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貌,土壤,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文創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交通,旅遊景點,花米莊行,莊行古鎮,烈士紀念碑,親子村,特產,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秦朝時莊行屬會稽郡海鹽縣,南北朝地屬吳郡前京縣,隋朝時改屬
崑山縣,唐天寶年間地屬
華亭縣。
清
雍正四年(1726年),奉賢建縣後,莊行地屬奉賢縣白沙鄉十三保,雲間鄉十二保。
清
宣統三年(1911年),莊行屬
江蘇省蘇州布政司松江府奉賢縣西三鄉。
民國18年(1929年),莊行為江蘇省松江地區奉賢縣第八區。
民國22年(1933年),改為第二區。
民國26年(1937年),日偽在上海
浦東成立上海大道市政府後,改上海市政督辦,莊行為奉賢縣之一鎮。
民國31年(1942年),系偽上海特別區奉賢特別區第二分區。
民國35年(1946年),改屬
江蘇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奉賢縣莊行區。
民國36年(1947年)改為莊行鎮。
1949年5月14日,奉賢全境解放。全縣分為六區一鎮,隸屬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莊行區為奉賢縣第二區。
1957年7月,撤區並鄉,高級社代替基層行政村。原莊行鎮、蘆涇鄉、煙墩鄉、華嚴鄉、潘墊鄉合併建立莊行鄉,下轄19個農業生產高級合作社,實行鄉治制。
1958年10月,成立東風人民公社。
1959年春,改名莊行人民公社,此後,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置25年不變。
1984年3月,政社分設,建立莊行鄉人民政府,恢復鄉治制,實行鄉管村體制。莊行人民公社作為經濟組織繼續保留,
1987年8月,成立莊行鄉農工商聯合社,取代人民公社職能。
1994年2月9日,撤鄉建鎮,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莊行鄉建制,建立莊行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2003年12月1日,奉賢區鎮級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莊行鎮、
鄔橋鎮,兩鎮合併建立新的莊行鎮,繼續實行鎮管村體制。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全鄉下轄20個村,221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
1986年秋,長浜村增設第十六村民小組。
1987年春,華嚴村增設第十一村民小組。
2003年11月,全鎮下轄20個村,223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分別為呂橋村、莊北村、東風村、穗輪村、長浜村、華嚴村、更樓村、新村村、長堤村、潘墊村、潘南村、柴塘村、新華村、陳行村、煙墩村、楊漊村、姚涇村、蘆涇村、牛漊村、存古村,莊行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二建一後,新莊行鎮下轄35個村民委員會,398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委員會,13個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2013年,莊行鎮下轄莊行社區、鄔橋社區、莊行新苑第一社區3個社區,呂橋村、東風村、長浜村、長堤村、
潘墊村、新華村、楊漊村、
蘆涇村、存古村、西校村、匯安村、馬路村、浦秀村、
漁瀝村、
新葉村和張塘村16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莊行鎮位於奉賢區境西部,東靠奉賢新城南橋,是奉賢區南橋新城拓展區之一,南與
柘林鎮連線,瀕臨杭州灣;西傍
龍泉港,與金山區、松江區一江之隔;北枕黃浦江,與閔行區隔江相望。鎮域中心地理位置為北緯30.5度,東經121.3度,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
氣候
莊行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宜農作物生長。夏季氣候炎熱出梅後高溫伏旱,常有颱風,暴雨和潮汛發生。冬季溫度低、雨水少、乾燥寒冷,冰凍有雪,常有冷空氣南侵,出現寒潮天氣。1985~2003年,全鎮年平均氣溫為16℃,年平均日照為1919.8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221.4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34天。
地質地貌
