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教學科研是教師成長的階梯,學校正著力開展全國教育部“十一五”規劃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及省、市的立項課題。我們期待通過課題研究,完善和最佳化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可持續性的發展。
回望過去三年發展,學校獲得了市一級學校、市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市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這榮譽來之不易,它凝集著師生的努力與心血,也將激勵著我們要邁開更大的步伐往前走,我們將會見到莞城阮涌國小更加美好的未來。
辦學歷程
東莞市莞城阮涌國小坐落於東莞市區中心地帶,是莞城區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所名牌國小。其創建的背景可追溯至鴉片戰爭以後,那時我國國勢日衰,國難日甚,而國人仍睡夢中。對此,康有為等人十分憂慮,並針對當時教育的弊端,提出“廢除舊學,提倡新學”,決心以教育喚醒人民。光緒二十七年(1901)8月,清廷諭各省州縣設國小,次年初月頒布高等中國小堂章程,令各省照辦。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縣立第三國民學校(阮涌國小的前身)在城外阮涌開辦了,設址“林氏大宗祠”,也叫“水北祠”,校長何拱辰,學生30人。
到了民國時期,學校招收人數大增,設立的學習科目也增多。據在市檔案局查證: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一日,東莞縣立第三國小校三十四年度招生簡章記載“招收一、二、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各二班,每班五十名;投考者須攜帶報名費收據,並自備筆墨,試卷由本校發給;科目:高小:國語,算術,社會,自然;初小:國語,算術,常識。(一年級智力測驗)校長:王道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元月28日,學校更名為“東莞縣城鎮第二中心國民學校”,由羅偉士接任校長。據市檔案局查證:“東莞縣立第三國小校移交接收清冊”記載,當時學校教學設施頗為完善,其中包括“圖書799冊、標本掛圖9幅、地球儀、水銀針、光學儀器、消毒藥物、止血藥水、風琴、啞鈴……”
解放後學校曾名為莞城一小、莞城二小,當時仍舊是南北兩間分校,校舍為大祠堂,文革其間稱紅衛國小、四小。1975年正式命名為莞城阮涌國小,校名沿用至今。50年代校長為賴國光、廈滿贊;60年代校長為張麗娟、陳少英;70年代校長為衛自強;80—90年代校長為尹步良;2004年至今校長為庾慧玲。
[學校簡介]東莞市莞城阮涌國小現占地面積 4675平方米,校舍面積達7140平方米。教學班24個,學生1230人,教職工70人。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教學設施完善,24間課室配有兩機一幕及多媒體教學平台,還擁有籃球場、桌球與羽毛球訓練場等運動場地,另設有電教室、電腦室、舞蹈室、自然實驗室、書法室、美術室、圖書室、學生(教師)閱覽室、科技小製作室、心理諮詢室等師生活動場所,能為師生學習、生活提供豐富、優質服務資源。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以德治校、科研興校
[辦學宗旨]: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
[辦學目標]:育人為本、教有特色、學有特長
[辦學特色]:以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健康心理、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為學校特色。
[辦學成果]:2003年學校被評為“市普教系統文明學校”;2004年學校被評為區教育教學綜合質量一等獎;2005年文藝小品獲省蒲公英獎;2005年被評為市一級學校;2007年被評為“市綠色學校”;2008年被獲“市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9年獲“市巾幗文明崗”稱號。
招生情況
學校學生來源夠廣,來自全國各地,本區學生占全校學生總數的52.5%,非莞戶籍學生占47.5%。
師資隊伍
]在70名教職工中,25人具有本科學歷,34人具有大專學歷,學歷達標率 98.6 %:小教高級職稱有43人,小教一級職稱有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