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所是經莆田學院正式批准成立的校級研究機構,是一個集旅遊研究、旅遊規劃、旅遊策劃、旅遊諮詢為一體的涵蓋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機構。其實施以項目(課題)為中心的動態管理體制,以開展旅遊學術研究為宗旨,著力發揮學科優勢,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培植特色學科,創建科研優勢領域作為主要工作目標。自2002年至2006年底,研究所成員已主持承擔了福建省自然基金旅遊相關項目1項,福建省社科基金1項,福建省教育廳項目5項,莆田市科技局項目2項,地方橫向旅遊規劃項目2項,發表了50多篇學術論文。研究所現有成員 16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講師6人,博士2人,碩士5人,所長黃金火,副所長林明太、蔣長春。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為:
1、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研究
具體方向:(1)從成因上研究莆田市和福建省的地景、水景、氣景及生景的分布與組合規律,進行可行性開發論證。(2)從歷史的文化的角度,著重研究具有我市、我省特色的人文景觀的分布與組合規律(3)研究已被旅遊業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並已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縣級的風景名勝區(點)、森林公園、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地質公園的分布與結構規律。(4)探討莆田、福建的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包括保護濕地)的開發和保護的協調。(5)從系統論與旅遊目的開發的整合理念,進行省內區域性旅遊規劃,形成福建內部的獨具特色的不同旅遊目的地問題。(6)從美學原則、歷史原則及市場機制原則對新風景名勝區(點)規劃,並以研究所名義完成申報國家丙級規劃單位工作,為福建旅遊規劃工作作出實際貢獻,使研究所成為一個實際旅遊經濟實體。
特色:(1)在旅遊資源研究方面,突出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規律研究,突出媽祖文化旅遊開發利用及莆田市旅遊資源調查、規劃與開發。(2)在旅遊規劃研究方面,以“區域差異”為根據,突出對福建進行區域規劃;對具體風景名勝區(點)規劃突出功能分區、綜合開發、及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研究。
2、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業與發展研究
具體方向:(1)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交通業及布局研究;(2)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飯店業及布局研究;(3)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旅行社及發展研究;(4)海峽西岸經濟區風景名勝區(點)布局及研究;(5)海峽西岸經濟區娛樂業及旅遊商品業發展研究;(6)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市場及目標市場選擇研究。(7)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產業與旅遊教育協調研究
特色:(1)人文地理學、旅遊經濟學、環境學是本研究方向的三個主要學科領域,研究的七個主要內容,既各自獨立,又交叉融匯於一個社會經濟綜合體,即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業。這種綜合研究就構成它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特色。(2)旅遊產業布局研究是旅遊產業發展研究的基礎,因此“布局”與“發展”成為研究重點。研究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業的現狀布局與結構,研究進入“WTO”後的旅遊市場格局及旅遊業的發展趨勢,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旅遊業的地域調整及結構性調整提供理論依據。在“布局”理論、“結構”理論等經濟理論研究上將有突破與創新。(3)研究突出旅遊產業的最佳化組合,以及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整合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或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從市場機制角度,研究海峽兩岸旅遊合作發展的機制和模式。(4)從可持續發展高度,研究旅遊業與綠色產業、生態產業、文化產業、高新產業的整合,構成獨特的產業鏈、產業群,以城市為中心最終形成產業化。
3、旅遊景區經營管理研究
具體方向:(1)旅遊景區管理體制現狀及創新研究;(2)旅遊景區組織運行機制研究;(3)旅遊景區質量管理研究;(4)旅遊景區不同群體遊客的行為與偏好研究;(5)旅遊景區行銷管理研究;(6)旅遊景區環境管理研究;
特色:(1)突出在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背景下旅遊景區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特色及創新研究。(2)突出海峽兩岸旅遊景區行銷合作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4、媽祖文化和莆田其它地方文化的旅遊開發研究
具體方向:(1)媽祖文化的旅遊開發內涵、理論與運用研究;(2)“三一教”文化的旅遊開發內涵、理論與運用研究;(3)“九鯉夢文化”的旅遊開發利用研究;(4)莆田建築文化的旅遊開發利用研究;(5)莆田名人文化的旅遊開發利用研究。
特色:突出莆田地域文化的旅遊開發價值和實際運用研究。
莆田學院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所致力於學術研究同時,竭誠為各級政府、各類企業提供旅遊規劃與管理、旅遊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服務與諮詢, 願與有關機構和人員開展深入廣泛的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