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豆3號是湖北省荊州市農業科學院國家大豆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採用人工有性雜交和系譜方法育成的夏大豆早熟品種。2010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豆2010001,命名為荊豆3號。
基本介紹
- 別名:鄂審豆2010001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湖北省及長江中下游地區
- 中文學名:荊豆3號
品種介紹,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生產試驗,栽培技術,適期播種,精細整地,合理施肥,防病害蟲,適時收穫,
品種介紹
用“鄂豆4號”作母本,“96-2”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大豆品種。
2010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豆2010001。
品質質量:2008~2009年參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定,粗脂肪含量21.40%,粗蛋白含量43.9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每公頃產量2682kg,比對照中豆33號增產12.45%。其中,2008年每公頃產量2701.50kg,比中豆33號增產16.65%;2009年每公頃產量2662.50kg,比中豆33號增產8.56%,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特徵特性:屬夏大豆早熟品種。株型收斂,株高中等,幼苗長勢中等。莖稈直立,分枝較多。葉橢圓形。紫花,灰毛。有限結莢習性,不裂莢,成熟時落葉性較好。成熟莢淡褐色,子粒黃色,淺臍。區域試驗中株高55.4cm,主莖節數11.8個,分枝數2.7個,單株莢數37.9個,每莢粒數1.95個,完全粒率89.66%,百粒重27.3g。全生育期96d,比中豆33號早4d。田間大豆花葉病毒病發病株率5.40%,病指3.29。
選育經過
選育過程
父、母本於1996年夏季雜交,經7代系譜法選育於2003年穩定出圃獲穩定株系,編號“荊0-46”。2004年參加株系試驗,2005--2007年參加院品比試驗,並在湖北省荊州、宜昌、襄陽、鐘祥等地進行栽培試驗和小面積試種,表現高產穩產、早熟、抗倒伏、株型收斂、直立、綜合性狀突出。2008--2009年參加湖北省夏大豆區域試驗,同年在湖北省荊州、宜昌、鐘祥進行小面積生產示範。
特徵特性
荊豆3號屬夏大豆早熟品種,全生育日數96天,紫花,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莖稈直立,成熟莢色為淡褐色。株高55.4厘米,主莖節數11.8個,分枝數2.7個,單株結莢數37.9個,每莢粒數1.95粒,完全粒率89.66%.百粒重27.3克。田間感SMV病株率5.40%,病指3.29,田間抗性好,不裂莢,不倒伏,粗脂肪含量21.40%,粗蛋白質含量43.96%,籽粒大小均勻,外觀色澤好,商品性好。
產量表現
品種比較試驗2006--2007年湖北省荊州市農業科學院安排了自育的6個大豆新組合與“中豆8號”為對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荊0-46”產量2982.0公斤/從頃,對照中豆8號產量2647.5公斤/公頃,比對照增產12.63%,表現出早熟、豐產穩定、抗倒伏、綜合性狀優等特點,各項指標均明顯優於對照。
2.2.2區域試驗荊豆3號2008年產量2701.5公斤/公頃,比對照中豆33增產16.65%,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第1位。2009年,產量2662.5公斤/,公頃,比對照中豆33增產8.5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第5位。2008--2009年,2年平均產量2682.0公斤/從頃,比對照中豆33增產12.45%,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見表1)。
生產試驗
2008--2009年,設對照中豆33,在湖北省荊州市、鐘祥市、宜昌市、襄陽市、天門市5個不同試點進行夏播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021.0公斤產公頃,比對照增產13.72%,5個試點全部增產(見表2)。
栽培技術
適應區域適應湖北省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的夏大豆新品種。
適期播種
荊豆3號適宜播期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油菜、大麥、小麥收穫後搶墒播種,如果土壤墒情不好,應及時灌溉,噴灌或溝灌均可,但不可漫灌。用種量90.0-112.5公斤,公頃,保苗19.5-24.0萬株/公頃,穴距20厘米,行距50厘米,穴保苗2株。
精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塊,避免連作、迎茬,精耕細作,力求“三溝”相通,儘量做到田平、土碎、草淨。
合理施肥
施肥結合整地進行,一般施複合肥375公斤/公頃、過磷酸鈣225公斤/公頃。在初花期視苗情追肥,苗情長勢弱,施尿素75.0-112.5公斤/公頃,施於根側;長勢良好,不用追肥。3.5田間管理
播種後,大豆生長期間一般中耕除草2-3次。在大豆封行時要做到田間無雜草。苗期降雨量較大時,應及時進行清溝排漬,做到廂溝不積水。大豆生長期間,特別是結莢初期至鼓粒期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溉。
防病害蟲
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中、後期應注意防治蚜蟲、豆天蛾、造橋蟲、豆莢螟、大豆卷葉螟、斜紋夜蛾等害蟲。
適時收穫
以葉片大部分脫落,籽粒呈現黃色,手搖有響聲為收穫期,遇不利天氣應搶晴收、曬、脫,避免碾壓,防止破損和霉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