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製作技藝

莞香製作技藝

宋元時期,廣東種植香樹的地域甚多,香料產地也甚多,但自有莞香名世以後,其它地方的香料從此一併沒落。傳統的莞香製作是將莞香樹種至四五年後,把樹身斬掉,只留尺許用泥土掩蓋,讓其抽旁枝兩三年即可開土鑿香頭,每年十月鑿幾片。莞香第一次開鑿取香俗稱開香門。一般莞香的採集,是將含香油的木塊大範圍地鑿下,再用人工精心地將無香油積聚的木質鏟去,留下的油質部分就是莞香。采鑿的莞香依質地分為“白木香”、“鐮頭香”、“牙香”、“沉香”。據清《貢摺》和《貢檔》的記載看,東莞進香始於雍正六年,止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共記載了十批次。

2014年11月,廣東省東莞市申報的“莞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香製作技藝
  • 外文名:The Manufacture Skill of Dongguan’s Aquilaria Sinensis
  • 興起時間:宋元時期
  • 流行地區:東莞寮步鎮、大嶺山鎮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 申報地區:東莞市尚正堂莞香發展有限公司
  • 代表性傳承人:黃歐、湯錦華
歷史起源,發展歷程,

歷史起源

據史書記載,莞香唐代時由國外傳入,宋代時,廣東各地已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盛。明朝時已聞名於世,陳伯陶探花主編的《東莞縣誌》〔輿地略.物產〕指:“按莞香至明代始重於世”。清朝時莞香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清《貢摺》和《貢檔》的記載,東莞進香始於雍正六年,止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共記載了十批次。
宋元時期,廣東種植香樹的地域甚多,香料產地也甚多,但自有莞香名世以後,其它地方的香料從此一併沒落。 《廣東新語·莞香篇》記載: 德慶有香山,高明、新興有老香山。南越志:盆允縣利山多香林,名香多出其中,朱崖有香洲,洲中出諸異香,往往無名。而並未言及東莞。蓋自有東莞所植之香,而諸州縣之香山皆廢矣。

發展歷程

莞香唐代時由國外傳入,宋代時廣東各地已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盛。明朝時已聞名於世,清朝時莞香作為貢品進入宮廷。莞香歷來是東莞的特產,大嶺山、寮步等鎮是主要產地,特別是大嶺山鎮明代以前已廣泛種植,以雞翅嶺、龍崗,馬蹄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一帶較為知名。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圩市為主要集散地,以寮步的香市最著名。早在明萬曆元年,東莞早就已經形成了莞香收購、加工、交易一條龍的完整鏈條。
2014年11月,廣東省東莞市申報的“莞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