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君

莞君

原名王萬軍。男,1983年12月4日生於陝西省安康市,2009年畢業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80後著名鄉土詩人,回歸鄉土倡導者。2006年開始發表詩文,至今作品散見《詩刊》《詩選刊》《綠風》《詩歌月刊》《詩林》《散文詩》《中國詩歌》《黃河文學》《北京文學》《延安文學》《延河》《飛天》《敦煌詩刊》《黃河詩報》《歲月》《佛山文藝》《草地》《草原》《江門文藝》《大西北詩刊》《散文詩世界》及加拿大《北美楓》等。作品入選《2008中國詩歌檔案》《中國2008網路作家詩歌年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萬軍
  • 別名:莞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安康市
  • 出生日期:1983年12月4日
  • 職業:詩人
  • 畢業院校:延安大學
代表作,社會評價,

代表作

多少年我無法走回故鄉
在秦嶺以南 大巴上下
那些土地之上的莊稼
一茬又一茬 它的成長
布滿鄉親們的困難和艱辛
這些餵養過他們的土地和糧食
而今 在我的詩歌里被我一再重複
我何其固執 不厭敘述
多少粗糙有力的勞動之手
如今漸漸被時光收回
多少蒼老樸實的面容
被歲月悄然帶走
這些無法用文字清晰描述的易失之荒
我在遙遠的遠方無從打量
土地之上他們的表情
飽含著眷戀 還是暫時的離開
去了另一個我們的田園村莊
我總是帶著太多的疑問不得而知
如今 我漸行漸遠
漸行漸遠
大地上一個人的蒼茫
很多年 我仍然馬不停蹄
很多年 我一再喋喋不休
我奔跑 我嚎叫
我忘記了返回
我說不清遙遠的出生地
那兒莊稼依舊長勢良好
我說不清母親的白髮
父親的皺紋
究竟有什麼白 有多深
我說不清屋檐下的門
誰在眺望 誰關了又開了
我說清祖墳上的荒草
掩蓋了離開者的名字
究竟擋住了誰的先人
我說不清一粒塵土的重量
飛揚或者下落
餵養了誰的一生
掩埋了誰的一世
我說清勞動者手裡的鐮刀
鋒芒多么的鋥亮 銹跡多么的斑駁
我說不清一再被我寫下的故鄉
離我有多遠 有多近
家園後院的一堆草叢
多年以後 我們家園後面的草叢
將沿著記憶的河床和我一起禿廢 乾枯
一生里我們踩過的腳印
揚起的塵埃 或深或淺的掩埋
陳年的往事 再也無從回到今日
正走向荒蕪的一世 走向原點
那些年年歲歲 四季輪迴的時光
在一堆草叢裡暗藏了它的明度
是人為的改變 最終失去了純粹
清幽暗淡 意味深長
這時的我 再也走不動了
靠近一堆草叢 腳步停了下來
我顯然蒼老多年 動作遲緩
我將如何跟這眼前的一堆草交談 對視
多年來 它困守的院門
傳來遙遠的回音 我想它是熟悉的
因為它太過熟悉 所以我顯其陌生
我一生最後的歸來
遠不如一堆草的堅定
在孤獨中生 在孤獨中死
如此的純粹 純粹的徹底
夜色下一個村莊正在發生的事情
不是有人偷雞摸狗
不是村長去了寡婦家
不是三更半夜出現尿急
不是幹完了那事兒再談天說地
不是忘記了白天給先人燒紙
不是夜闌人靜書寫詩詞歌賦
不是感嘆歲月懷念故人
不是天馬行空製造謊言
不是夜色多么的美多么的柔和
不是狗叫雞鳴 人心惶惶
不是莊稼豐收 高於糧倉
不是稻田蛙聲一片
不是小河水流東去
不是人世巨變 星空依舊
不是風雨交加 潤濕群山
