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荒漠蚍蝗
- 拉丁學名:Eremippus barbarus (Li et Zheng, 1993)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直翅目
- 亞目:蝗亞目
- 科:網翅蝗科
- 亞科:網翅蝗亞科
- 屬:蚍蝗屬
- 種:荒漠蚍蝗
- 分布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體色: 暗褐色
外形特徵,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雄性 體小型。頭部頗高於前胸背板。頭頂較寬,在複眼前的最寬處略大於自複眼前緣至頭頂頂端的距離,為顏面隆起在觸角間寬度的3倍。頭側窩四角形,長為寬的1.9倍。顏面傾斜,顏面隆起狹長,幾乎全長具中縱溝,側緣在中單眼處略縮狹,然後向唇基擴寬。複眼卵形,其縱徑為眼下溝長的1.6倍。觸角絲狀,超過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寬度的1.9倍。前胸背板前緣平直,後緣呈弧形突出;中隆線明顯,前、中橫溝不切斷中隆線,僅後橫溝明顯切斷中隆線,溝前區長為溝後區長的1.3倍;側隆線明顯呈弧形彎曲,在中部不明顯,溝後區側隆線間最寬處為溝後區長的1.3倍。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較寬,其最狹處為其長的2倍。前翅發達,到達後足股節膝部,中脈域具閏脈。後足股節長為寬的4.1倍。肛上板三角形,頂較鈍。尾須錐形。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鈍圓。
體色 暗褐色。頭頂中部有一由黑色斑塊聚集成的寬縱紋。前胸背板背面中部具較密集的黑色斑點。後翅無色。後足股節外側上隆線具7個黑點,下隆線具6個黑點;上側有許多黑點,但不形成明顯的斑紋;內側中部有一不明顯的淡色橫斑,並有一淡色膝,前環。
雌性 頭部略高於前胸背板。頭頂較寬,在複眼前的最寬處明顯大於自複眼前緣至頭頂頂端的距離,為顏面隆起在觸角間寬度的2.7倍。前胸背板側隆線全長明顯,在後橫溝處稍分開,溝後區側隆線間最寬處為溝後區長的1.5倍。前翅較短,剛到達肛上板基部或後足股節3/4處。後足股節較粗,其長為最寬處的4.3倍。尾須短錐形。上產卵瓣上外緣具深凹口,光滑。
體色 暗褐色,身上具有許多黑色小斑點。前胸背板在溝前區沿側隆線外側具兩條黑色縱紋。前翅中脈域具黑白相間的斑塊數個。後足股節外側中間大部分黑色,上、下隆線無黑點;內側大部分黑色;具不明顯的淡色膝前環。後足股節上膝側片黑褐色。
體長:♂9mm,♀12.2mm;前胸背板長:♂2.1mm,♀2.5mm;
前翅長:♂6.7mm,♀7mm;後足股節長:♂5.9mm,♀6.7mm。
體色 暗褐色。頭頂中部有一由黑色斑塊聚集成的寬縱紋。前胸背板背面中部具較密集的黑色斑點。後翅無色。後足股節外側上隆線具7個黑點,下隆線具6個黑點;上側有許多黑點,但不形成明顯的斑紋;內側中部有一不明顯的淡色橫斑,並有一淡色膝,前環。
雌性 頭部略高於前胸背板。頭頂較寬,在複眼前的最寬處明顯大於自複眼前緣至頭頂頂端的距離,為顏面隆起在觸角間寬度的2.7倍。前胸背板側隆線全長明顯,在後橫溝處稍分開,溝後區側隆線間最寬處為溝後區長的1.5倍。前翅較短,剛到達肛上板基部或後足股節3/4處。後足股節較粗,其長為最寬處的4.3倍。尾須短錐形。上產卵瓣上外緣具深凹口,光滑。
體色 暗褐色,身上具有許多黑色小斑點。前胸背板在溝前區沿側隆線外側具兩條黑色縱紋。前翅中脈域具黑白相間的斑塊數個。後足股節外側中間大部分黑色,上、下隆線無黑點;內側大部分黑色;具不明顯的淡色膝前環。後足股節上膝側片黑褐色。
體長:♂9mm,♀12.2mm;前胸背板長:♂2.1mm,♀2.5mm;
前翅長:♂6.7mm,♀7mm;後足股節長:♂5.9mm,♀6.7mm。
種群分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