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會勝(—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會勝
- 出生地:莒南縣小仕溝村人
- 出生日期:1930.2
- 逝世日期:1953.3)
個人簡歷,所獲榮譽,
個人簡歷
1948年9月魯東南翻身民眾踴躍參軍,莊會勝第一個報名,配合村幹部到所有適齡青年家中說服動員。在他的帶動下,小仕溝這個只有200多人口的村子一次就有11名青年參加了魯中軍區八路軍。莊會勝所在部隊隨即開往東北戰場並被編入東北野戰軍三縱二十師五十九團三營八連一排。10月9日,拔除錦州外圍據點的戰鬥打響了,他和戰友們以頑強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爾後迅速突破城防,攻入市區。11月6日,他所在連隊在連長張炳榮指揮下以勇猛機智的動作衝進廖耀湘設在遼西胡家窩棚的指揮部,摧毀其指揮系統。他和兩名戰友乘勝追擊在二道崗子截住並活捉了穿著長袍馬褂、戴著禮帽、扮成商人企圖逃跑的國民黨名將廖耀湘。莊會勝所在部隊消滅了國民黨名將廖耀湘的兵團司令部後,頓使十萬敵軍群龍無首,為全殲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新六軍,徹底解放東北做出了貢獻。
1950年韓戰爆發,莊會勝所在的四十軍隨即揮師北上,被編入十三兵團首批入朝參戰。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發起後,莊會勝率領戰士向南穿插加平地區,割裂聯合國軍防線。他和戰友們一路猛進,經5天穿插,突進60公里,完成了預定任務。整個戰役中,四十軍殲敵2200餘人,繳獲坦克18輛、汽車223輛、大炮60餘門。
1953年3月24日,莊會勝所在的連隊奉命守衛817高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集中了大口徑火炮和坦克同時向817高地猛烈轟擊,遠東空軍的30多架轟炸機也飛到戰區上空輪番轟炸,平均每秒鐘就落下6發炮彈。轟炸了一個小時後,美韓軍兇猛地向高地撲來。莊會勝帶領戰士們與美韓軍苦戰一天,打退敵人十幾次進攻,拚死保住了一部分陣地。是夜,莊會勝帶領戰士發起了反攻,將817高地上的美韓軍全部趕了下去。25日美韓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又攻了上來,他和戰友們頑強抵抗,莊會勝受了重傷,但他仍拖著受傷的雙腿,忍著傷痛左手拉環右手舉著手榴彈,朝著敵人撲去,最後倒在血泊里壯烈犧牲,時年23歲。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百二十師授予莊會勝“戰鬥英雄”稱號。
莊會勝,1930年2月2日生於莒縣小仕溝村(今屬莒南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受父親莊子文的抗戰革命思想影響,1943年參加村兒童團,1945年8月作為民眾代表隨父親莊子文參加在大店舉行山東省政府成立活動,積極投身擁軍支前活動。1947年5月被推舉為村民兵連隊的班長,是月5日他帶領民兵配合八路軍爆炸隊,在石鑼鼓山、英石嶺一帶伏擊前來搶麥的國民黨57軍一部,敵人攜機槍小炮準備襲擾仕溝鄉民眾生產,均被莊會勝帶領的民兵隊擊退,挫敗了小股國民黨匪徒搶奪解放區物資的企圖,受到了縣爆炸隊表彰。1948年9月魯東南翻身民眾踴躍參軍,莊會勝第一個報了名,配合村幹部到所有適齡青年家中說服動員。在他的帶動和深入細緻的工作中,小仕溝村這個只有200多人口的村子一次就有11名青年參加了魯中軍區八路軍。