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民間風俗》是一本2014年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桂勝,張友雲著,丁鳳英與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本書主要介紹了荊楚之地的藝術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楚民間風俗
- 作者:桂勝、張友雲、丁鳳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ISBN:9787543087170
《荊楚民間風俗》是一本2014年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桂勝,張友雲著,丁鳳英與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本書主要介紹了荊楚之地的藝術文化。
《荊楚民間風俗》是一本2014年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桂勝,張友雲著,丁鳳英與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本書主要介紹了荊楚之地的藝術文化。內容簡介《荊楚文化叢書·藝文系列:荊楚民間風俗》為藝文系列,主要介紹了荊楚之地...
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又叫送灶,因為民間相傳第二天灶王菩薩要向玉皇大帝匯報灶王菩薩一年的“工作”和所見所聞,諸如這一家人是不是亂倒飯菜、是不是不愛惜煙火等等。...
荊楚特色 傳統的楚文化崇鳳、尚赤。楚都——江陵縣在秦家嘴楚墓地曾出土“虎座鳥懸鼓”15件,其圖案由雙虎、雙鳳一鼓組成。楚墓出土的絲織品上亦有不少鳳紋。沔陽民俗剪紙多有鳳凰為主體的花樣,如丹鳳朝陽、雙鳳朝陽、鳳戲牡丹、...
端午節(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流行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五月五(農曆),過端午。”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續齊諧記》、《荊楚歲時記》載,魏晉南北朝後端午節便與紀念屈原結合起來...
具有上述特徵的安康龍舟競渡是安康市民間風俗的典型代表,也是陝西獨樹一幟的文化遺存。對其進行發掘、搶救、保護的主要價值是:1、社會精神價值。龍舟競渡的起源是追念愛國詩人屈原。弘揚龍舟精神的主旨是愛國主義教育。而龍舟精神則是“追念...
陸豐皮影戲一直在民間生存、發展,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陸豐皮影歷史悠久,形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普及於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前夕的...
《荊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08年12月1日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左尚鴻,本書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民俗眾多領域的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簡介 《荊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漢代,重陽登高已形成一種民間習俗[1]。《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並引杜公瞻說:“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劉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西漢初年...
民俗認為,端午日午時陽氣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藥。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藥的藥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
時至今天,民歌在荊楚大地廣為傳唱,種類繁多,有田歌、號子、山歌、情歌、燈歌、風俗歌等數十種,內容十分豐富。 在湖北江漢平原,農民種田必唱山歌,自古以來,相沿成習。荊楚田歌非常豐富,有薅草歌、打麥歌、車水歌(車水鑼鼓)、載...
熬年的習俗 熬年的古代習俗 中國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
湖北特產—九黃餅,湖北荊州傳統糕點,以油水麵團包入糖和果料餡,經烤制而成。色金黃,味香甜,外酥里軟,有濃郁的冰糖和芝麻清香味。源於東漢年間重九登高賞菊的風俗。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荊州民間有重陽節"食餌"(糕餅)的習...
全劇以楚史和楚文化為依據,以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以曾侯乙編鐘為主體,運用歌、樂、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古代楚國的文化藝術、民俗風情、祭祀、農事、征戰及宮廷宴樂等情景。既保持了古樸粗礦的荊楚風貌,又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