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城

莆田古城

莆田古城始建於興國8年(983),直至明萬曆36年(1608),前後六次修建歷時600多載才宣告竣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莆田古城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城隍廟、天妃宮
  • 開放時間:全年:周一至周日 08:00-18:30
簡介,修建始末,遺址一覽,莆禧城,大埔城,東石土樓,新興寨,清芳寨,朝天寨,鷺峰寨,崎頭寨,九龍寨,吉了寨,白嶺寨,廣橋寨,南關寨,元鐘寨,定莊堡,交通,地圖信息,

簡介

莆禧古城位於忠門半島南端,離市區約38公里,與湄洲島隔海相望。
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明代抗倭遺址。現存古城牆長1335米,東北兩座城門保存完好,西南城牆地段存有古城基遺址。城內宮廟年代久遠。有城隍廟、天妃宮等古蹟。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繼光石像。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仙洞賞春台位於莆禧城東北角約二里路程的普陀山麓。這裡古榕參天,綠樹成蔭,山泉叮咚,怪石嶙峋,摩崖題刻比比皆是。步入山門,“洞天”二字赫然入目。“紫霄洞”、“望仙門”、“叮咚洞”、“普陀庵”等景點各具情趣,如入仙境一般。北面有一巨石,如牆矗立,上書“賞春台”三個大字,筆力蒼勁不凡,相傳是明代御史所書。佇立“賞春台”上,觀不盡春花爛漫,田疇如錦;賞不完舟楫如梭,港灣似鏡。據說古時名人騷客,多會於此,論古談今,下棋作賦,好不閒情逸緻。此外,這裡還流傳著許多仙洞“乞仙夢”的傳說。

修建始末

莆田於陳光大二年(568年)設縣治,直至宋興國7年(982年)均無修建縣城。莆田縣古城始建於興國8年(983),直至明萬曆36年(1608),前後六次修建歷時600多載,古城才宣告竣工。
莆田縣城以石構築,城牆雄偉,規模龐大。從現今的南門往東沿豐美溝直至拱辰、九五醫院,繞過烏石山東岩山),然後往南經雷山西側,直下市自來水廠與下磨溪古護城河相接,再返至南門。城周長約6公里(11華里又2830丈),牆高1.8丈,牆基寬1.6丈。古城西北山岡掩擁東南木蘭、延壽兩溪水環抱,地勢險要。城垣堅固,有“石興化”之稱(宋興國8年以後興化軍、府均設在莆田縣城內,故莆田有興化之稱),與銅延平(南平)、鐵邵武齊名。但城樓雄偉,雉堞齊整,規模之大,遠遠超過延、邵兩城。
宋太平興國8年(983),興化軍治由游洋遷移設在莆田縣。為保護官署衙門,當時治軍段鵬開始內修築子城,外築土牆以護民居,周長2華里又318步。今荔城內的“城牆巷”就是第一次築城的城牆遺址之一。
宋宣和3年(1121),進行第二次築城,擴大城內規模。土城改築為磚城,周長增至7華里833步,城牆高1.5丈,基寬7.5尺。建5個城門,東為望海門,西名肅清門,南為望仙門,北名望京門(今西門街、北門街),東北為寧真門(觀橋)。
宋紹定3年(1230),部分磚城崩毀。為加固城防,進行第三次修建,改磚城為石城,周長1298丈。5個城門建樓堞,增加軍士設防。修建時間前後長達1年半多,建城費用1460緡、楮幣6.68萬元。
明洪武12年(1379),為增加軍士駐防,保護興化府城,防禦倭寇入侵,開始第四次築新城,擴大城內範圍。越出舊城護城濠,跨過烏石山東下,經後埭(九五醫院)與舊城相接,周長2830丈,高1.8丈,基寬1.6丈。城門改為四個,拆掉寧真門,東西兩門照舊,南門改名迎仙門,北門新開名拱辰門。各城門均建城樓,加強防守設施。城牆進行加固,里外砌石。城上建雉堞2962個,警鋪49個,敵樓27座。城外引木蘭、延壽兩溪之水為護城河(今豐美、南門),長1770丈、寬2.6丈、深2丈。城設東西水關兩處,疏通城內積水。東水關(今水關頭)溝船可通達觀橋;西水關(雷山附近)設石欄護關,只能容水匯通。西北傍北一帶挖旱濠,深寬與護城河相同。明嘉靖37年(1558),因倭寇犯城增設雉堞,並增築敵樓二座。
明嘉靖43年(1564),戚繼光率部來莆平倭寇,進行第五次築外城。令知府易道談在城外西北築牆高7尺,自北門至西水關築土牆450丈,西水關至西門築石牆634丈,增設敵樓6座為外城。隆慶四年(1570)重修內城的東北兩城門,改東門為鎮海門(東門兜),西門名永清門,南門為迎和門。
明萬曆9年(1581)第六次築重城。城西北的烏石山一半在城內,一半在城外。外高內低不利防守。嘉靖41年(1562)倭寇陷城即從此處攻進城內,吸取教訓,擴大西北隅的城牆,把烏石山均圍在內,築重城長850丈、高2丈、寬1丈,設敵樓一座、雉堞182個。萬曆36年(1608),把重城砌磚、石,並開護城濠。從此之後,興化古城再無擴建,但屢有重修。古城直至1939年前城樓保存完好。
抗日戰爭開始後,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以所謂便於攻守,便於市民出城避敵機轟炸,也有利於城池淪陷後反攻為由,遂於1939年8月下令拆城,農民每戶出一人參加拆城。官紳勾結大發“國難財”,變賣城石、磚飽入私囊。石、磚大部流入農村,至今仍可見到明代的興化府城磚。城於次年3月拆完,至此千年古城毀於一旦,目前只存一些殘垣遺址。

