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莆田第七中學)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

莆田第七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莆田第七中學創辦於1944年, 初名為福建省莆田縣私立博文初級職業學校,設商、農兩科。1951年7月,增設高商,改名為博文商業職業學校。2003年恢復“莆田第七中學”校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
  • 外文名:NO.7 MIDDLE SCHOOL OF PUTIAN
  • 簡稱:莆田七中
  • 校訓:團結、勤奮、嚴謹、求實
  • 創辦時間:1944年
  • 類別:完全中學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
  • 主要獎項: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
    福建省三級達標高中
    莆田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優秀學校
  • 學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梧塘鎮西莊1號
學校概況,校園環境,校風校訓,管理模式,硬體建設,師資隊伍,隊伍建設,指導思想,主要目標與任務,主要措施,人才培養,獲得榮譽,

學校概況

學校已培育出我省乃至我國各條戰線眾多出類拔萃的人才,聞名遐邇。她似興化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1944年,主編《福建史稿》福建著名歷史學家和教育家朱維乾從莆田聖路加高級助產護士學校來到涵江,聯絡涵江、黃石、梧塘等地熱心地方家鄉教育人士, 分別在莆田梧塘、黃石兩地同時辦起博文職業學校,被公推為首任總校校長。在鄉鎮、村辦為農村服務的學校,當時在莆田歷史上是前所未見,獨樹一幟。
莆田七中創辦於1944年, 初名為福建省莆田縣私立博文初級職業學校,設商、農兩科,校董事長朱維乾(號鐵倉)兼第一任校長, 同年創建莆田縣私立博文初級職業學校 黃石分校,博文初級職業學校其農科分校設於黃石鎮,朱維乾兼任黃石分校校長
1942年設私立海濱農業職業初級學校於笏石。 6年後,併入莆田縣私立博文初級職業學校黃石農業分校。
1951年7月,增設高商,改名為博文商業職業學校。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
1952年秋季,校名改稱博文財經學校;是年底,涵江中學3個高商班併入博文。
1955年7月,縣教育局批准學校改制為普通中學,改校名為私立博文中學,商科併入福建省財經學校。
1956年6月28日,學校由莆田縣接辦,改為公辦,定名莆田第七中學。
1969年2月,莆田梧塘公社所屬3箇中學(莆七中、紅旗中學、白園農中)合併為梧塘五七中學,設立總校(莆七中)和分校(白園農中)。
其前身博文財經學校創建於1944年,後學校更名為莆田七中、五七中學、莆田梧塘一中,現又重新起用校名“莆田第七中學”。 2003年2月恢復校名為莆田第七中學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
近年來,學校班子和衷共濟,群策群力,勵精圖治,致力於三級達標重振“博文”雄風,帶領學校步入新時期發展的快車道,取得了良好的高、中考成績。學校堅持“德育為本,教學為主,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使學生勤學老師樂教蔚然成風。
莆田市第七中學校坐落在福建興化平原與福建山區的接合處,東迎曉日,西望筆架,眺壺山,北鄰公路,是所交通便捷、風景宜人、歷史悠久的完中。
97屆文科考生陳智軍獲原莆田縣英語類總分全縣第一名;
莆田七中莆田七中
98屆理科考生許春聰以高分蟾宮折桂,喜獲莆田市“方偉廉獎學金”;
99屆文科考生許雪峰又以原莆田縣普通完中文科類總分第一名的佳績,再奪“方偉廉獎學金”;
2000屆至2002屆考生高考均超額完成原縣教育局下達的高考指標,上省專線比率均超55%,上本科人數尤為可觀。
2003屆高考更上一層樓,除上本科總數比率在同類學校中位居前列外,多位同學考上重點大學;專科上線率達89%。在硬體建設上,學校領導又多方籌劃,成績斐然。學校爭取到新加坡林、劉、王三位先生120僑資,興建了一座雄偉壯觀的集辦公、教學、實驗於一體的五層綜合樓。之後,僑胞林先生增設100萬“林金缽先生獎教獎學金”,使這成為教學的強勁後盾;學校斥資14萬元組建了電腦室;2000年籌資70萬元建造了生活設施齊全的四層學生宿舍樓,面積1489㎡。嗣後,再爭取到僑資5萬港幣組建了“陳玉書先生語音室”、林金缽、劉成樓倆先生捐款6萬人民幣興建新校大門,進一步完善了學校基礎設施。

