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茈胡(柴胡)》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草部·茈胡(柴胡)
- 出處:本草綱目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條目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草部·茈胡(柴胡)
釋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氣味
(根)苦、平、無毒。
主治
傷寒餘熱(傷寒之後,體瘦肌熱)。用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二錢,煎服。
小兒骨熱(十五歲以下小兒遍身如火,盜汗、咳嗽、煩渴,日漸黃瘦)。用柴胡四兩、丹砂三錢,共研為末,拌豬膽汁和飯蒸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桃仁、烏梅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虛勞發熱。用柴胡、人參等分,每服三錢,加姜棗同水煎服。
濕熱黃疸。用柴胡一兩、甘草二錢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適當分次服完。
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錢半、決明子七錢半,共研為末,人乳調勻,敷眼上。
積熱下痢。用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後空心服下。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