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存與尚書詩經學三種箋

莊存與尚書詩經學三種箋

《莊存與尚書詩經學三種箋》是一本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莊存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存與尚書詩經學三種箋
  • 作者:[清] 莊存與、辛智慧<箋>
  • 出版時間:2023年2月1日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38 頁
  • ISBN:9787101158403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尚書既見》《尚書說》《毛詩說》,莊存與撰。莊存與,字方耕,號養恬,江南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壽七十,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尤以清代公羊學和常州學的開創者而著稱於世。
莊存與“學貫六藝”,為學不斤斤於訓詁考據,而獨得先聖大義於語言文字之外,即使置身在乾嘉儒者中間,也顯得深造而傑出,被朱珪譽為“當代之儒宗,士林之師表”。現存莊存與的《味經齋遣書》共有著作13種,均為解經之作,含《易》類5種:《彖傳論》《彖象論》《繫辭傳論》《八卦觀象解》《卦氣論》;《尚書》類2種:《尚書既見》《尚書說》;《詩經》類1種:《毛詩說》;《周禮》類2種:《周官記》《周官說》;《春秋》類1種:《春秋正辭》(附《春秋舉例》《春秋要指》各一卷);樂類1種:《樂說》;《四書》類l種:《四書說》。可見時人稱其精力“蒼萃於六經四子之書”,並非虛語。
莊存與一生,從乾隆十年榜眼及第之後,即入翰林,歷內閣,最終以禮部侍郎致仕。其間也像大多數翰林出身的文官一樣,數次入值上書房、南書房,出兼學政、試差,職任清華,足稱榮顯。作為乾隆朝主管文教的官員,莊存與的著作皆與其職務有密切關係,劉桂生先生認為或即是莊存與授讀皇子的教本,揆諸莊存與著作大多沒有完成,且多留講說痕跡;這一論斷是可信的。
《莊存與尚書詩經學三種箋》包括清代著名經學家、常州學派首創者莊存與的《尚書既見》、《尚書說》和《毛詩說》三種著作,莊氏關於《詩》《書》二經的闡發說解,也全部見於此三書中。莊存與曾自稱“生平於《詩》《書》之學最明”(莊綬甲《尚書既見跋》),可見三書在莊氏心目中較為得意。 與乾嘉長於求是、短於風議的學風不同,三書不斤斤於訓詁考據,而是擺落文字,以闡發經典所蘊涵的先聖微言大義為尚。於《尚書》辨史事、明是非,於《毛詩》闡詩心、原詩旨,原始要終,體察聖人之作意,達天道,順人情,寄寓齊家事君、理政安邦的儒家關懷與政治思想。 辛智慧先生前有《春秋正辭箋》之作,對莊氏最有代表性的撰著作了箋疏,此次箋釋尚書學、詩經學撰著三種,使常州學派及莊氏一家之學愈益彰明。

作者簡介

莊存與(1719-1788),字方耕,號養恬,江蘇常州武進人,清代著名經學家,以清代公羊學與常州學的開創者而著稱於世。莊存與學貫六經,其學先於家內傳承,經其侄莊述祖、長孫莊綬甲、外孫劉逢祿、從外孫宋翔鳳,繼而影響社會,後繼學者有龔自珍、魏源等。現存莊氏著作總集有《味經齋遺書》13種,為其後人整理而成。 辛智慧,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人。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國學研究院博士後,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清代經學與文獻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圍繞清代常州學派首創者莊存與展開,著有《春秋正辭箋》(中華書局,2020年)、《莊存與<春秋正辭>研究》(博士論文)、《莊存與<四書說>校注》等。

圖書目錄

前言
尚書既見箋
尚書既見卷一
尚書既見卷二
尚書既見卷三
尚書說箋
虞夏書
堯典
大禹謨
商書
鹹有一德
高宗肜日
周害
泰誓
武成
洪範
旅獒
金滕
大誥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補二條
呂刑
……
毛詩說箋
附 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