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志

荒年志

《荒年志》為記事碑文,碑刻現存於山西省萬榮縣光華鄉南火上村,作者為南火上人李華穠 (具體生辰不詳)。碑刻記載了公元1877-1878年大饑荒發生時,南火上村的恐怖災情和人們的賑災義舉。碑文詳細介紹了災難中的糧食生產、物價波動、人口死亡和滅戶情況。碑文應完成於光緒六年,即公元188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華穠
  • 外文名:Li Huanong
  • 歷史事件丁戊奇荒
  • 歷史年代:公元1877-1878年 (光緒三、四年)
  • 碑刻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光華鄉南火上村
荒年志
已卯冬,友人李應忠求碑文於予。
予曰:“何記”?則曰:“村西關帝廟重修戲樓”。
予曰:“此因舊成新,繼序之常也,不足記”。則又曰:“廟東西創建祖師五穀神殿”。
予曰:“此以人奉神,祀事之常也,亦不足記”。
乃卒言其意曰:“工竣之後,歲適大飢當年,經理與募化人存者寥寥,亡者寂寂,若不記,其湮沒不彰”。
何予不禁欣然曰:“此不沒人善之意,與人為善之理也,不可以不記!”
因撮其要以序之曰:“好善樂施,堪繼徽於已往;樂善不倦,可開美於將來。缺斯補廢,斯修億萬年;人事不廢,端在此矣”。
——時大清光緒六年三月吉旦
南火上村
李華穠
譯文
光緒五年 (公元1879年) 的一個冬日,朋友李應忠來找我寫篇碑文。
我問他:“你想讓我寫些什麼?”
他說:“咱村西頭的關帝廟重修了戲台 (記這個怎樣?)”。
我答道:“舊事物滅亡之後新事物便形成,是很常見的萬物更替,不值記頌”。
他又說:“在關帝廟的東西兩側,新修建了五穀神殿 (記這個怎樣?)”。
我答道:“ 人們到廟裡拜求神明庇佑,也是很普通的祭祀之事,不值記頌”。
最後他說:“五穀神殿修好之後,那一年大饑荒到處蔓延,當年致力於救濟和募化活著的人已寥寥無己,若再不記,他們的善行恐怕會被埋沒。”
我聽了非常高興:“為了讓他們的善行不會埋沒,更為了鼓勵後人多去行善積德,這件事必須得記”。
於是我挑出了一些重要的事作序:“好善樂施,才能繼續發揚先人們的善行;樂於做好事而不知疲倦,才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廟宇殘缺後人們修舊利廢,可以讓它存續億萬年;而人們樂善好施的品德,卻值得在此作序紀念。
荒年志(序)
前季麥薄收,中後季秋麥未種一粒。
錢行每刃一仵一百譜,麥米每斗價艮五又譜,靠莊地每畆價艮二三。
合村人五百口有零留一百八十口
戶一百十戶有零留四十戶有零
牛馬七十頭有零留十頭四年三月十五日,時雨一黎,隨後十五雨風。
——社人李華穠撰並題
光緒三、四年荒年序
募化人
*
12兩
12兩
22兩
16兩
19兩
21兩
44兩
65兩
20兩
20兩
譯文
前季(上年六月左右)的麥子收成不好,中後季(上年十月底)秋小麥一粒都沒種下。
[本句介紹了當時糧食等的價格]
全村饑荒之前共有500來口人,現僅剩180口人。
全村共110多戶,現僅剩40戶。
牛馬之前共有70頭左右,僅餘10頭。
光緒四年三月十五日(1878-03-15),一場大雨後旱災解除。
荒年志(序)注釋:
本序為碑後側之文,南火上人李華穠在朋友李應忠的建議下,為不埋沒在饑荒時參與賑災人們的慷慨之善,詳細記載了公元1877年南火上村饑荒前後的情況,旱災後的第四年(1880年)篆刻此碑,立於現村北的五穀神殿之前,以勵後世。序文介紹了災害前後南火上村的戶籍人口和牛馬數量波動情況。足見史書記載的“餓殍遍野、鄰人相殘、母子相食”並非妄言。據史料記載,災害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死亡總人數估計為一千萬,人稱“丁戊奇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