莊會勝所在部隊隨即開往東北戰場並被編入東北野戰軍3縱20師59團3營8連1排任戰士,1948年10月在張炳榮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10月9日拔除錦州外圍據點的戰鬥打響了,莊會勝和戰友們以頑強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爾後迅速突破城防,攻入市區。11月6日莊會勝所在連隊在連長張炳榮指揮下以勇猛機智的動作一度衝進了廖耀湘設在遼西胡家窩棚的指揮部,把其指揮系統破壞殆盡。莊會勝和兩名戰友乘勝追擊在二道崗子截住並活捉了穿著長袍馬褂、戴著禮帽、扮成商人企圖逃跑的國民黨名將廖耀湘。莊會勝所在部隊消滅了國民黨名將廖耀湘的兵團司令部後,頓使十萬敵軍群龍無首,為全殲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新六軍,徹底解放東北做出了貢獻。遼瀋戰役結束後,莊會勝被編入第四野戰軍40軍120師359團3營8連1排,開始入關支援平津戰役。1949年2月莊會勝所在部隊開赴長江北岸,邊休整邊搞渡江訓練。是月21日晨,莊會勝所在部隊冒著敵人阻攔炮火乘船強渡。過江後,莊會勝乘勝跟蹤追擊逃敵,解放了武漢三鎮,屢立戰功。在衡寶戰役中,莊會勝所在部隊動作迅猛、堅決,莊會勝擔任主攻國民黨衡寶團總部咽喉土圩子防體暗堡的爆破手,莊會勝和3名爆破手各自攜帶爆破炸藥包在八連的掩護下冒著敵人密集的子彈,匍匐前進50多米,炸掉了敵人的4個暗堡,八連迅速衝上了土圩子,白崇禧部下一個團1000多人立即舉槍繳械,成了我軍的俘虜,為全殲白崇禧的桂系起家部隊第七軍和第四十八軍主力做出貢獻。隨后庄會勝又參加了解放廣西、海南島等戰役。
1950年韓戰爆發後,莊會勝所在的40軍隨即揮師北上,被編入13兵團首批入朝參戰。1950年10月19日莊會勝所在部隊由遼寧安東跨過鴨綠江。莊會勝所在的120師最先趕至前線,迎頭遇上聯合國軍先頭部隊。10月25日上午7時多,莊會勝所在團在雲山以北阻擋住了韓軍第1師的北進,雙方發生激戰。莊會勝帶領1排戰士打得勇猛頑強,將優勢敵人阻擋了3天2夜,殲敵130餘人,擊毀擊傷坦克3輛。旗開得勝後,莊會勝帶領戰士乘勢進攻溫井,經一夜激戰,殲滅韓6師第2團大部。莊會勝所在部隊又從龜頭洞地區分路出擊,擊潰了韓8師一個營部隊,俘敵近五百餘人。其後,莊會勝和戰友們乘勝追擊,直插寧邊、博川地區。一路連破韓8師、美騎1師、美24師數道阻擊線,一直將聯合國軍趕至清川江邊。
是年11月24日強渡清川江戰役開始了,當晚8時30分,隨著信號彈騰空而起,莊會勝所在的359團全團1700人,穿著棉衣棉褲分成數路,破冰涉水同時渡江,差不多同時對岸就響起爆豆般的槍聲,慘白的照明彈把清川江映得宛若白晝,而敵人的化學迫擊炮彈激起了道道水柱……時任志願軍40軍120師359團3營8連1排排長的莊會勝率領戰士在龍淵洞破冰涉水進行渡江。當晚零下20℃,莊會勝一邊掩護戰士過江,一邊命令戰士一個拉著一個,決心不能讓一個戰士倒在江中,359團政委馬順天有病過不了江,莊會勝和一排的兩名戰士協助警衛員抬著他過了江,渡過江後,所有人的棉衣都結了冰,硬邦邦的像古代戰士的鎧甲。過江以後爭奪陣地的血戰仍然在繼續,直至三天四夜後,戰士們的體溫才把濕衣服烘乾。359團直插美軍步兵第二師腹地,搶攻清川江西岸的龍頭站,擊潰美25師24團一部;切斷了美軍的退路。一舉遏止了美軍和李承晚偽軍的囂張氣焰,使得他們由進攻的態勢變為防守和潰逃。