不是一個秘密無法道破天機
不是……
夜色下一個村莊正在發生的事情
正如我所堆積的文字
注定這樣的敘述最終無法繼續
中斷 突如其來
這古老的村莊
一度讓我迷失的莊園王國
我所有的想像無法抵禦大地的心臟
我一生的行走依舊在抵達故鄉
二狗娃
他表情木訥 反應遲鈍
他說話吐字不清 還結結巴巴
他搗騰著祖輩留下的彈丸之地
死守鄉村世界最後的荒涼
他無從獲取被無數歌頌者
讚美著鄉村的詩意篇章
這片大地上
他只眷戀這裡埋著他祖先的骨頭
那冰冷的骨頭
多少年來他依舊想用某種方式
去溫暖他們也溫暖自己
這些仿佛也是無稽之談
很難以慰藉他的饑渴
他丟下了背後的一茬莊稼
他轉身看了看眼前
那塊被塵土淹沒著的無數親人
他離開了自己打過罵過依舊愛著的女人
他像一隻喪家犬
盲目的流浪於城市的邊緣
他像尋找眾人拋棄的骨頭
他何其卑賤
日復一日
他潦草的對付自己的飢餓
他從高高的樓層一腳踏空
他自己葬送了自己
他是城市的過客
他是鄉村的傷疤
他是我遙遠村莊上整個大地的疼痛
時光敲碎了多少屋檐上的瓦片
多少年它們遮蓋著老屋的陳年往事
如今人去樓空 留下倒塌的幾面殘垣斷壁
瓦片零碎的散落於地
周圍的草放縱著曾壓抑的成長
那瓦片上的陽光 雨點 塵埃
炊煙以及房子主人的呼吸
這一切都跟著破碎的瓦片
在時光中 完成著最後的歸屬
老屋的往事一生也許都不比我看清
就瞬間消失在回憶之中 冰涼而溫暖
而往事歸於往事
懷念又多么奢侈
被時光敲碎的老屋 瓦片
哪怕最破碎微小的一片
它的存在 對我漂泊的一生何其珍貴
月亮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多年後 我會在哪裡走走停停
手頭上那些被我一生看重的大事件
陸續的完成還是歸於失敗而終
也許那時這些都不再重要了
我該停下來 就此返回故地
去找我的親人及村莊
那時頭頂的月亮布滿還鄉之日
我等來的親人查無音信
沒有誰會從故鄉遠道而來
告訴我回家的方向該怎么走
當初從故鄉帶走的月亮
也許成為我最後的依靠
我必須做出決定
在我已近蒼老的年月
依託它帶我走向歸家的路途
我知道已經走的太遠了
在返回的路上
月光下 大地一片荒涼
落日下的老女人
這個快70歲的老女人
費力的在地上移動著她嬌小的身軀
落日漸漸從屋檐掉下
她一臉焦急 向祖屋望去
天色更加昏暗
這個行動不便的老女人慌了
這個有著十幾年重病在身的老女人急了
多少年 落日下她顯的多么無助、焦灼
她在自己整整70歲時的一個落日下
停留在一生最後的一個黃昏
讓自己安詳的靠近天黑
一個人把自己帶回
再也不肯離去的祖屋裡
大河
唯有村莊的石頭
面無表情 寧靜的躺在大地
故鄉的一條河流
它水流的方向自上而下
多少年川流不息
見群山依舊靜臥河流的兩岸
任眼前的草木繁衍 淺唱 生長 枯萎
而它水流的聲音
變化無常 無從捕捉
少年時期
站在河的中央
河水繞道而行
只記得浪花拍打我的襠部
發出嘩啦啦的聲音
那時我不屑的表情
看河水從身邊奔流
多年後
我站在那條大河的岸邊
看河水奔流 繞道而行
聲音時緩時緊
這時的我早已不再年少輕狂
心裡突然想到了什麼
那瞬間
望大河流水
心靜空曠無邊 悄無聲息
馬車上的祖先
遠去的馬車聲
在我古老的村莊
從沒有徹底的消失
我一直讓自己保持清醒狀態
我甚至有時候側著耳朵讓自己蹲下身子
我總能確定那聲音從沒有遠走過
或者已是在返回的路上向我走來
祖輩曾居住的家園
而今滿園荒蕪
他們陸續地隨著馬車聲靠近遠方
我們是最後被留下來的一群人