莊行鎮地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河網交叉,形似拳狀,地呈東高西低之勢。鎮域東西長6.41千米,南北縱6.86千米。莊行地處古岡身區域,成陸較早。
土壤
土壤以青黃土和沙性青黃土種為主,質地中壤,養分釋放慢。作物植被居多,生物資源較為豐富。土壤有青黃土、沙性青黃土、貝殼沙底青黃土、潮溝乾土、小港潮土、青紫土等6個土種。其中又以青黃土、沙性青黃土最多,占全鎮耕地面積的90.75%。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92年,莊行鄉開展土地資源調查,全鄉總面積4401公頃,陸地面積3802.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133.6公頃,水面積598.8公頃。2003年,莊行鎮總面積不變,陸地面積,水面積,可耕地面積均發生變化。陸地面積為3859.6公頃,比1992年增加57.4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為2483公頃,比1992年減少650.54公頃。水面積為541.4公頃,比1992年減少57.4公頃。
生物資源
人口
1985年,莊行鄉總人口29935人,平均每平方千米680人。
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統計,莊行鄉總人口30218人,平均每平方千米687人,為19年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年。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統計,莊行鎮總人口23423人(人戶分離的人數除外),平均每平方千米532人。
2003年,全鎮總人口25146人,平均每平方千米571人,比最高的1990年每平方千米下降116人,比1985年每平方千米下降109人。
2012年,全鎮常住人口6.6萬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64459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全年完成稅收總額10.9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56%。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2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8.41%,增速躍居全區第一。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76.4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06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6億元。
第一產業
上海市首批啟動的四個市級園區之一的上海奉賢現代農業園區於2012年3月遷入莊行,核心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莊行乃江南魚米之鄉,素有奉賢西部糧倉之稱。
2003年,莊行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17億元,其中農業收入1.18億元,林業收入380萬元,畜牧業收入5048萬元,漁業(淡水)4470萬元。全年秋糧總產量8413噸,夏糧總產量641噸。
第二產業
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莊行工業園於2001年11月成立,市級開發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莊行工業園位於莊行鎮東側、西側及北側,是由原來的上海莊行歐洲工業園區東區、西區以及原鄔橋工業園區三大園區合併組成。1998年11月和2002年3月,比利時首相兩次視察了園區內規模性企業。莊行工業園於2005年1月由上海市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奉賢區人民政府共同批准,在園區內成立了“上海市技術成果轉化(奉賢)基地”,規劃面積2500畝,由產業化區、孵化區、研發中心、行政生活配套區等部分組成。
2014年,莊行鎮全鎮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76.4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06億元,全鎮工業企業主要行業有機械、建材、電器、服裝、印刷、化工、紡織等七大類。
第三產業
1985年後,供銷合作社經歷承包經營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出現了個體、私營商業、超市連鎖業等商品流通體制。1993年,全鄉有商店330家。2002年,莊行鎮獲奉賢區“繁榮杯”獎。2003年,全鎮有商店340家,其中由農貿公司等集體經營的10家,超市連鎖店2家,私營、個體商店216家,服務業門店112家。銷售總額1.24億元。