遺址一覽

莆禧城

莆禧古城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忠門半島(莆禧半島)南端,離市區約38公里,與湄洲島(湄洲祖廟,湄洲媽祖廟所在地)隔海相望。莆禧古地名“浮曦 ”,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加強沿海國防,抵禦倭寇侵擾,設莆禧“守御千戶所”,隸“平海衛”管轄。“千戶所”置正五品官一員,從五品官二員,駐軍一千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開始建築防倭軍事城堡,當年拆了莆田東甲、遮浪兩處“鎮海堤”石料,築了平海城和莆禧城。
莆禧城周圍城牆總長590丈,城牆高1丈3尺,牆基厚1丈2尺,建城垛1049個,警鋪24個,城門4座;城門上還建有城樓。城內建有“千戶所衙門”和糧倉等。抗日戰爭以前,莆禧城一直保存較完整,1939年該城被毀,現在尚殘存東、北二座城門和月城,以及120多丈的古城牆,城內青石鋪設的十字街和城隍廟保存尚好,隱隱透現出了莆禧古城的歷史厚度。早在1956年,莆禧城就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埔城

位於仙遊縣園莊鄉鰲峰村。原稱“新安全莊”,又稱頂大埔城,俗稱鰲峰寨。始建於五代末。當時祖居這裡的陳洪進世族,為防禦山寇侵犯,用卵石依山壘築城牆,呈牛首形狀,前小後大,坐西向東。城垣高5米,深4米,長564米。雙面全部採集卵毛石砌築,不加任何人工加工漿砌辦法。設有護城坡,護城坡內側是人行道,寬2米,以利於戰亂防禦時調動人員和運送器物。城門現只開3個,東門為主門,南北門為偏門,東門垣寬1.8米,高2.8米,長5米,門槽設在外側50公分處。城東向5公里的下大埔城結構布局與此城大體相同,只是破舊矮小,牆垣僅2米高,無護城坡,城門無拱頂。

東石土樓

位於仙遊縣園莊鄉東石村。土樓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東里人鄭珠甫為抗禦山寇而建的,坐北向南,土木結構,邊長40米,進深5間,面闊5間,方形方格式房間,高3層,計64間,東南開門,牆厚1.24米,三合土所築。中設天池,天池挖清泉古井一口,樓內安裝水樞機關。穿斗抬梁式梁架,四面波紋,八面收水,硬山屋頂。占地426平方米。這是該縣僅存較大完整堅固的一座方形土樓,保存完好。
五斗寨 位於莆田縣莊邊鎮莊邊村五斗山。元末兵亂,鄉民為自衛而建。寨踞山巔,圈地3300平方米,周長1800米,夯土牆,外砌石塊,高2.5米,寬1米,今石塊多崩壞,土牆外露。原開2個寨門,今毀壞,整體保存尚完整。