校園環境

學校還積極推進“美化、淨化、最佳化”花園式校園建設步伐。綠化面積已超過校園原30餘畝總面積的20%。學校四周環植紫荊、芒果;道路兩旁丁香疊翠,棕櫚婆娑;花壇沿邊蜂飛蝶舞,鮮花簇擁。在炎炎夏日步入我校園區,仰望那滿冠吐芳、金蟬高鳴的鳳凰樹,在沁人肺腑的玉蘭樹旁,小憩梧桐綠蔭之下,一股爽朗清氣定會飄然而至,令人心曠神怡!

校風校訓

團結、勤奮、嚴謹、求實

管理模式

2001年秋新領導班子上任後,以沖剌三級達標校為已任,縱橫捭闔,內強管理,外疏環境,恪守“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校訓,進行各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贏得各界民眾良好的的口碑。學校主要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工夫:
(1)加強行政隊伍自身建設,要求行政加強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和團結精神,確保其發揮學校工作主心骨和領頭雁作用。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緊抓師德師風,鼓勵教師“專”升“本”,建章立制,獎勤罰懶,獎優罰劣。
(3)千方百計注重抓教學及課改中心任務,堅持“高、國中並重”“兩條腿走路”的辦學原則;教學中提倡研究性學法的運用,注重師生互動和“三維”目標的統一,極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4)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大家進取心,為每位教師提供晉升的機會。繼學校“三處一室”行政人員競爭上崗後,學校對工會班子和各教研組長人選也實施競爭上崗,真正為德才兼備的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平台。

硬體建設

新領導班子與時俱進,雄心勃勃,加快發展步伐,實現三級達標,使學校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為此,新班子除加強軟體建設外,正極力完善學校硬體建設。經多方籌措,造價80萬元的教工宿舍樓及斥資140萬元的校友樓(新教學樓)已投入使用。我們還征地33畝,籌資200萬元已擴建400米標準運動場;籌資500萬元建造富有現代氣息的科學樓,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進程。現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和200台電腦。
學校整體布局合理,常年綠樹成蔭,環境靜謐優美。擁有符合省達標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多媒體電教室、電子備課室、圖書館、閱覽室、美術音樂專用教室;設有校園廣播網、閉路電視網及百兆乙太網,配備電腦170部;館藏圖書6萬餘冊;建有標準400米跑道田徑運動場、籃排球場、羽毛球場和桌球場等。各種設施齊全,功能完善。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70人,教師總數155人(其中專任教師142人——國中68人、高中74人),工勤人員15人。學校學科基本配套,結構為合理,滿足學校教學需要。具體為:語文組25人、數學組23人、英語組19人、物理11人、化學9人、生物7人、政治9人、歷史7人、地理7人、體育組10人、藝術組5人、電教4人、勞技3人,各學科任教教師均以中青年為主。現有142位專任教師中,56歲以上13人,占9.2%;46歲至55歲有17人,占12%;36歲至45歲有53人,占37.3%;35歲以下有59人,占41.5%,平均年齡38.2歲。年齡結構以中青年為主,老教師起“傳、幫、帶”作用,中年教師為教學骨幹,青年教師富有活力,他們均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國中專任教師本科學歷30人,占國中專任教師總數44.12%,專科以上學歷67人,占國中專任教師總數98.5%;高中專任教師本科學歷56人,占高中專任教師總數75.7%,專科以上學歷74人,占高中專任教師總數100%。 學校要求所有專任教師必須參加信息技術培訓,並將其作為晉升職稱的必備條件之一。100%教師通過校內信息技術培訓,相當一部分教師能製作課件及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專任教師中已通過信息技術中級考試有10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1.1%。
學校現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106人,占教師總數68.8%。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4人,占教師總數28.4%;中級教師62人,占教師總數40%。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莆田第七中學)