他們總帶著遺憾和不捨
沒有把一些重要事情給我們交代清楚
就匆忙離開
守住家園的任務何其艱難
我總虛度著漸遠的時光
我從不情意讓自己忙碌起來
去尋找幫手(我清楚那是他們)
去喊叫我那些馬車上的人
回來和我一起打理院子
在每一個黃昏來臨之前
我都能聽到一些熟悉的聲音
我總能欣喜若狂一陣
面對一個古老的村莊
一個漸漸人煙稀少的莊園
我感到在這個世界上離開他們我多么的孤單
我總是被一種若有若無的馬車聲
陷入焦急失聲的困境
我總是被他們遠去或歸來的腳步
等待在一陣狂喜之後歸於冰涼的隱痛
我常感到緊張的心跳迴蕩在遼闊的村莊
很多次我想像站在故土的山坡
遙望祖輩這一生反覆征戰的地盤
大地上的莊稼填飽了誰的飢餓
他們為何守口如瓶 寄身一生
延續著一個村莊的煙火人間
多少年 我們知道在這塊地上
曾經成長的莊稼餵養過他們
也流淌著他們的血液 我們的靈魂
如今他們入土為安 依舊在這塊土地之上
那些裸露的白骨 異常安寧的躺著
亡靈的呼吸讓古老的村莊布滿巫術傳說
散布在我生命中的故鄉
這些並非孤魂野鬼 村莊更不是人走茶涼
無意間被我們從大地上翻起的一根骨頭
它的存在 讓我常感到緊張的心跳
以至於迫使自己快速的蹲下身子
從地上拿起 像抱住活著的親人
緊緊地 多么擔心在一瞬間
在我遼闊的村莊 被大地又一次淹沒
大地上被遺忘的一粒麥子
收割者早已疲憊不堪
這時的夕陽 在他的頭頂慢慢下落
多收一粒或少收一粒
已經不再重要了
大地上 一粒麥子被遺忘
這是難免的事情
一粒麥子又從新的發芽 抽穗
再等待它的主人 向它靠近
日復一日
這理所當然
而我要寫的是 至今生長在故鄉的一粒麥子
被遺忘的一粒麥子
它的成長足以堆滿糧倉
它處身大地的荒涼 年復一年
它青了又黃了 不斷重複
勞動者早已走遠
大地早已將它遺忘
提著馬燈在深夜走回村莊
我不能因為內心的焦灼
而跟著風一樣最先抵達村莊
我必須耐心一點
腳步放慢下來
讓馬燈亮堂一些
更不能讓迎面返回的大風
突然把手裡的燈盞熄滅
夜晚的村莊是多么空曠
很遠的上樑那邊兒
傳來了一聲狗叫
再後來連一絲的聲音都沒了
我害怕起來
我停住了腳步 把馬燈揚高了一點
那究竟是誰家的狗叫了一聲呢
在這個黑夜 唯一的叫了一聲
我潛意識的感到這個夜
我的故鄉多么的遙遠
我突然想著很多從這裡離開的人
他們去了哪兒 回去了嗎
有沒有今夜和我一起上路
提著馬燈返回村莊的人
我繼續向前走著
我知道前方不遠就是我的村莊
很安靜 很荒涼
我想這個時候在路上隨便遇見一個人
那該是多么的欣慰
我可以一手提著馬燈
一手指著前方告訴他
那就是我的村莊
今夜我回來了 提著馬燈回來了
我聽見月光敲打屋檐的聲音
那時候夜已經很深了
整個村莊陷入了安寧
我從遠方回來
站在離開多年的院門前
我停了下來
抬頭伸向屋檐
正好看見一片月光灑在上面
我聽到發自久遠的碰撞聲
慢慢地向我*近
瞬間落在我的跟前
我動了動身子
我多么擔心被那種聲音
擊倒在這深邃的夜裡
我一個人無法抗拒
我貌似大聲的喊著屋裡的父親
我的母親
我叫了一聲 接著又連叫了三聲
每叫最後一聲比之前更響亮
仿佛我在叫給自己一個人聽
在這整個荒涼的夜晚

社會評價

