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菜病毒病

莧菜病毒病

莧菜病毒病是由千日紅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兩種病毒單獨或複合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莧菜上的一種病害。莧菜病毒病為系統性侵染病害,葉片上表現症狀最明顯。

中國各地均有發生,是莧菜的主要病害。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莧菜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4-10月間。年度間春季溫度偏高、少雨,傳毒蟲媒發生多的年份發生重;田塊間連作地、周邊毒源作物豐富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管理上防治媒介害蟲不及時、肥水不足、田間管理粗放的田塊發病重。

莧菜病毒病防治方法有選地選種、清潔田園、及時防治傳毒媒介、加強田間管理和化學防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莧菜病毒病
  • 病原:千日紅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
  • 為害作物:莧菜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形態特徵,生理特性,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形態特徵

千日紅病毒(Gomphrena virus,簡稱GV)質粒為彈狀,大小(220-260)納米×80納米。
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簡稱CMV)顆粒為球形多面體,直徑約30納米,由單鏈核糖核酸RNA所組成,單鏈核糖核酸含量為18%。

生理特性

兩種病毒喜溫暖偏旱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25℃;最適宜的發病環境,溫度為20-30℃,相對濕度60%;病症顯現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8-15天。黃瓜花葉病毒的體外耐熱溫度為70℃。粒體對中性氯鹽及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非常敏感,經處理後極易崩解。
千日紅病毒由汁液傳染,能否由昆蟲傳染尚未明確。黃瓜花葉病毒可由汁液傳染,也可由蚜蟲以非持久性傳播,可傳播黃瓜花葉病毒的蚜蟲種類超過60種以上。百合種子不帶毒,但至少有19種植物感染後種子能傳播黃瓜花葉病毒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傳播主要以蚜蟲媒介為主,寄主範圍很廣,傳毒蚜蟲種類多。因此,在秋、冬、春季節蚜蟲發生高峰時,黃瓜花葉病毒的傳播也很普遍。

為害症狀

莧菜病毒病為系統性侵染病害,葉片上表現症狀最明顯。發病始期,病株比鍵株明顯矮縮。發病輕度的症狀表現為植株輕度花葉,葉色濃淡不均斑駁狀;發病重度的症狀表現為病株葉面不能展平,皺縮或捲曲,或有的出現壞死斑點。

侵染循環

致病的毒源有較多的越冬寄主,利於春後傳毒蟲媒擴散傳毒。田間傳播主要是通過蚜蟲傳播,還可病健株接觸磨擦、農事操作等途徑進行傳播。

流行規律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莧菜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4-10月間。年度間春季溫度偏高、少雨,傳毒蟲媒發生多的年份發生重;田塊間連作地、周邊毒源作物豐富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管理上防治媒介害蟲不及時、肥水不足、田間管理粗放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選地選種:選擇通風良好,遠離蘿蔔、黃瓜的地塊,及時清潔田園,剷除田間雜草、徹底拔除前茬作物病株,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選擇抗病品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害蟲,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
  2. 清潔田園:發現病株隨即拔除,及時清理田邊雜草,減少病毒米源。
  3. 及時防治傳毒媒介:在蚜蟲、白粉虱、薊馬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防止傳播病毒。
  4.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播種,合理肥水,培育壯苗。農事操作中,接觸過病株的手和農具,套用肥皂水沖洗,防止接觸傳染。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寄主抗病力。遇有春旱或秋旱要多澆水,減少發病率;並及時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同時在莧菜生長階段適時噴施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葉片肥大,提高莧菜抗病力,減少農藥化肥用量,降低殘毒,提高莧菜天然品味。
  5. 化學防治:田間始見發病後定期用藥,每隔7-10天用藥一次,連續噴霧防治2-3次,能減少感染,增強植株抗性。①綠色防治用藥:選8%寧南黴素水劑(菌克毒克)300-1100倍液(畝用量125-150克)液噴霧。②常規防治用藥:20%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遷毒)300-400倍液(畝用量250-300克);20%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病毒A)500-600倍液(畝用量175-200克)噴霧。③防污染鞏固效果:發現病株隨即拔除並妥善處理,拔除病株後用肥皂水洗手,以防農事操作時發生液汁傳染,並根據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