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啟歐

莫啟歐(1912—1994),浙江寧波人。193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會計系。原財政部會計事務管理司高級會計師。曾任美商中美火油公司會計主任等職。1953年進財政部後,一直從事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制訂、修訂和審定工作。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的主要起草人,晚年研究中國會計準則課題。1964年與陳忠貴合作,5月在《會計》雜誌上連續開辦《怎樣計算工業企業產品成本中的材料費用》基礎知識講座,同年9月起又連續開辦《怎樣計算工業企業產品成本中的低值易耗品攤銷》基礎知識講座。曾兩次參加財政部派出的稅務會計代表團,赴美、日和香港介紹中國財政部頒發的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啟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寧波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職業財政部會計司高級會計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會計系
名言:,人物生平:,簡介:,執著的追求堅定的信念,辛勤的勞動卓越的貢獻,豐富的經驗寶貴的財富,言傳身教培養青年,勤能補拙儉能養廉,主要著作:,

名言:

“勤能補拙,儉能養廉”
這是老一輩會計專家莫啟歐的家訓,也是他的座右銘。

人物生平:

簡介:

莫啟歐,財政部會計司高級會計師,我國著名會計專家。1931年,他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會計系,歷任上海章華毛線紡織公司會計主任、美商泛美航空公司上海分公司會計主任、上海中美火油公司會計主任。在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之江大學、上海商學院等院校擔任過講師、教授,講授過會計、統計、商業數學課程。1953年進入財政部,一直從事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制訂、修訂和審定工作。他是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的主要起草人,晚年研究中國會計準則課題,是我國會計界默默的辛勤耕耘者、開拓者,為新中國會計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莫啟歐一生著作頗豐。他與李鴻壽合著《會計數學》;與胡寶昌合譯《南斯拉夫社會簿記局條例》;與李鴻壽合譯(美)萊寧格(Leiningrer,W.E.)著《會計學中的數量方法》;與龍雲高、鞠新華合著《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翻譯《國際會計準則》。此外,還著有《對外承包企業會計制度》(中譯英)。1964年與陳忠貴合作,5月在《會計》雜誌上連續開辦《怎樣計算工業企業產品成本中的材料費用》基礎知識講座,同年9月起又連續開辦《怎樣計算工業企業產品成本中的低值易耗品攤銷》基礎知識講座等。
老莫,莫啟歐的同事們對這位財政部會計事務管理司老同志的稱呼。他外表看來有點像“彌勒佛”——不高的個頭,圓圓的大肚皮,淺淺的白頭髮,慈眉善目,無論見到誰都是滿臉的微笑。和他接觸了十幾年的同事從來沒有看過老莫和誰紅過臉。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事物都在發生變化,但老莫的微笑沒有改變,每天從早到晚都是燦爛的微笑。莫老,同事們對於莫啟歐的尊稱。莫啟歐是一個全國知名的會計專家,專心做學問,不爭名利,為人謙遜誠懇,深受人們的尊敬。由於莫老不醉心名利,因此在向外人介紹的時候沒有合適的稱謂。在經過多次琢磨之後,大家決定稱他為莫老,以表示對他的尊敬,同時又避免了在向外人介紹時的尷尬。

執著的追求堅定的信念


莫老在財政部從事會計制度工作三十多年,他以淵博的知識、出色的成績,在工作崗位上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享受研究員、專員的持遇。
成績和榮譽的取得是他抱著對黨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事業的執著追求的結果。解放前,由於莫老曾在外資企業工作,他很清楚外國資本家是怎樣剝削和欺負中國人的。他在現實生活中深深地感到:只有共產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全國解放初期,在“三反”、“五反”運動中,他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資料,勇敢地揭露了資本家偷漏稅、轉移資金等行為,受到了當時中美火油公司的軍管專員的讚揚。中美火油公司解散後,他堅決拒絕了每月200元的工作,秉承“為人民為國家做點事”的信念開始了解放後的工作歷程。當時財政部很需要他這樣的專家,可擺在他面前卻有重重的困難——孩子多,每月工資只有幾十元,全家都是南方人不適應北方的生活習慣等等。但是這些困難沒有難住莫啟歐,他毅然決然舉家北遷,到財政部當時的會計制度司工作。
在新的環境中,莫老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工作。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把對黨的事業的追求以行動貫徹到工作中去。而正當他在工作上昂首奮進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這場空前的政治風暴席捲了全國,他也受到了衝擊,被扣上“洋奴”的帽子,工作只能放在一邊。他陷於困惑之中:難道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錯了嗎?但他在新舊中國的對比中,認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沒有錯,並始終對黨抱著堅定的信念。十年的浩劫終於結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莫老以加倍的幹勁投入到工作中。年過花甲的他,用自己的真心實意,一筆一畫地寫著寄託了自己願望的“入黨申請書”,用自己多年來樸實無華的行動向黨組織靠攏,終於在72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願望。

