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晤,莊園外交,莊園外交的作用,
中美會晤
白宮透露,此次會晤地點在安納伯格莊園“陽光之鄉”(Sunnylands)。開啟莊園會晤
莊園外交
6月7日至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進行“特別會晤”。這一兩國元首的首次會晤,不但在日程上比預期常態提前了至少三個月,而且還選擇在加州洛杉磯以南的安納伯格莊園舉行。被描述為“不戴領帶”的密切溝通,將如何推進中美關係與國際事務,備受世界矚目。
從美國對外交往的傳統上看,所謂“莊園外交”始終被視為是頂級選項之一,最常使用的地點即從白宮乘坐30分鐘直升機即可抵達的戴維營。自二戰以來,在這座占地0.5平方公里的休假營地內,幾乎每位總統都迎來了對他們外交遺產至關重要的客人,最為著名的當屬1978年和2000年卡特與柯林頓前後兩位總統在此斡旋中東事務的努力。根據總統的偏好,莊園外交的地點也時常變化,比如小布希時期的“座上賓”部分移師到德州克勞福德的私人農場當中。
以領導人個人交往為中心的“莊園外交”,大都傳達著三種外交定位,即近鄰、盟友以及利益攸關者。近鄰如做客克勞福德農場的加拿大前總理馬丁、墨西哥前總統福克斯以及哥倫比亞前總統烏里韋;盟友如先後造訪戴維營和克勞福德農場的日本前首相小泉;利益攸關者則以1959年訪問戴維營的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2001年和2003年先後訪問克勞福德農場和戴維營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2002年訪問克勞福德的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代表。在不同的外交定位上,莊園外交的共性是強化領導人私人溝通甚至私交,尋求更為深層次的理念認同,簡言之是對雙邊關係以及共同關切的國際事務確定總體基調的戰略會晤。
客觀而言,中美領導層更新後的最高層會晤,以“莊園外交”形式開啟,充分展現了兩國領導人對處理好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和增加互信的迫切期待。歐巴馬第二任期開啟以來,中國關於“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判斷得到美方的積極回應,此次“習奧會”勢必會推進這一概念的豐富與落實,將其定調為兩國在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深化關係的大方向。同時,必須看到的是,美國的“莊園外交”帶有某些“區別對待”的“大國俱樂部”意味。對此,習近平先訪拉美三國、再會晤歐巴馬的行程安排,足以宣誓出中國對世界各國的同等重視,展現了新領導層全方位、立體化的外交智慧。
新領導層履新雖不足三個月,中國外交卻已巧妙地打出了“組合拳”。從俄羅斯到非洲,從金磚峰會到博鰲論壇;從奧朗德來華,到李克強總理訪問南亞、歐洲,再到習近平訪問拉美並會晤歐巴馬……“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合奏,有條不紊地將新領導人的足跡和聲音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扮演起更為關鍵國際角色的當下,新領導層的外交重申著“重視大國與周邊、積極與新興國家合作、尊重各國關切特別是開發中國家關切”的負責任大國風範。如此外交戰略定位,不但為“中國夢”的實現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也向世界宣示了分享“中國夢”的誠意,即與各國一道努力營造一個長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莊園外交的作用
戈巴契夫、里根“爐邊對話”,為結束冷戰開啟序幕
1985年11月,蘇美兩國領導人在日內瓦湖畔水花別墅內用了2小時進行只有翻譯員陪伴的會談,這次會談被稱為“爐邊對話”。它是美蘇關係緊張對峙長達6年之後,美蘇兩國元首舉行的首次首腦會晤。這次莊園會晤雖然沒有取得大多的成果,但卻為兩國關係帶來了轉折點,兩國敢於摒棄前嫌的大膽外交突圍,開啟了冷戰走向結束的序幕,扭轉了岌岌可危的世界和平。
布希與普京在談笑聲中搞定“削核”協定
普京是第一位受邀到布希的克勞福德莊園做客的外國領導人,2001年,普京訪美期間,在布希莊園親自下廚,和樂隊一起演出,資料表明,在那一次“農場外交”期間,美俄關係取得極大進展,在閒聊中,雙方承諾要把兩國各自擁有的核彈頭削減三分之二。緊接著,在次年5月,布希首次訪問俄羅斯期間,雙方不僅宣布了對冷戰的歷史性埋葬,而且簽署了《俄美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和《俄美關於新型戰略關係的聯合宣言》等檔案。
中東歷史性和平協定誕生於莊園外交
1978年9月6日至17日,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戴維營進行為期12天的三方莊園密談,開始埃以雙方在會談中發生激烈爭執,但最終雙方達成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戴維營協定》,由此誕生以色列與阿拉伯鄰國這對冤家宿敵之間的第一份和平協定,也由此打開通往中東的和平之門。戴維營也因此被世界讚譽為“和平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