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子塬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鹹陽市乾縣梁山鎮
- 所屬地區:中國
據《史記》記載,莊子曾為漆園吏,後厭惡仕途,隱居著述。“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由於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學說,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老莊”,將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稱為“老莊哲學”。莊子所著《莊子》,又名《南華經》,多採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像豐富,語辭瑰奇。魯迅先生評價說:“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因為著《南華經》,莊子被道教尊為祖師,列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號“南華真人”。那么,莊子是在什麼地方寫成《南華經》的?種種文獻史料以及歷史遺蹟表明,莊子很有可能是在陝西乾縣的莊子塬寫成《南華經》的。
乾縣古稱好畤、奉天、乾州,位於關中平原的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乾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4000年前,乾地為黃帝之後的郮國屬地,是黃帝祭祀天地的地方。夏、商為雍州之域;周太王徙居岐陽時為岐州屬地;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好畤縣,為設縣之始。莊子塬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城西北50華里處的梁山鄉龜蓋山下,這裡很有可能就是當年莊子寫《南華經》的地方。為什麼這么講?
首先,不少史料典籍都曾記載莊子到過莊子塬。成書於清代的《乾州縣誌》稱:莊子塬在乾州城西北五十里處,當地人經常指點莊子修道的遺蹟;清代《乾徵遺稿》稱:莊子塬毗連永壽,為莊子修道處;清代任乾州知州的江寧人(即今江蘇南京)吳廷錫曾說:“莊子游居好畤(今乾縣的古稱),闡明了千秋黃老之道,這是多么值得讚嘆的盛事啊!”不僅如此,吳廷錫還說自己昔日任乾州知州時,親眼目睹了莊子塬遺址的人文之美。民國初年勘測、距今百年的乾縣老地圖清楚地標有“莊子塬”這個地方,並把這一遺址標為“莊子家”,圖上的專用符號表明,那時候該遺址周圍果樹遍野,植被良好。
其次,莊子塬至今仍有莊子當年活動過的歷史遺蹟。在莊子塬村的南溝有一條三里長的長洞,當地人叫“修行洞”。村里一輩接一輩人傳言,莊子就是在這個洞裡修行的。據村里老人講,他們小時候聽老輩人說,當時的洞裡還擺著好多石桌,是莊子寫經講經用的……不僅如此,莊子塬至今還有戰國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城牆遺蹟,遺蹟周圍分布著很多雕著烏龜圖案的磚塊。
再者,很多民間典故、傳說、見聞也有力地佐證了莊子塬就是莊子寫《南華經》的地方。一般說來,一個地方的得名,尤其是村落古鎮,總有它的歷史淵源。莊子塬村之所以叫“莊子塬”,應該和莊子本人有關。生於民國17年(1928年)的范吉祥老人,是莊子塬村土生土長的村民,他說:“小的時候,我聽村里老人說,莊子是在我(們)這裡修行成了!”道教有“南有樓觀台,北有莊子塬”之說,意思是,老子出關居樓觀台時,莊子亦從河南遊學於秦,在乾縣龜蓋山下的莊子塬修道著述。
莊子他為什麼要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地來到莊子塬呢?莊子是在莊子塬寫成《南華經》的嗎?這一系列的問題就像他筆下“北冥有魚,其鵬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鵬,其翼若垂天之雲……”的語句一樣,將人引入一個清虛邈遠的玄思境界。我們期待著歷史謎團早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