西方諺語“鄉村是上帝造的,城市是人造的”,道破了這個世界最後一個秘密。這個秘密是人類走向精神走向生命力燦爛的洞口。隨著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走向縱深,城市令上帝都吃驚地在全世界雜草般叢生。鄉村從人們的視野中逐漸後退、影子模糊,最終退居人類的內心深處。似乎是預言應驗一般,人類終於發現,僅僅依靠麵包、齒輪和汽車是無法保全、呵護生命的。於是,內心的鄉村太陽般升起,照見了那些被人類所遺忘的部落、鐮刀、泥土和大地上的作物。而“此一時,彼一時”,鄉村被高速路、鐵道等割裂,散居大地。詩人和詩讓鄉村重現被完整和被完成的可能性。
莞君的詩歌,就在一定程度上輪廓清晰地勾勒了這樣的精神歷程。近幾年來,他堅持著一個書寫“鄉村史”的身份,成長為“一個鄉村的歌者”。他的鄉土詩中很明顯地存在著這樣一個形象:一個寄居城市的鄉民,面對城市的冰冷和堅硬,反觀記憶中的鄉村,從過往中尋求精神的慰藉。這個藝術形象突出地呈現了詩人自己的影子。作為藝術形象或詩人本人,都清晰地有著“歸來(去)——悲現實——招魂”的心路歷程。“歸來(去)”,是詩人在城市中碰撞、跌倒、流離之後的一種精神向度,是一個移植城市後無法自由存在的靈魂所特有的內在姿態。如在《在暮色中 我想起了故鄉》中他寫道:“不遠的前方 究竟意味著什麼\我總想像著 萬家燈火的路旁\一條羊腸小道 筆直地通向故鄉\通向彎彎的小路通向我祖先開闢的山樑……我是被故鄉流放的一株高粱”。只有感到城市的陌生、異鄉人的孤獨和生命沒有支點的憂慮之後,他才會覺察出被“流放”的絕望心境,他也才能在《在風中奔跑的大梁山》中喊出這樣的聲音:“多年以後 我們滿世界地尋找\在一個黃昏最終停了下來”。這是在城市的“尋找”遭遇失敗之後的境遇,他“停了下來”,轉身向後,開始“《夜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他開始用回憶給靈魂療傷,“我想最先靠近村口的李柱子家\他們屋裡的一盞油燈\在我的記憶里 一直未曾熄滅過”,他迫不及待,“步子可以邁得更快些”,因為他“(我)多么害怕它被一陣風\突然熄滅將我重重丟失村莊之外……在路上 讓我一生找不到出口”。在這些詩以及如《鄉村的夜行者》、《最後的時光》、《晚年燃起的一盞油燈》等詩中,一個急於要歸來(去)的形象,赫然眼前。
然而,鄉村的現實境遇遠不是詩人想像中的模樣,它已經面目全非,鄉村自身都無法自保,在承受著巨大的荒涼與孤寂。諸如“人事變遷”、“悲涼”、“荒蕪(廢)”、“落寞”、“死亡”等冷色調的詞語在他的詩歌里大量地存在著,於是“悲現實”成為莞君詩歌的又一重要命題。在《遠去的腳步聲》、《鄉村墓地》、《家園後院的一堆草》、《在風中奔跑的大梁山》、《母親燃起的炊煙升到雲里就不見了》等系列詩歌中,詩人呈現的是一個生命力漸漸衰竭的鄉村,物質在繼續匱乏,人丁離散“各自流放”,能給詩人以撫慰的精神性的事物在銳減,在褪色,在暮色中黯淡下去。“那是我漸漸消亡的故土\我的祖先\那是遙遠的鄉村\蒼茫人世\漸漸走丟的親人”、“……延續著這荒涼無度的村莊\這人世多變的滄桑”、“……我們的村莊在風中瘋狂的奔跑\去向不明 一路匆匆……”。在《母親燃起的炊煙升到雲里就不見了》中他寫到:“……這讓我越來越覺得模糊\無法靠近的悲涼\後來我總是試圖\再一次地寫到故鄉\寫到炊煙 寫到最初的煙霧濃濃\寫到被炊煙連線村莊的兩岸\寫到不斷上升鑽進雲層的青煙\\突然覺得那便是故鄉\我一生在尋找的故鄉”。“炊煙”形而上地代替和隱含了詩人對逝去鄉土的懷念和追思。面對故鄉的種種現實,他覺出“自己是一個人活在村莊”,甚至詩人不知如何向想像中的後人證明那個曾經很靈魂的故鄉的存在——“這多像一個預謀已久的謊言\沒人相信\各自遲疑片刻\無言沉默 尷尬\拿什麼證明給他們”這種憂慮抵達對生命存在的焦慮,故鄉的丟失抑或說走丟,讓詩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存在失去了最為有效和可靠的證據。
