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文化叢書·史傳系列:荊楚現代史話

荊楚文化叢書·史傳系列:荊楚現代史話

《荊楚文化叢書·史傳系列:荊楚現代史話》主要講述了,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文化的版圖上擁有重要位置。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具有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積澱,文化名人、文物古蹟、文化遺產數不勝數,悠遠厚重的歷史底蘊為湖北文化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獨特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荊楚文化叢書·史傳系列:荊楚現代史話》說的就是紅色文化,如鄂豫邊區革命史和中原突圍等。

基本介紹

  • 書名:荊楚文化叢書·史傳系列:荊楚現代史話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 作者:方城 張肇俊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0794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荊楚文化叢書·史傳系列:荊楚現代史話》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組織省內五十餘位專家學者,歷時三年編撰而成。叢書分勝跡、史傳、學術、藝文四個系列,每個系列由十卷組成,凡四十卷,約一千二百萬字,首次對荊楚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稱湖北歷史文化研究與普及的鴻篇巨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開端
一、江城星火
二、自治激浪
三、工運狂潮
四、步履維艱
第二章合作
一、國共攜手
二、北伐鐵流
三、革命中心
四、民運高潮
五、經網文昌
六、分道揚鑣
第三章內戰
一、血濺荊楚
二、武裝起義
三、山湖鏖兵
四、蘇區新貌
五、白區狀況
六、浴血悲歌
七、百折不撓
八、怒濤初起
第四章禦侮
一、抗戰中心
二、正面禦敵
三、敵後抗戰
四、邊區建設
五、後方營建
六、日偽統治
七、抗戰勝利
第五章決鬥
一、針鋒相對
二、中原突圍
三、第二戰線
四、千里躍進
五、內外交困
六、湖北解放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兩年多前,劉玉堂同志打來電話,說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計畫編一套《荊楚文化叢書》,要我寫其中一本——《荊楚現代史話》。當時我還在職,職務課題任務很重,精力十分疲憊,但玉堂同志盛情難卻,又想不久就要退休,時間當可以自由支配,便欣然應允了。
不料,在我辦理退休手續之日,正是我主持的“抗日戰爭時期湖北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結項之時。這一課題是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的組成部分,全省數千人參與調研,歷時4年,形成1000多萬字成果,需要審查編纂出版,任務相當繁重。我所在單位省委黨史研究室的領導同志希望我繼續做完,出於責任感,也出於良心,我都不能推辭。我和課題組的幾位同志一起,整整一年才完成課題調研成果的審查編纂任務。這便是“中國抗戰損失課題調研成果叢書”湖北卷《湖北省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50多萬字)、《荊天血案——日軍侵鄂罪行錄》(120多萬字)和“湖北抗戰損失課題調研成果叢書”18卷(近千萬字)。
這樣,《荊楚現代史話》便耽誤了。眼看交稿時間將到,我只抽暇擬定綱目送叢書編輯組審定後寫了幾節,所以不得不請求玉堂同志寬限。玉堂同志和叢書編輯組的同志們高抬貴手,同意我推遲交稿。但即使按推遲的時間,憑我一人之力也無法完成。於是,我找到張肇俊同志。
肇俊同志長期從事新四軍第五師戰史、鄂豫邊區革命史和中原突圍史研究,對湖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很熟悉,而且年富力強。我便請他幫我寫第四、五兩章。他雖然很忙,仍慨然允諾,令我感動不已。肇俊同志很快拿出12萬字的初稿。我提出修改意見後,他又很快拿出1O萬字的修改稿。我在統稿的時候,從篇幅平衡和文體統一的角度進行處理,然後送他校正,形成這兩章現在的8萬多字。對於肇俊同志的雪中送炭,我要特別地感謝!
另外要感謝的,是我的老伴青娥!我打字慢,為了趕時間,便用手寫。她本來不會打字,卻硬是邊學邊打,在承擔繁忙家務的同時,為我打出了10多萬字的初稿。我還要感謝我的兒子方來、兒媳文雅!他們也從各方面給我以大力支持幫助。
可以說,沒有玉堂同志及叢書編輯組同志們的體諒寬限,沒有肇俊同志的鼎力相助,沒有我家人的全力支持,我是無法按要求完成本書寫作的。所以,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還要說明一點的,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才寫這篇《後記》。紙質書稿交付數月後,接到叢書編輯組通知,要交電子書稿並配圖片。可這時正值籌備紀念建黨90周年最繁忙的時候,我除承擔大量的講課和審稿任務外,還要主編一部書稿——《煙雨莽蒼蒼——中共五大全景錄》,總撰一部8集電視片——《豐碑》,撰寫一部單集電視片《八七會議:偉大的歷史轉折》,擔任湘鄂西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烈士紀念館布展工程藝術監理等工作。直到7月底,這些任務先後圓滿完成,但人已經精疲力竭了。可幸的是,就在這期間的7月23日23時22分,我的小孫女翩然降世,給了我莫大的慰藉。正是在這種精力極度疲憊而心情極度愉悅的狀態里,伴隨著中藥和吊針,歷時一個多月,我完成了本書的最後一道工序。因此,我也要由衷地感謝我可愛的小孫女冉冉——宇婷!
關於本書的體例風格,我原想既然是“史話”,不妨寫得更活一點,曾想寫成章回體。我就此請教玉堂同志,他意還是與全套叢書文體基本一致為好。其實,由於篇幅限制,故事情節不能展開,人物交代不能過長,是沒法寫成章回體的。於是,我便擬定現在的章節兩個層次結構,敘述方式則以勾勒歷史線索為主,適當交代背景、人物、事件,另於必要處稍加評點,而在行文上力求簡潔順暢,有點“話”的味道。
我和肇俊同志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參考了一批公開出版的著述資料,吸取了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謹向這些著述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序言

尹漢寧
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文化的版圖上擁有重要位置。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具有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積澱,文化名人、文物古蹟、文化遺產數不勝數,悠遠厚重的歷史底蘊為湖北文化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獨特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
省委書記李鴻忠同志指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關鍵是要將湖北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力量、轉化為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系統研究荊楚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認同中提升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中增強文化自覺,為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生產力轉化奠定堅實基礎。
《荊楚文化叢書》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組織省內五十餘位專家學者,歷時三年編撰而成。叢書分勝跡、史傳、學術、藝文四個系列,每個系列由十卷組成,凡四十卷,約一千二百萬字,首次對荊楚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稱湖北歷史文化研究與普及的鴻篇巨著。期望全省幹部民眾特別是廣大文化工作者,通過閱讀和學習《荊楚文化叢書》,從湖北豐富的文化資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奮力投身建設文化強省的偉大實踐!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