妮婭線。
2012年延伸段
2012年延長至“赤衛隊站”“阿拉木圖站”,便於溝通10號柳布林諾——季米特洛夫線。2014年充分啟用該線路服務。
2015年延伸段
2015年年底開放汽車廠站和科洛姆納站,通往安德羅波夫大街和中央商務區,汽車廠站名就來自於附近的利哈喬夫汽車廠。
命名歷史
使用時間 | 舊名稱 | 現在名稱 |
1943.1.1 ——1956.7.5 | 史達林工廠站(Завод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 | 汽車廠站(Автозаводская) |
1938.9.11——1990.11.5 | 斯維爾德洛夫廣場 ПлощадьСвердлова | 劇院站(Театральная) |
1979.7.20——1990.10.5 | 高爾科夫(Горьковская) | 特維爾站(Театральная) |
1984.5.28——1990.10.5 | 列寧站(Ленино) | 察里津站(Царицыно) |
2011.11.29——2012.11.24 | 布拉捷耶沃(Братеево) | 阿拉木圖站(Алма-Атинская) |
線路器材
車輛避讓檢修站
站名 | 開通時間 |
ТЧ-2 «獵鷹»站 | 1938 |
ТЧ-7《莫斯科河畔線》站 | 1969 |
ТЧ-17《兄弟》站 | 2013 |
車型
А 1938 — 1951
Б 1938 — 1950
В 1949 — 1954
Г 1947 — 1965.12
Е 1963 — 1989
Еж, Еж1, Ем-508, Ем-509 1970 — 1989
Еж-3, Ем-508Т 1978 — 1983.10
81-717/714 1979
81-717.5/714.5 с 1987
81-717.5М/714.5М с 2008
主要設備是雙向自動閉塞信號停車和防護區段,矽鋁合金車體外感應“黃燈信號”、“黃一綠火。”室外設備為矽鋁合金車體外設WIFI發射器。
1988年開通專列《紅色民兵》。
事故與災難
1987年4月20日晚8點左右火災發生在開往汽車廠站與帕韋列茨站之間車輛的尾部車廂。在火災發生時旅客聯繫司機,司機立即報告進行調度。當火車到帕韋列茨站時,站台上堆滿了消防器材。車站值班員吧乘客疏散了,沒有人受傷,只有值班員出現煙中毒症狀被送往醫院。停在站台上的車輛無法脫鉤,在第二天早上6點,消防員完全將列車組火焰熄滅。
火災原因是電力線路短路,燒毀了幾節車輛。經過這次事故開始捷運運營部開始開發自動滅火系統對所有的莫斯科捷運車廂。到1994年完成消防現代化,所有的捷運車輛都安裝了“針”式自動滅火系統。
2003年6月9日6:40,一列運行在坎捷米爾站——卡希拉站區間的列車突然車輪損壞並滑出了200M,將動力電纜扯斷,事故沒有人傷亡。當時正是上班高峰期,此次事故增大了地面交通壓力。在下午3:30捷運線路完全修復。
2004年2月6日8:32,一列捷運列車在行駛到距離汽車廠站大約300米的地方時,列車第二節車廂突然發生爆炸。造成41人死亡300人受傷,俄有關部門對爆炸原因展開調查。莫斯科警方說,這起事件中使用的炸藥當量為4公斤梯恩梯,爆炸事件是一起恐怖攻擊事件。
2006年3月19日14:37,火車剛要抵達獵鷹避讓站之時,司機安德烈·烏里揚注意到了拱隧道採用樁斷裂,於是便緊急制動。但已無法避免碰撞——頭車頂到樁端後嚴重損壞。樁頂撞到第六車導致其損壞,之後車輛拋錨,撞到混凝土塊襯砌隧洞上。幸運的是沒有人受傷——星期日車廂里幾乎空無一人。
原來,必須進行打樁的隧道大型促銷台底下。一個失敗的地下工作直接導致事故的發生。據捷運解釋,沒有足夠的待遇和領導對於其他組織的福利問題導致捷運隧道進行工作不順利。事故造成部分莫斯科河畔捷運線車站“獵鷹”到“碼頭”被關閉,為了確保客運線捷運的“碼頭”到“獵鷹”的正常運行,客運站增加了更多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
2014年1月22日15:28科洛姆納站與汽車廠站間的隧道發生垮塌,事故造成隧道損壞和交通已經完全癱瘓,一輛本要開向汽車廠站的列車被攔停,捷運方面以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作為補償路線將乘客送出,19小時後交通已經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