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社會生活》是2013年武漢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姚偉鈞、鄭玉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楚社會生活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頁數:250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姚偉鈞 鄭玉東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07944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荊楚文化叢書”是第一套系統敘述荊楚文化特色及成就的大型叢書。分為勝跡系列、史傳系列、學術系列、藝文系列。本輯為史傳系列,主要介紹了荊楚之地的神話傳說、文明形態、古代歷史、近代歷史、現代歷史、建制沿革、經濟、軍事、科技、社會等。《荊楚社會生活》詳細敘述了荊楚大地浪漫秀美的服飾,鮮香醇美的飲食,形式多樣的住房,“九省通衢”的交通。《荊楚社會生活》介紹了荊楚歷史上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群體事象,考敘了社會生活的嬗變與民俗傳承的互動關係。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荊楚飲食文化
第一節荊楚飲食文化的淵源與特色
第二節荊楚風味小吃
第三節鄂西土家族飲食文化
第四節武漢飲食市場與飲食業
第五節荊楚飲食民俗
第六節武漢飲食老字號
第二章荊楚服飾文化
第一節荊楚地區原始居民的服飾
第二節楚國服飾文化
第三節土家族服飾文化
第四節荊楚近代服飾
第三章荊楚建築文化
第一節荊楚居住源起
第二節楚國建築文化
第三節土家族民居漫談
第四節武漢近代城市建築
第五節荊楚近代教育建築拾零
第四章荊楚交通文化
第一節荊楚交通起源
第二節楚國交通文化
第三節江漢——歷史長河
第四節荊楚近代交通
後記
後記
荊楚人民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用雙手創造了燦爛而豐富的社會生活,其浪漫秀美的服飾、鮮香味醇的飲食、形式多樣的住房、“九省通衢’’的交通,無不凝聚著荊楚兒女的創造精神,體現了荊楚文化的發展水平。圍繞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其他區域文化社會生活的研究狀況比較而言,目前荊楚社會生活領域的研究還顯得不夠。探討荊楚社會生活,實質上就是從一個新角度來研究荊楚文化。這樣,才能真實地重現和構擬出荊楚文化的發展水平和歷史價值,這也是我們撰寫這本書的意義之所在。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注意通過荊楚社會生活,追尋湖北境內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發展演變軌跡;注意探討荊楚社會生活的地域文化特點,例如,素有“千湖之省”之稱的湖北,因為處在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所以交通非常發達,是全國交通的重要中轉站。除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線、鐵路線之外,最有特色的是依賴於長江和漢江的水路交通。在湖北的交通中,水運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書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荊楚的水運狀況。當然,探討這一歷史,單憑傳世文獻來爬梳是遠遠不夠的。許多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考古發現提供新的更有力的證據。因此,本書也注意利用了近代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考古工作者發掘的最新成果,並博採眾家之長,從文明發生學的視角提出了荊楚文明始端等一些新問題、新觀點。我們還注意本書在觀點與理論創新的同時,試圖努力用直觀的圖像展示荊楚社會生活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時期的精彩片斷。因此,我們給本書配有大量的圖片。以上的四個注意也是我們追求的四個目標,可能並沒有做好。因此,我們也期待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本書由姚偉鈞與鄭玉東共同完成,最後由姚偉鈞修定。本書寫作與出版得到了湖北省炎黃研究會、武漢出版社以及劉玉堂先生的大力支持,武漢出版社李理編輯對本書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審讀與編輯,藉此機會向他們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姚偉鈞
2009/8/1盛夏
序言
尹漢寧
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文化的版圖上擁有重要位置。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具有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積澱,文化名人、文物古蹟、文化遺產數不勝數,悠遠厚重的歷史底蘊為湖北文化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獨特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
省委書記李鴻忠同志指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關鍵是要將湖北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力量、轉化為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系統研究荊楚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認同中提升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中增強文化自覺,為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生產力轉化奠定堅實基礎。
《荊楚文化叢書》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組織省內五十餘位專家學者,歷時三年編撰而成。叢書分勝跡、史傳、學術、藝文四個系列,每個系列由十卷組成,凡四十卷,約一千二百萬字,首次對荊楚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稱湖北歷史文化研究與普及的鴻篇巨著。期望全省幹部民眾特別是廣大文化工作者,通過閱讀和學習《荊楚文化叢書》,從湖北豐富的文化資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奮力投身建設文化強省的偉大實踐!
是為序。
(作者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