新興寨

又名樟江寨,位於莆田縣新縣鎮仙安村。建於海拔59米的東頂峰。為南明唐王時抗清義士所建的據點,圈地1000平方米,寨牆石砌,現存殘段長3000米,高5米,頂寬1.3米,基寬2.5米,東西南北四面開門,北門有石橫刻“新興寨”3字,其下8直行文字為“天干十五丈五尺,地乾十三丈五尺,人乾十五丈,通共四十四丈,太歲己酉閏六月十一日,信士林瑞宗、黃漢發、陳占義等眾同立石”,石高140厘米,寬50厘米。

清芳寨

位於莆田縣新縣鄉鞏溪村夾漈山上,距夾漈草堂北1000米,寨門額刻“山色清芳”4字,俗稱書亭寨。踞峰頂,西、北2面臨懸崖,周長1000米,橢圓形,圈地1000平方米。寨牆石砌,高7~8米,寬1米,內側築有附階,可通行,朝南開門石條搭架,高2.4米,寬1.2米。

朝天寨

位於莆田縣白沙鎮長興村山上,海拔613米的頂峰。明代建造,依險構築,形如花瓣。圈地6600平方米,周長1500米,巨石築牆,高2.5米,寬1米,南、北各開1門,已毀廢,牆亦多處崩壞。今存有石臼等。

鷺峰寨

位於莆田縣東嶠鄉百葉村鷺峰山上。南明東閣大學士朱繼祚建,為抗清據點。石寨牆今長2000米,高4.5~5米,寬1米。有東、南、北3門。圈地5000平方米,寨內有創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的鷺峰岩精舍,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

崎頭寨

位於莆田縣埭頭鎮鵝村,俗稱“鵝頭堡”。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鄉民為防倭寇而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被倭寇攻陷。萬曆二年(1574年)重建時圈入小高地,雜石砌牆,今存長2000米,高0.5~2米,寬1.5米。寨內尚有房屋基址,古井、街道遺蹟。原有1處崖刻“釣鰲處”被採石所毀。現只存1處摹米芾書的“第一山”3字。

九龍寨

位於莆田縣南日島港南村西戶,俗稱“薛剛寨”。明代建,橢圓形,原圈地約2800平方米,殘長1000米,塊石砌牆。高1米,厚0.7米。朝南開一門,殘壞嚴重。

吉了寨

位於莆田縣忠門鎮梯吳村吉了。宋代地名“系蓼”,熙寧四年(1071年)創建,名“系蓼城”,時商貿盛行,海船聚泊城下。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倭在此設吉了巡檢司,重新修建寨城,周150丈,高1.8丈、厚1丈、建垛308個,警埔8個,開城門,建門樓2座。清初劃界廢毀,現存寨牆一段長116米、寬2.9米、高3.3米。

白嶺寨

位於仙遊縣度尾鎮埔尾村,與永春交界,海拔800米。明嘉靖五年(1526年),匪寇屯駐永春,仙遊典史蘇廖銘率民兵抵拒於此,築寨壘石,中為關門,西崖絕頂,設木滾石。嘉靖十六年(1537年)知縣肖宏魯奏請將莆田小嶼巡檢司,改設於此。今尚存刻石題匾“西門鎖銓”。

廣橋寨

位於仙遊縣龍華鎮,與晉江交界,海拔500米,明初義士魏大臨、吳大崧等設木為寨禦寇;嘉靖二年(1523年),典史蘇廖銘率民兵壘石加固。

南關寨

位於仙遊縣龍華鎮金沙村,海拔600米,明初魏大臨設寨禦寇,明嘉靖二年(1523年)典史蘇廖銘壘石設關,題匾“南關寨”。

元鐘寨

位於仙遊縣園莊鄉東石村覆船山頂,海拔600米,北宋初陳洪進家族為防禦山寇侵犯,在山溝中砌築“安全莊”,在山頂修築元鐘寨。寨周長400米,呈船形,設東西開門,遺址尚存。

定莊堡

位於莆田縣黃石鎮定莊村,清康熙間提督吳英建。堡平面呈長方形,原周長262米,今殘存外牆長10米,寬0.48米。其內尚存小寨“寨七”,長104米,寬1.4米,高3~4.8米。寨內尚存吳英府第舊址和康熙書“作萬人敵”石匾。

交通

從莆田汽車總站乘坐莆田-文甲的車,在莆禧下車,就可。

地圖信息

地址:西龍寺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