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知識貢獻的主體,是辦學的主要力量,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標誌著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迅速造就一批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並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既是我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我們學校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重要性、緊迫性,在這方面進行了較多的思考和實踐。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和省、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培養造就一支適應新世紀發展需要的我校不同層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骨幹教師隊伍,特制訂我校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教師法》為依託,以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培養優秀年輕骨幹教師為重點,堅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最佳化結構,強化激勵,改善待遇、發展內涵的方針,建立促進教師資源開發利用和優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長的有效機制,建設一支結構最佳化、素質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主要目標與任務

(1)到2005年,語、數、英教研組每組培養6名校級教學骨幹教師,2名市級骨幹教師,1名市級學術、學科教改帶頭人,其他教研組每組培養2—3名校級教學骨幹教師、1名市級骨幹教師,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市級以上名教師1名。
(2)到2008年,專任教師隊伍中有高級職稱的爭取超過35%,中級職稱以上達75%;具有本科學歷教師達到85%;進一步最佳化教師的年齡結構,形成合理的年齡梯度。
(3)教師隊伍建設要服從、服務於重點學科、課程的需要,精心組織,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要大力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的的培養。全體教師的學科、專業和知識能力等結構,要能基本滿足現代信息化社會中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4)要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確保教學、科研和管理骨幹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的提高幅度高於學校平均水平。

主要措施

l.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
教師職業是一項高尚的職業,教師職業的特點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要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理論的學習、教育活動,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廣大教師的頭腦,不斷轉變舊觀念,適應新的形勢。要進一步弘揚愛崗敬業奉獻的精神,教書育人,關愛學生,增強廣大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進一步樹立教師團結協作、嚴謹求實、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和開拓創新精神。我校教師隊伍新老交替的重要時期,要特別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青年教師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發揚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要堅持執行青年教師上崗前的培訓制度,通過培訓,使他們了解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規律、教學方法和技能。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著力提高教師隊伍業務素質。
要把教師培訓繼續教育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制定有關教師培訓工作的規定,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有重點地安排好教師參加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
(1)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支持並要求所有學歷未達標的青年教師在職攻讀本科學歷。
(2)採取“校外進修與校內培訓相結合,脫產學習和業餘自修相結合”的方法,以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並重,理論與實踐統一,按需培訓、學以致用、注重實效為原則,安排好每年的教師培訓工作。並把教師培訓、知識更新等指標,更突出地體現在教師考核之中。
(3)組織教師參加短期研討班、單科培訓等多種形式的進修班,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改革的實踐,積極開展校本教材的開發。要不斷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計算機操作和外語水平,學校將定期組織青年教師計算機操作培訓。
3.大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培養、使用教學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學校儘可能地加大力度完善教師參與培訓與教師職務聘任、續聘掛鈎的制度、強化評優激勵機制,積極推進骨幹教師發揮其骨幹作用。增強骨幹教師新課程實施中的責任意識,正確發揮他們在課改實施中的主體作用、探究作用和創造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促進我校實際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求每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不但要培養1-2個青年教師,而且每人至少有一個科研課題,逐步形成教育實踐、教育科研、師資培訓的合力,提升學校學術研究層次。以此來提高全校教師實施新課程及管理學生的能力,使他們在教育教學管理、教科研水平等各方面均上一個新台階。
總之,在未來幾年裡,學校在繼續保證學校硬體建設的同時,將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投入的力度,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學(莆田第七中學)

人才培養

梧桐棲鳳、塘淵臥龍。站在全新的起跑線上,學校秉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教學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民主管理、規範辦學、創新發展,努力提高整體辦學效益,同時愛國僑胞捐獻的100萬元 “林金缽先生獎教獎學金”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強有力的助動力。高、中考成績逐年提升,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屢獲佳績。07年高考大專上線193人,上線率76.6%,本科上線45人,4位同學考取本科一批,理科最高分593分,居全區第38名,文科最高分552分,居全區第44名;07年中考66位同學考取一級達標校,最高分445分,名列全區第二名。07-08學年在數學、理化生奧賽及其他學科各類競賽中,有39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獎項,3人次榮獲省奧賽三等獎;高中學生開展各類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收到良好的成效。
莆田七中教學樓莆田七中教學樓

獲得榮譽

2003年以後,學校先後被授予省先進教工之家、市先進教工之家、市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優秀學校、市網路文明教育先進學校、市學校安全專項整治百日會戰先進集體、區文明學校、區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