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螽屬直翅目螽斯科,它是體形較小的一種,其體長只有20毫米左右,全身大部分分為綠色,它的頭臉很象蟈蟈,呈長圓形。頭部和前肢邊沿有褐色的條紋,口器(包括牙)都為紅色。 此蟲前翅較長,超過全身長度,伸蓋在腹部的上面,一眼望去,只看見其長長的翅翼,能作短距離飛翔。後肢特別發達,其長度又超過前翅,既長又粗壯有力,跳躍起來又高又遠。由於這種鳴蟲喜歡棲息在莎草或茅草等乾燥的綠草叢中,所以被名為”莎螽“,因為它的頭臉部和蟈蟈相似,因而有些地區又把它叫作”小蟈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莎螽
- 科:直翅目螽斯科
- 體長:20毫米左右
- 棲息環境: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
生活習性,習性及分布,飼養,捕捉技巧,
生活習性
莎螽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莎螽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如果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用後足脛節向後猛踢,表示反抗。
莎螽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莎螽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莎螽是以善鳴好鬥著稱的。
習性及分布
莎螽在中國中部和南部都有分布,尤以長江流域及沿海各省為多。此昆蟲屬完全變態蟲類,每年發生2代,第1代在6~7月,第2代在9~10月。
莎螽的鳴叫聲有些特殊,有時叫出“沙沙”聲,有時發出“吱吱”聲,有時則“沙沙、吱吱”連著叫個不停,音量雖然不大,但聽起來很有韻味。
飼養
莎螽由於體形不大,飼養器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可用陶罐也可以用直徑較粗的玻璃杯飼養,用大玻璃杯的好處是可以隨時觀賞。
但用上述2種罐或杯都必須注意透氣問題,上面宜用鐵紗作蓋,以免蟲被悶死。從透氣和散播鳴聲的角度考慮,以及兼顧到便於隨時觀察蟲的情況,最好還是用篾絲或細鐵絲編成的小籠子。
有了比較舒適透氣的飼養器,把捕回來的莎螽放進去後,稍定一定神,它就會“沙沙”的鳴叫起來。
餵養此蟲,可餵無異味,無刺激性的各種嫩莖葉、水果、瓜皮、南瓜和南瓜花等,間或也餵些蒼蠅、蚊子等小蟲,為其增加營養。此外,天冷時要注意採取保暖措施。莎螽宜單獨飼養,不可多隻混養或其他鳴蟲混養。
捕捉技巧
由於它常常棲息在茂盛的莎草、茅草等篙草叢中,行動又快捷,跳躍能力又很強,稍有驚動,就會連跳帶飛,跑的遠遠的,因而捕捉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因其白天鳴叫,數量較多,容易被發現,而且白天捕捉不用帶手電等器物,可以騰出雙手去捕捉,還是能捕捉到的。
捕捉莎螽時,需隨身帶上臨時裝存此蟲的盒子或紙筒,但必須堅硬些,以避免藏在身上不小心而將其軋扁而傷損蟲體。另外,在捉住此蟲後,要辨認一下雌雄,因雌蟲不會鳴叫,當然少帶幾隻回家觀賞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