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市長面,又稱糖面、束面,是寧波莊市的傳統特色飲食,以其製作精細和獨特的鹹甜風味而遠近聞名。也是民間一道著名的風味點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市長面
- 流行地區:浙東寧波莊市
- 別名:糖面、束面
- 主料:麵粉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製作過程,食用方法,傳承發掘,
基本信息
莊市長面,又稱糖面、束面,是寧波傳統特色飲食之一,以其製作精細和獨特的鹹甜風味而遠近聞名。因為據稱能催乳和調養身體,許多剛生育的婦女在坐月子期間約需吃60-70斤。同時它也是民間一道著名的風味點心,最紅火時,莊市範圍內的大小商店和寧波的一些大南貨店都有售賣。
歷史沿革
莊市長面創始於何時,準確年代已無從查考。目前可考證是約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曾有一位莊市的制面藝人莊天成,因為有印刻著其名字的制面工具尚遺留在世。但是由於舊時的民間手工藝人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以此為業者或餬口者的狀況,在地方志籍中,找不到有關的記載,往上追溯,更無任何資料可查。
民國期間,寧波最為有名的“老裕和新記”長面,馳譽滬杭甬。隨著寧波幫人士外出奮鬥創業,莊市長面也被帶到了上海、武漢、香港等地,當時在上海比較出名的莊市長麵店就有上海三陽、邵萬生、天福三家老字號,店址都位於最繁華的南京路附近(現已無存)。
建國後,莊市長面改由莊市供銷合作社組織集體生產和出售,社會個人也有少量生產以供自用。目前莊市會製作長面的只有王世良、杜家祥、陳明芳三人,他們師從已故的美善師傅,而美善師傅傳承自哪裡無人知曉。從上世紀末起,由於企業改制和製作人員的老去,後繼乏人,現在僅上述三位傳承人有少量的生產和出售。
製作過程
莊市長面屬於純手工製作,其過程既繁雜又十分講究,且和天氣有極大的關係,故其製作技藝在眾多的麵條製作中獨樹一幟。
首先,製作人要熟練掌握揉粉、悶缸、搓粗條、搓細條、盤缸、應筷、悶箱、上架、拉長、分區、曬面、收面、裝桶等十多道大工序及其包含的數十個小工序。其次,要準確掌握當地近年來的氣候變化規律,因為氣溫高低決定著在製作中放鹽的多少,而且,這個鹽一定要選用無碘的粗鹽。鹽放多少是製作長面的關鍵,一般來說,夏天鹽要放多點,100斤麵粉約放13斤鹽;冬天鹽就可以放得少一點,一般100斤麵粉放6斤鹽。還有,長面要好吃,麵粉一定要選好的,麵粉團也一定要做好,其麵筋含量要高。
具備了上述三個基本條件,莊市長面才能開始製作。按通常標準,大約25公斤麵團,能製作成2萬根長約1.7米的麵條。其製作程式簡介如下:
1.“拌麵粉”:先將上乘的麵粉(高筋特精小麥粉)倒入拌麵缸內,滲入適量的鹽水,用力攪拌;
2.“搓麵粉”:要搓兩道,把麵粉搓成小手指粗的一條長繩狀,這一手續不可少;
3.“印麵條”:把搓好的麵粉呈8字形繞在二根面筷上,這叫印麵條。印完之後還不能馬上曬,要先“藏”在麵條箱裡。這“藏”也有講究,夏天一般需“藏”8小時,冬天需“藏”10小時;
4.“拉麵條,曬麵條”:從箱裡取出一筷筷的麵條,插在“麵條架”上慢慢拉長,然後移至室外邊曬邊拉。拉麵很講究,因為短短几厘米的麵條要拉到兩米以上的“長面”,需要麵條的韌勁和與手力的準確,否則長面便會拉成斷面或短面。
5.“收麵條”:一般來說吹西北風時,要比平時曬得更久,更乾;吹東南風時,如看見麵條變成微紅色,就說明裡面的水分已曬乾,應儘早收起來。
這樣製成的麵條,具有細、白、韌、滑、鹹甜適中等特點。
食用方法
食用時,先要將它折成四段,在沸水中略煮,除去面內部分鹹味,撩起後過冷水候用,另將黃糖(產婦常用紅糖)在盛面的碗中泡成糖水,然後再將冷卻的長面重入沸水稍煮,馬上撈出放入已泡好的糖水碗中,即可食用。莊市長面易消化、富有營養、能增強食慾,廣受人們歡迎。
傳承發掘
2009年,莊市街道在寧波幫博物館內設傳承基地,聘請傳承人陳明芳為遊客製作莊市長面,並培訓一些年輕人學習製作技藝,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得以有效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