辛勤的勞動卓越的貢獻


莫老在新中國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他幾乎是歷次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如會計科目、會計報表、材料和成本核算辦法等的起草者和參與審定者。例如,1962年他在起草《國營企業材料核算辦法》時,首次提出了低值易耗品攤銷的“淨位比率法”。這個方法較好地解決了“一次攤銷法”和“五五攤銷法”存在的費用負擔不均、材料管理不善等問題,深受企業的歡迎。“文化大革命”中,工業企業會計制度遭到破壞,基層財會工作出現混亂局面,會計報表數字很不真實,難以滿足財務管理的需要。為改變這一狀況,1973年組織上把莫老和另外兩位同志從“五·七”幹校調回來,由他們三人根據當時企業會計工作的現狀共同制定新的會計制度。經過連續奮戰,他們於當年年底就制定出了《國營企業會計工作規則(試行草案)》、《國營工業企業會計科目》、《國營工業企業會計報表》和《國營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這些制度的頒布實施,對恢復會計工作的秩序,健全企業會計制度,加強經濟核算起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一些中外合資企業相繼建立,為滿足中外合資企業核算的需要,組織上決定由莫老負責制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對於這項工作,莫老一無經驗,二缺專門人才的協助,難度很大。但是莫老欣然接受任務,並立即著手翻閱外文資料,調查研究國內合資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制度制定過程中,莫老遇到了一些重大疑難問題,如外匯核算問題,究竟以什麼作記帳本位幣,匯率差異如何處理。他們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才決定以人民幣作記帳本位幣,將記帳匯率和帳面匯率的差異做為匯兌損益。這就解決了合資企業會計核算中的一大難題。經過莫啟歐同志等人的艱苦工作,《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試行草案)》於1983年公布實施,初步滿足了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工作和國家有關部門對中外合資企業進行管理的需要,並為國家註冊會計師對中外合資企業進行驗資和查帳提供了技術上的依據。經過兩年的實踐,1985年,他們對《試行草案》又進行了修改補充,修訂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和《中外合資經營工業企業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在這個制度中,他們考慮了國際公認的會計準則的要求,對會計核算的有關問題作了原則的規定:在科目報表中打破了資金平衡表中資金占用與資金來源的“三段平衡式”,引入了國際通用的“財務狀況變動表”。這對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也是一個促進。為了廣泛宣傳這個制度,他又與其他同志合作編寫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一書,並將合資企業會計制度譯成英文。這些工作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合資企業會計工作的順利發展。
儘管工作繁忙,莫老卻還是擠出時間堅持天天閱讀自費訂閱的《人民日報》,並且習慣用舊時讀書人的方式朗讀,聽起來像是哼歌。當家裡人勸他歇歇時,他總會說:“現在時間不等人,光憑老經驗,不抓緊學習新形勢和新事物怎么行?”為了更多地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經驗,莫老不滿足於過去在上海中美火油公司任職時對英語的精通,還自學並掌握了法語、德語、日語等六個國家的語言,便於從事對各國會計制度建設的探究。