因此,“招魂”便成為必然!與其說他要通過《出生地》、《今夜,我想把溫暖帶回故鄉》、《我想這樣慢慢地走下去》、《我一直在尋找那一年的月光》、《掩埋親人》等詩歌為故鄉招魂,不如說是詩人自己在為自己和鄉親尋找生命的終極關懷!在《出生地》中,詩人運用浪漫的抒情,表達了自己對故鄉——這一生命的巨大子宮——的懷念和謳歌,激盪在詩行中的,是那因自己的生命從出生便附著在故鄉——這一胎盤——上的敬畏和尊重!詩人希望通過對家族、姓氏和血緣的追問,來重新建構自己故鄉的精神性。如其在《我想在空中清點村莊的戶數》中,通過不同方位的觀察都無法完整地看見村莊而突發奇想,要在空中清點戶數,如此我們不得不思考,所謂“瞬間構成我完整的村莊”之“完整”究竟意味著什麼。可能是“一個都不能少”,可能是人丁興旺的香火相傳的生命血脈的延展,但毫無疑問,這是站在“支離破碎”的一頭在呼喚故鄉的“完整”。此外還有諸如《掩埋村莊》等組詩試圖通過對死亡的考量來達到對生者和故鄉形而上的撫慰。
綜觀莞君的詩歌語言,鄉土詩和其他題材詩有著明顯的區別。鄉土詩少口語甚至有意在拒絕口語。口語雖靈活、灑脫、接近生活,但它的側面則是輕率的、隨意的、若無其事的,甚至是玩世不恭的、不屑的、輕佻的。這樣必然會傷害鄉土詩的莊重感、深切感和詩人的敬畏心!因此詩人在語言上是高明的。莞君寫鄉土則正式、莊重,字斟句酌,不敢脫口而出。其他詩則多為口語詩。
另外,莞君詩歌中有一部分書寫的是打工者群體,這仍可視為他對故鄉這一大命題延展下的子命題,其中也為我們呈現出諸如《被春天流放的鄉親》、《火車顛簸了誰的一生》等佳作。和鄉土題材相對的另一類書寫生活體悟的詩歌也多有精品。如《我寫下一生的回憶錄》,通過想像自己年老後的回憶來憧憬自己的人生,審視自己的生命。意境大氣開闊,視野高遠,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語言簡潔而富有張力,有很強的藝術性。又如《假如舒服 那就尖叫》充滿先鋒的嘗試,激越而張揚,雖題旨較淺但語言卻魅力十足,充滿詩情。
莞君的詩歌自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他口語詩的寫作中,隨意性太強而消解了詩歌的語言和意境的藝術性,《深圳對話》、《獻給祖國的詩》等就較少有藝術性可言。我想,這和他喜歡用詩歌的形式來寫日誌有很大關係。我國古代諸如唐伯虎、楊萬里等詩人隨意為詩、事事入詩而導致詩歌藝術性銳減,就是過分口語會傷害詩歌的很好例證。就他的鄉土詩而言,在對造成故鄉現實處境的原因的深思和對故鄉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意義的挖掘上,在如何突破自我和故鄉的狹小視閾而抵達對故鄉和時代背景關係的打量上,還需要進一步嘗試,也因此,莞君的鄉土詩命題前方,存在著成功的巨大可能性。衷心祝願莞君的詩歌,揚長避短,走向縱深,走向成功!
草舟,青年詩人,作品散見於《星星詩刊》、《詩歌月刊》、《飛天》、《散文詩》、《延河》等,出版詩集《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