2006年,完成第三產業銷售額21億元,同比2005年增長38.63%。
文創產業
南上海藝術創意產業園,位於莊行鎮大葉公路2675號,坐落在浦江創意產業發展帶上,是奉賢區串聯上海創意產業,對接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奉賢區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視窗。園區總占地842畝,一期建築面積75000平方米。產業園以藝術陶瓷為主題,涵蓋陶瓷產品設計研發、展示銷售、藝術品交易、人才培訓等產業高端環節,集聚藝術品設計、旅遊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文化傳媒等視覺藝術創意產業,最終形成陶瓷產業全價值鏈一體化發展的產業綜合體。
社會事業
教育
2001年9月,莊行鎮形成初級中學、完全國小、幼稚園、成人學校各1所的布局。2003年,全鎮有中學、國小、幼稚園各1所,班級46個,學生1642人,教職工198人,其中莊行中學有教學班11個,學生462人,教職工70人;莊行國小有教學班24個,學生839人,教職工98人。
莊行幼稚園有教學班11個,入園幼兒341人,教職工30人。
衛生
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座落於美麗的杭州灣畔,始建於1950年9月5日,當時院名為備戰醫院,座落於莊行鎮混弄堂路。1994年7月,莊行衛生院喬遷新居,新醫院座落在莊行鎮南亭公路3073號。1994年3月被縣衛生局評為“一級甲等醫院”,2005年實施標準化建設,更名為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區域面積39.85平方公里,轄9個村、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39805人,其中戶籍人口24640人。中心占地面積18.5畝,建築面積7850平方米,開放床位100張;設有預防保健科、全科醫療科、康復醫學科、中醫科、臨終關懷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科室。
交通
莊行鎮鎮區內交通順暢,主要道路均與
國道、省道連線。G1501高速公路橫貫鎮區,相銜浦東空港、洋山深水港以及江浙各主要城市,
大葉公路、南亭公路、浦衛公路等快速幹道構成鎮內“六橫二縱”的網路,已啟動建設的
閔浦三橋(南接
浦衛公路,北連閔行區
昆陽路,是上海乾線公路網規劃中的市級幹線)直接連通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規劃中心的軌道交通五號線西渡站直接輻射鄔橋社區,上海軌交22號線環伺鎮區西部和南部,直達
上海南站交通樞紐。
旅遊景點
花米莊行
上海莊行鄉村旅遊景區位於金山、松江、閔行、奉賢四區交界,距市中心約50公里。該景區以上海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潘墊村為核心,集田園風光欣賞、生態水鄉體驗、農副產品貿易為一體的“低碳旅遊示範區”,先後創建為首批上海市農業旅遊推薦單位、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莊行古鎮
莊行早在3000多年前已成陸,
宋代即成村落,元末明初成集市,明洪武年間設鎮。明末清初莊行已成為濃郁水鄉風貌的江南古鎮,魚米之鄉。據清乾隆年間的奉賢縣誌記載,莊行素有“衣被天下”、“花米通八江”繁華之稱。小鎮盛產優質稻米、棉花、果蔬,明嘉靖年間已是浦南地區有名的花米貿易集散之地。
莊行老街位於莊行鎮中,長一千多米,是奉賢區保存較好富有
江南水鄉神韻的明清建築一條街,老街旁的南橋塘開挖於明代嘉靖年間,莊行老街除中段被一條
新街橫穿,保存基本完整。老街上主要建築有東街汪家故居、
李雪亭宅、褚涇廟舊址、油車弄刁家古宅、混堂弄
何六其宅、王家宅。市河上則有毓秀橋、
八字橋等古橋。
奉賢區為弘揚傳承歷史文化,把修繕莊行老街作為政府實事工程,投入1500萬元資金,於2007年9月份開始全面修整莊行老街,一期工程130米。外部保持修舊如舊風貌,內部新設定了水、電、通信設施,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老街安靜平和,儼然是一幅傳統江南生活畫卷。
烈士紀念碑
192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爆發的莊行農民暴動,600多名農民佩帶紅領帶標誌,手拿大刀、鐵叉、棍子、長矛和土槍,在
陳雲、
劉曉、杭果人、
嚴朴、
唐一新等同志領導下,發動了著名的“莊行暴動”。莊行農民暴動有力打擊了莊行地區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廣大農民團結鬥爭的必勝信心。1967年5月,莊行人民為紀念暴動犧牲的唐一新等烈士,立碑紀念。1985年重建紀念碑,由劉曉同志題寫的“莊行暴動烈士紀念碑”高高聳立於莊行鎮區。
親子村
親子村位於上海奉賢現代農業園區莊良路1081號,項目一期總占地66000平米,是全國首家以親子為主題的大型鄉村文化創新型主題度假村,度假村以吃、住、玩、購、賞為5大功能板塊,主要服務3-12歲兒童及其周邊目標顧客群體。親子村以親子互動和鄉村體驗為主要訴求,致力成為上海親子鄉村旅遊第一目的地,中國親子鄉村旅遊第一品牌。項目計畫2015年初正式營業。