豐富的經驗寶貴的財富


莫老從事會計制度建設工作三十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體會。他認為制定會計制度既要滿足國家綜合平衡工作的需要,又要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要達到這兩個目的,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識外,還要了解各個綜合部門的現行制度及其要求會計提供的經濟信息,充分了解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要摸透企業的一般情況和各類企業的特殊情況;要有分析問題的能力,既要看到問題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問題不利的一面,促進其向有利的方向發展。莫老還認為:對會計制度的改革要抱積極的態度,但必須堅持先立後破的原則。1958年我國曾一度出現無賬會計的混亂局面,雖有其它原因,但與我們沒有堅特先立後破的原則有關。會計制度的改革要與財務制度的改革同步進行,或隨著財務制度的改革而改革。在條件許可時,會計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先行一步,以促進財務制度的改革。他認為在制定製度時,要與有關方面、有關同志通力合作,要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擇善而從;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勢壓人;要尊重領導,善於向領導提出建設性意見。莫老曾深有感觸地說:“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抱定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終身的決心。”

言傳身教培養青年


莫老在工作中善於發揮年輕同志的作用,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耐心誠懇地幫助他們。自己不對的堅決糾正;他人不對的耐心說服,以理服人。在制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時,儘管莫老已是很有名望的專家了,可他對與他合作的幾位年青同志仍很重視,注意聽取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作用。他讓年青人和他一起挑重擔,放手地讓他們去工作。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時刻指導他們,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莫老總是耐心細緻地解答,從不厭煩。對於共同的難題,他和年輕人一起商量解決。對可按自己意見辦,也可按年輕人意見辦的事,他總是捨棄自己的意見,採納年輕人意見。他的這些品德給了年輕人很大的鼓舞,激發了他們的幹勁,增強了他們的信心。與莫老一起工作的中青年同志表示:莫老的言傳身教,對他們影響很大,他們跟著莫老不僅學會了工作方法、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怎樣待人。

勤能補拙儉能養廉


在很多人想像中,月薪高達上百元的莫老的家一定是很華麗的,因為在那個年代,一般職工月薪是32元,為數極少的所謂高薪也只有41元。可是當真正見過莫老的家後,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為數不多的幾件家用電器,所有的家具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的老式木製家具,而且都已飽經風霜,有的表層翹起,有的出現裂縫,有的居然還用繩子捆綁來固定。在衣著打扮上,莫老和他的家人也都是簡樸型,一點也不時髦。在飲食上也是非常簡樸。而對於這一切,莫老的回答是:“勤能補拙,儉能養廉。”莫老簡樸的習慣是從小就養成的,因為莫老祖上的家境十分貧困,莫老是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幸而莫老從小勤奮好學,中學時因成績優秀而跳升年級,為家裡節省了學費。
莫老的生活十分簡單,粗茶淡飯,不抽菸、不喝酒,沒有什麼特別愛好,在辦公室里很少看到他喝茶,往往每天早晨邁進辦公室後,倒一大搪瓷缸白開水,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20世紀80年代初,物質不是很豐富,許多東西都是憑票計畫供應,作為一個南方人,莫老雖然也喜歡吃大米飯,但他卻多次將節省下來的米票送給一些南方來的年輕人,使得很多年輕人都無法忘懷莫老的溫暖情義。
莫老常以自己的處世經歷和人生感悟教育自己的孩子:學識才幹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勤奮來獲得,勤奮能變笨拙為聰明;清正廉潔也不是生來具有的,要靠日常生活的節儉來培養,節儉能變縱慾為自律。人貴在自知之明,自己是一塊什麼料自己要清楚,自己該在什麼位置就在什麼位置;做人一不可懶,二不可貪,要以“勤”彌補先天的不足,以“儉”培養淡定的習性。
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我們誠然無法效仿莫老當年勤到“廢寢忘食學習工作”和儉到“長期不置換添置家具”的行為方式,但是莫老言行舉止所體現的奉獻精神和勤儉作風,卻可以在新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建設、節能減排工作、財會創新事業中發出光和熱,給人們以感染、教育和啟示。它與莫老在建國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致力於新會計制度建設的改革創新精神融為一體,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學習莫老身上的美好品質,將這種精神傳承光大!

主要著作:

莫啟歐、李鴻壽合著《會計數學》1946年由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出版;
莫啟歐、胡寶昌合譯《南斯拉夫社會簿記局條例》1979 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莫啟歐、李鴻壽合譯(美)萊寧格(Leiningrer,W.E.)著《會計學中的數量方法》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莫啟歐、龍雲高、鞠新華合著《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1986年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翻譯《國際會計準則》1992年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此外,還著有《對外承包企業會計制度》(中譯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