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清真寺

荒地清真寺

荒地清真寺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當時該地僅有了張、馬、王等幾十戶人家。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山東、河北等地許多人逃荒至此,該地人口增加到百餘戶、一王姓老人給清真寺捐了一塊占地3.2畝的方地,並出資重新建禮拜大殿和阿訇講堂。 該寺現有阿訇8位,滿拉10名,學董9人。藏有阿文經卷30卷、波斯文經卷5本,該寺還藏有一隻大明宣德年間監製的銅香爐。本坊有教民500多戶,2400人,均為回族。寺有土地4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荒地清真寺
  • 初建:明嘉靖二年(1523年)
  • 郵編:112308
  • 現任教長:馬平勝
  • 現任學董:張立發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建築特點,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初建

荒地清真寺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

修繕重建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山東、河北等地許多人逃荒至此,該地人口增加到百餘戶、一王姓老人給清真寺捐了一塊占地3.2畝的方地,並出資重新建禮拜大殿和阿訇講堂。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馬姓家族又出散清真寺土地40餘畝,寺院可收取土地承包費,開始有了經濟來源。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翻建北講堂、青磚青瓦,古式抱廈。嘉慶五年(1800年),建沐浴室,形式同北講堂。面積約為110平方米,光緒十六年(1890年),馬、麻兩姓經手翻建禮拜大殿,翻建的大殿。前為明柱抱廈,後有窯殿、望月樓,面積為400平方米,該寺莊嚴古樸,並培養了許多宗教人才,可惜在“文革”中被毀。
“文革”後,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來,該寺成立了管理委員會,積極進行清真寺的重建和管理工作。在政府撥款和當地穆斯林的集資下,於1980年,重建了禮拜大殿,面積為220平方米,1984年翻建北講堂,1988年翻建沐浴室,在本溪市鄉老王見情的支持下,沐浴室安裝了鍋爐,1992年又新建了對廳,為文化室和殯儀室。

建築特點

現在的荒地清真寺面貌煥然一新,雖然沒有非常突出巍峨的建築、但整個清真寺布局緊湊和諧,建築樸素整齊,寺外綠樹環繞,寺內小花園內花團錦簇,紅磚鋪設的小徑纖塵不染。

地理交通

開原市荒地清真寺地址位於遼寧省開原市八棵樹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