特產
莊行土布
莊行格子-莊行土布的別稱,自元代至元年間起,由於黃道婆棉紡織工藝傳入本地,民間湧現出眾多的能工巧手,以家家植棉、戶戶做布,工藝精而成為上海土布的發祥地之一,有“衣被天下”之美譽。至清代,莊行土布工藝已在
江南地區名列前茅,以至
乾隆年間《奉賢縣誌》記載:“今世布之佳者,首推松江,而松江之布尤推奉賢莊行雲。”
2009年,莊行土布染織技藝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保護、傳承和發展土布非遺文化的過程中,莊行鎮藉助區文廣局、旅遊局、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各方資源,圍繞土布獨有的格子花紋,融合現代時尚元素,傾力打造“莊行格子”創意品牌。
莊行蜜梨
莊行鎮的特色果品“上海蜜梨”,是莊行鎮“一鎮一品”特色產業,被確認為上海市2010
世博會特供果品。上海蜜梨汁多味甘、營養豐富,是夏季消暑佳品,種植有:翠冠、清香、黃花三個品種。上海密梨,果肉含糖量12%以上,富有維生素、游離酸、果膠質蛋白質、鈣、鐵、磷、食用有生津、止咳、潤肺、順氣、美容等營養成分、成熟期自七月中旬起止九月上旬。
莊行羊肉
被列為上海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羊肉燒酒習俗作為莊行人的飲食文化在莊行地區已經盛行了數百年,並享有“千年伏羊看莊行”的美譽。“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莊行
羊頭湯歷史悠久,起於明清,其特點:湯呈乳白色;肉質嫩滑,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羊眼明目,羊舌羊臉清肝潤肺。
莊行的養羊歷史,可追溯到元朝時羊的飼養從北方向
江南普及。地處長江三角洲流域的莊行,雨量充沛,水草茂盛,舊時盛產野生中草藥材,如馬蘭根、地丁草、車前草、馬鞭草、
魚腥草、益母草等。以青草為食的莊行草山羊,特別適宜在這塊土地上生養。所產羊肉營養豐富,既可紅燒,又能白切,肥而不膩,風味獨特。莊行草山羊生長期一般在8—12個月,重量可達30公斤左右,是方圓百里的首選羊。民國初年,莊行羊肉燒酒就小有名氣,是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入夏,正值農家米白酒新釀成。當地村民切上一盤羊肉,斟上一壺燒酒,品嘗羊肉燒酒已成為一種習俗。
莊行青團
莊行
青團,俗名“麻花郎”圓子,又稱“烏金蛋”,是莊行地區傳統的農家點心美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其外形圓球狀,有尖頂,也有鉗花,放在竹籠內隔水蒸熟。剛出籠時青團色澤翠綠,經風吹後逐轉
墨綠。看上去,一籠青團賽似一窩烏金蛋,手指按上去有彈性,吃在口裡有韌性,甜的不粘不膩,鹹的鮮美爽口,食之滿口芳香,回味無窮,是名文浦南的農家點心美食。如今,莊行青團製作技藝正在被大力宣傳、廣為傳承,在全鎮範圍內,幾乎家家都有人會做莊行青團,做工精細,餡料講究,延伸出了各式各樣、品種繁多的青團,如:
豬油夾沙青團,
芝麻百果青團,
薺菜鮮肉青團,
春筍鮮肉青團,馬蘭香乾青團等。
著名人物
蔣興舟,1938年12月生,莊行鎮西街人,中共黨員。1956年7月高中畢業後應徵入伍,後經部隊輸送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1962年7月大學畢業留校。後調入海軍工程學院,歷任助教、講師、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等職務。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並被評為海軍優秀教師,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著有《引俄線導魚雷》、《魚雷聲自導技術》等著作。現任中國軍械維修工程學會理事,1998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刁正邦,1930年7月生,莊行鎮人,中共黨員,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員。1944年7月畢業於奉賢三官初級中學。194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期間參加學生運動,成為新青聯成員。1952年7月大學畢業後參加北京航空學院建院工作。1956年起,在北京航空學院歷任系副主任、科研處副處長、系主任。1982年11月~1991年9月,任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先後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協會、北京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航空教育》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