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城始建於興國8年(983),直至明萬曆36年(1608),前後六次修建歷時600多載才宣告竣工。
基本介紹
簡介
修建始末
遺址一覽
莆禧城
大埔城
東石土樓
新興寨
清芳寨
朝天寨
鷺峰寨
崎頭寨
九龍寨
吉了寨
白嶺寨
廣橋寨
南關寨
元鐘寨
定莊堡
交通
地圖信息
地址:西龍寺附近
莆田古城始建於興國8年(983),直至明萬曆36年(1608),前後六次修建歷時600多載才宣告竣工。
地址:西龍寺附近
莆田古城始建於興國8年(983),直至明萬曆36年(1608),前後六次修建歷時600多載才宣告竣工。簡介莆禧古城位於忠門半島南端,離市區約38公里,與湄洲島隔海相望。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明代抗倭遺址...
莆禧古城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忠門半島南部,北岸管委會山亭鄉莆禧村境內,距離莆田市區約40公里。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明代抗倭遺址。現存古城牆長1335米,東北兩座城門保存完好,西南城牆地段存有古城基遺址。城內宮廟年代...
鵝頭古城位於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鵝頭村鵝頭山腰上(亦稱鰲山),鵝頭略偏西,海拔80米,三面環海,連綿數里。整座山猶如一隻天鵝,橫臥在碧波萬頃興化灣。每當退潮,遼闊海灣現出左右兩條沙灘脊樑,遠望如天鵝展翅欲飛。鵝頭城自唐末...
興化古城 興化古城位於莆田市,包括大路、縣巷、后街、衙後、廟前和坊巷等6條古街沿街商鋪、歷史建築。
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 [1]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轄1個縣、4個區,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常住...
同時,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九鯉燈舞》《黃石惠洋十音》,省級非遺項目《黃石登瀛高蹺》,市級非遺項目《木偶戲》等沿街輪番上演。宋城介紹 自南朝陳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地建莆田縣,歷經興廢。莆田古城始建於宋代,素有“九頭...
前坂古城呈橢圓形,南北門寬350米,東西門相距500米,城內面積17000多平方米。據李姓族譜記載,平和五寨前嶺村的李姓始祖叫李元善,由於倭寇入侵,從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遷徙至平和,至明萬曆年間,這支李姓族人已有相當規模。古城老人...
白天如順梯登上寶塔七層處,極目四望,山景、古城新貌盡收眼底。如夜晚上塔、古城成為燈海,一片光明。基座因山就勢,下為迷幻宮,令人心馳神往。立於基台上,俯視公園南的水面面積6000平方米的稱為水上樂園的“鳳凰湖”,湖呈之...
天妃宮,位於莆田市湄洲灣北岸山亭鎮莆禧古城北門,宮廟前為戲台,後為小場地、健身場所,左為老協會,右為城牆。請神稱謂“興化府興安里里紅境北隅社天妃宮”。信眾涉及3個村8個自然村,信眾大概總數1萬多人。天妃即媽祖,是歷代...
平海衛,平海,平海衛古城,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古城 平海衛,舊名南嘯,在福建莆田縣九十里,今隸屬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明初,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派信國公湯和巡視東南沿海,考慮布防問題。洪武二十年(1387),江...
九頭十八巷是一處地名,位於莆田市古城內,街衢縱橫,里巷交錯,自宋代至民國,“九頭十八巷”雖時有變更,但其奇特地名卻一直為百姓所津津樂道,在民間流傳不衰。景點簡介 所謂“九頭”,指的是:觀橋頭、井頭、水淈頭、鰲石頭、...
媽祖城還將採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廣泛吸納海內外民間資金參與建設。該區域中現有的港里媽祖祖祠、抗倭古城、宋代古碼頭、紫霄洞風景區等將融入媽祖城總體規劃,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其中,綜合服務區為核心區,具有購物、商貿、餐飲、娛樂...
在這兩塊匾懸掛33年後的明萬曆二十六年,知縣孫繼有又將匾額改為“壺蘭雄邑”和“文獻名邦”,以彰顯莆田這座壺蘭山水間的古城,文化發達、英才輩出,譽滿神州。市文物專家吳天鶴告訴記者,文獻史書記載,這兩道門樓式木坊並不高大,...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是莆田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組成部分。街區內有著街巷格局保存完好的大路街、縣巷、后街、衙後路、廟前路和坊巷等6條古街,連片的明清古建築構成了具有莆田地方傳統特色的風貌區。歷史沿革 2018年,該...
鷺峰寨是明代古城寨遺址,位於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鷺峰山的頂端主峰寶殿峰和香爐峰的山坳里,那裡還保存著多處元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和建於元代的鷺峰寺遺址等文物景觀。 鷺峰寨系明末清初抗清英雄朱繼祚所建,原寨城周長3000多米,高...
莆田越王台遺址 越王台遺址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馬洋古院山。《游洋志·山志》記載:“越王山在興化縣南廣業里,又名越王台。”明代周華的《游洋志》亦載:“越王,東越王也,姓劉名郢,不奉漢廷正朔。郢死,其弟余善繼立...
水關頭:在宋代古城北邊護城河——莆田市“兼濟河”之東端、舊城牆出口處,今為八二一中街與梅園路交叉地段,正對豐美住宅小區。原南、北河邊水面較寬,可停泊多艘船隻,並自由進出於石構橋洞之間;...
古城歷史 明正統八年(1443年)建。桃渚城是明代專門為抗倭而設定的千戶所所城,周長1366米,城高4.5米,現除垛口外,城牆主體及三個城門(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特別是城內街巷至今仍保持著明清風貌,城內民居絕大部分為清代建築,尤...
八一軍旗及服裝,十七日奉閩中司令部命令,張坤等人率領隊員200多人,從珠江祠堂出發,在蘇塘與起義鹽兵會合,進入笏石街,於十九日進入莆田縣城,接管縣政權,由珠江人民親手縫製的五星紅旗插在古譙樓上,從此古城莆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是道州古城僅存的幾處古建築之一,它與建在城牆上的寇公樓兩相輝映,成為外地人到道州必讀的一張名片,是道州城人文景觀的標誌,具有重要的藝術歷史價值。歷經幾百年歷史依然屹立,現存比較完好,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重要性上都具有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