隨後,莊會勝所在部隊在39軍配合下解放了平壤,又一直向南追到三八線地區。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戰役開始了,莊會勝率領一排戰士在冰天雪地中徒涉臨津江,突破聯合國軍的防線,擊潰韓6師,再強渡南漢江,進攻至水原附近地區。第三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減員嚴重,急待休整。此時,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李奇微卻發起了北進攻勢,第四次戰役又開始了。為打破優勢敵軍的進攻,莊會勝所在部隊轉到東線與39、42、66三個兄弟軍一起發起橫城戰役,全殲韓8師和美2師一個營,共1.22萬餘人。
1951年2月13日下午莊會勝所在359團在團長李林指揮下從東面進攻中部戰線結合部砥平里,砥平里駐有美法軍5400多人。美軍在砥平里防線設定了鐵絲網,陣地前布了地雷和燃燒桶,在環形主防禦陣地外還伸出到周圍各高地和公路上建立了前哨警戒陣地,白天守晚上撤,撤時布上地雷和信號裝置,各路口也設定了路障。這場戰鬥打得極為慘烈,被圍的美法軍縮成一團,以過於猛烈的炮火頑強阻擊,志願軍6個團反覆衝擊3天,遺屍遍野,卻無法拿下這個鋼鐵堡壘。我軍359團團長李林派3營8連做先頭偵察掃障任務,8連連長張炳榮等數名官兵在激戰中卻不幸壯烈犧牲。莊會勝被臨陣任命為8連連長,他帶領戰士由龍頭裡東南溝出發,冒著美軍23團的炮火炸掉敵暗堡2個、摧毀敵防線,歷經6小時激戰,於23時終於掩護539團成功地搶占了506高地。而后庄會勝率領8連又直插砥平里鐵路東側,擊毀坦克2輛,消滅了砥平里東山229高地上駐守美軍54人。戰后庄會勝被359團記二等功。在四次戰役後期的防禦階段中,莊會勝率領戰士在金化以南地區節節抗擊,苦戰42天,連戰美陸戰1師、騎1師、美24師、美25師、韓6師各路部隊,殺傷敵軍5000餘人。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發起後,莊會勝率領戰士向南穿插加平地區,以割裂聯合國軍防線。莊會勝和戰友們一路猛進,經5天穿插,突進60公里,完成了預定任務。但全局並不樂觀,美軍且戰且退,用火力消耗中國軍隊的進攻,直至攻勢且盡。在中國軍隊全線後撤之際,聯合國軍發起了迅猛反擊,一時打得中國軍隊措手不及。莊會勝所在部隊奉命先於全軍後撤,回至金化以北地區。整個戰役中,40軍殲敵2200餘人,繳獲坦克18輛、汽車223輛、大炮60餘門。
1952年4月,莊會勝所在部隊再次進至中部戰線擔任守備任務,參加了冷槍冷炮運動、坑道戰、戰術反擊作戰等。1952年12月,莊會勝所在部隊奉命執行西海岸反登入任務,當我軍對平康發起衝擊時,平康前線391高地上的3個敵暗堡響起了槍聲。在多次爆破未成,部隊衝擊受阻的情況下,莊會勝主動請戰,帶領3名戰士先後炸掉了鐵絲網和3個地堡,為我軍掃除了前進的障礙。
1953年3月24日莊會勝所在的連隊奉命守衛817高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集中了大口徑火炮和坦克同時向817高地猛烈轟擊,遠東空軍的30多架轟炸機也飛到戰區上空輪番轟炸,平均每秒鐘就落下6發炮彈,轟炸了一個小時後,美韓軍兇猛地向高地撲來。莊會勝帶領戰士們與美韓軍苦戰了一天,打退了敵人的十幾次進攻,拚死保住了一部分陣地。是夜,莊會勝帶領戰士發起了反攻,將817高地上的美韓軍全部趕了下去。25日美韓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又攻了上來,莊會勝和戰友們頑強抵抗,莊會勝受了重傷,但他仍拖著受傷的雙腿,忍著傷痛左手拉環右手舉著手榴彈,朝著敵人撲去,最後倒在血泊里壯烈犧牲,時年僅23歲。
所獲榮譽
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120師授予莊會勝“一級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