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以高分貝喊響她的前輩詩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Walt Whiteman時,她基本上不被人們記起;而當同時代的驕子William Carlos Williams橫空出世,光耀蓋人,使她更是像黯淡的小星星。同輩像Ezra Pound, Marianne Moore, Thomas Stearns Eliot在學術界中也比她更加滋潤鮮活,文學史上厚實的評述讓他們燦爛無比。或許她的生命旅程結束得過早,她本應屬於人類的才情與同她的生活志趣、更好的詩篇也隨之湮沒。
關於美國文學的著作,國內學界也沒有對蒂斯黛爾給予一定表述空間。像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李宜燮、常耀信著的《美國文學簡史》(A Surve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程愛民的《美國文學閱讀教程》(Reading Ameriacan Literature)等。當然這可能起於國外的專業學術著作,它們也很少介紹,例如皮特·瓊斯(Peter Joets)的《美國詩人50家》(An Introduction to Fifty American Poets)馬庫斯·坎利夫(Marcus Cunliffe)著述的《美國的文學》(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蒂斯黛爾的卑微和渺小得在文學史上也得不到幾行文字。
因此,國內在對待美國詩歌選文上,沒有走出Marcus Cunliffe著述的《美國的文學》(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劃定的圈子。此書曾經在中國大陸極具影響力,對於美國文學的研究,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本書籍的理論研究範式。在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中作者對於詩人的關注,集中在華爾特·惠特曼(Walt Whiteman)、享利·沃茲沃思·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等等同時代的名家。而一般的選詩標準也集中在皮特·瓊斯(Peter Joets)的《美國詩人50家》(An Introduction to Fifty American Poets)“御批”之內,因循的結果就是現在中國出版的美國詩歌選文百人一面,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